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買,就沒有拐
- 發佈時間:2014-10-21 00:29:54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編者按:"少年強則國強",國家未來的重擔在青少年肩上,可是長年以來各種各樣的青少年兒童問題層出不窮。對於整個社會來説,一個孩子或許只是萬分之一;但對於一個家庭來説,一個孩子卻是整個家庭的唯一。本期內容主要圍繞"拐賣兒童",以期于讀者共同思考,共同為青少年兒童安全、健康成長出一份力。
近日來,打拐電影《親愛的》賺足了觀眾的眼淚。電影改編自兩個湖北人的真實故事:2011年,潛江農民工彭高峰通過微網志,成功找到被拐3年的兒子樂樂;苦尋兒子7年無果的監利農民工孫海洋。
制止拐賣兒童,不僅是政府的事情。政府需要不斷推進相關的法律、制度的完善,從人道的角度看,每個人的自省、改變,終將推動問題的解決。
在尋子過程中,孫海洋研究了各地丟失孩子的情況。“很多人認為孩子都被拐去乞討了,打拐就是解救那些乞討的孩子,這是個誤區。在河南、福建一帶有很大的買方市場,很多5歲以下的男孩子被賣到那裏去了。前幾年一個男孩賣2萬元,現在可以賣到五六萬元。”
作為“網路打拐”第一人,鄧飛認為,現在打拐的最大困難在於,社會對買孩子的人寬容甚至同情。“輿論會認為沒有孩子也很可憐;法律不能對買孩子的人追究刑事責任;警方在偵辦案件時,無法對買孩子的人予以處罰。”鄧飛説,“我們必須呼籲、推動‘買拐同罪’。只有消除買方市場,才能從根本上遏制拐賣兒童的罪惡。我呼籲相關法律法規的出臺。”
問題:
◇父母做為監護人應該承擔什麼責任?
◇去福利機構領養孩子比買孩子還困難嗎?
◇如何提高家長以及兒童自身的防範意識?
◇如何引起全社會關注以及參與到打拐活動中來?(推薦閱讀文章:《三名孩子改變美國歷史》)
法律、制度要多維度關注這樣的社會問題,父母教育應該提上社會教育日程。全社會的參與度,決定著兒童安全成長的環境。
連結:“寶貝回家”是吉林省通化市的一個民間公益網站,致力於幫助失蹤兒童、被拐賣兒童的父母找回他們的孩子。除了在網站上發佈資訊,創辦人張寶艷還建立了供失蹤兒童家長交流的QQ群。據網站顯示,截至目前,已有911人通過該網站找到親人。
據公安部公開發佈的消息,2009年起,全國打拐DNA數據庫已經建立。公安部刑偵局打拐辦主任陳士渠介紹,截至2014年2月,公安部門利用此數據庫已經幫助3166名多年前被拐兒童找到親生父母,針對網友倡議“錄入每一個新生兒DNA”的可行性,公安部刑偵局打拐辦主任陳士渠回應表示:“全國公安機關打拐DNA數據庫中,包括了失蹤被拐兒童的父母的資訊和查明的來歷不明兒童的資訊,通過比對,為被拐賣兒童找尋親生父母。公安部物證鑒定中心對此數據庫進行運作和維護,目前,已經實現全國所有公安機關聯網。暫時沒必要對新生兒一律採集DNA。”
(本欄目內容由責任編輯整理)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