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18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金融監管要堅持市場導向

  • 發佈時間:2014-10-21 05:45:37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滬港通開閘在即,新版網路支付管理辦法擬徵求意見,銀行同業業務監管再升級……金融業的重磅消息頻頻來襲,似乎已經是一種常態。

  當前,各種金融業態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速度融合發展。包括銀行在內的各類金融機構所面對的市場競爭也更為激烈、風險特徵更為複雜,客戶需求更為多樣,改革轉型的任務也更為艱巨。雖然當前我國金融機構依舊遵循嚴格的牌照審批制度,但這並不妨礙市場化的價值導向對金融體系的深度影響,一些跨界的、邊緣模糊的創新在監管還未涉及的領域迅速“生長”。

  可以看到,引發金融業熱點的並非是某家大型銀行或是券商的某個舉動,而是餘額寶、P2P、民營銀行等全新的金融業態。這些前所未有的新生事物受到極高關注度的根源,在於市場旺盛的需求。中國銀監會主席尚福林日前表示,今後一段時期,完善金融市場體系,核心是推動實現機構主體市場化、資金價格市場化、機構退出市場化。

  在市場化氣息撲面而來的年代,當“比賽”往往走在“規則”之前,如何加強監管的有效性,在守住系統性風險底線的前提下,鼓勵金融創新,推動金融改革成為金融監管者們必須思考的問題。

  作為整個金融體系的掌舵者,想要推進金融系統的市場化改革,監管機構首先必須要有高度的市場敏感性,從市場切實迸發的需求為出發點思考問題,從而及時地制定相應的制度和規則。以資金價格為例,雖然我國的存款利率上限還未放開,但投資者對於資金回報的訴求切實存在且強烈。因此從銀行理財、信託理財到各類“寶寶”的産生,金融體系一直在以不同的方式回饋著市場的反應。

  對於監管者而言,如果對這樣的市場需求置之不理,必然導致行業無序創新、規避現有監管法則,容易引發風險。反之,如果監管機構能夠正視市場的合理需求,及時徵求行業的意見,順應市場變化出臺監管框架,就能將創新引向規範。更重要的是,金融體系的監管層必須從引發問題的根源著手,從體制、機制上找到癥結所在。這才是改革的關鍵步驟。

  因此,未來的金融監管必須“粗”、“細”結合。一方面順應市場的需求和發展搭建整體的監管框架,讓機構在框架內能夠公平競爭、有序創新;另一方面則需加強差異化的分類監管,用更專業、細膩的方法監管更具體的行業。

  只有市場化的監管思路,才能推動市場化的監管改革。從這個角度看,越來越多的“徵求意見稿”已經是一個好的轉變。

  (《農村金融時報》供稿)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