IPO新增2家中止審查企業均屬“主動行為”
- 發佈時間:2014-10-21 03:09:21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10家中止審查企業均為平安證券保薦
■本報見習記者 喬誌東
IPO中止審查企業再添新軍。截至今年10月16日,證監會受理首發企業613家,其中,已過會24家,未過會589家。未過會企業中正常待審企業為563家,中止審查企業為26家。與前兩周相比,中止審查企業新增了2家。
從擬上市地來看,擬登陸上交所主機板的中止審查企業共11家,擬登陸深交所中小板的中止審查企業共5家,擬登陸創業板的中止審查企業共10家。
從所屬行業來看,以上26家中止審查企業大部分屬於製造業,而屬於戰略性新興産業的有8家,分別為醫藥行業2家、資訊技術服務業1家、環境友好材料1家、傳播與文化産業1家、軟體及應用系統1家、高分子材料及新型催化劑1家、數字內容服務1家。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26家中止審查企業中,備註類型屬於“情形一”的有14家,屬於“情形二”的有10家,屬於“情形四”的有2家,中止審查企業的備註類型未出現屬於“情形三”的。
按照《發行監管問答——關於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中止審查的情形》,中止審查分為如下幾種情形:情形一,申請文件不齊備等導致審核程式無法繼續的;情形二,發行人主體資格存疑或仲介機構執業行為受限導致審核程式無法繼續的;情形三,對發行人披露的資訊存在質疑需要進一步核查的;情形四,發行人主動要求中止審查或者其他導致審核工作無法正常開展的。
“屬於情形一的企業主要是在等證監會發審委的反饋意見,需要補齊相關材料,從而申請延期的。”華泰證券的一位分析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屬於情形二的企業一般都是仲介機構存在一定的問題而被延緩,因為其保薦仲介機構尚處於調查環節。”
屬於“情形二”的10家中止審查企業,其保薦機構均為平安證券。有業內人士稱,不排除平安證券受“海聯訊涉嫌財務造假”事件的波及,影響到其保薦資格。去年9月24日,證監會曾因“萬福生科案”對平安證券給予警告處罰,沒收業務收入2555萬元,並處以5110萬元罰款,暫停保薦業務許可3個月。至去年12月24日,平安證券順利恢復保薦資格。
對於當前主動申請退出IPO的企業,該分析師表示,除了排隊時間過長導致財務更新成本高企外,有些企業因對未來市場環境的不確定性以及企業自身經營情況改變而放棄了境內上市,有的已經轉道其他市場去上市。今後或許會有更多的企業選擇“主動中止”。
日前,萬達集團旗下的大連萬達商業地産也等不及A股,因我國香港IPO條件更為寬鬆而轉道港交所。而新增的2家中止審查企業屬於“主動中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