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節日網購不一定真實惠

  • 發佈時間:2014-10-18 13:29:56  來源:今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如今,無論是父親節、母親節、情人節,還是“五一”、“十一”等節日都成了網上促銷的契機,很多消費者也習慣了等待電商節日促銷時才上網淘貨,但實際上節日網促並不是所有産品價格都實惠。

  節日促銷價格不跌反漲

  “我早就看上這款吸塵器了,當時覺得‘十一’期間肯定會有大促銷才沒買!”網購達人劉小姐向記者展示了她看中的一款進口吸塵器。她告訴記者,9月中旬她在京東商城上看到這款吸塵器標價為2690元,近十年網購經驗告訴她“十一”黃金周肯定還會推出大促銷,所以她認為還沒到出手的時候。令她意外的是,當電商“十一”促銷時,這款産品不但沒降價,就連之前的優惠也開始縮水,實際優惠後的價格超過了3000元。隨後,記者隨機採訪了多位經常網購的消費者,超過一半的受訪者表示,曾遇到過類似的情況,有時等到節日促銷結束,産品的價格反而還會降回去,商家正是抓住了消費者認為節日更便宜、喜歡在節日下單的消費習慣來“賺一筆”。

  促銷節點未必有真實惠

  近兩年,每到“618”、“雙十一”、“雙十二”等重大促銷節點,電商都會推出勁爆的“大噱頭”來吸引顧客,其中“全場5折”、“第二件半價”、“滿1000元減500元”等都曾讓消費者印象深刻。不過,一些有經驗的消費者反映,在“大噱頭”的光環下,其實很多産品都沒實現真正的實惠,比如往年“雙十一”全場5折的活動中,很多商戶産品日常折扣就達到了3至5折,全場5折的活動其實與往常並沒有太大變化。

  業內人士分析,那些真正有力度的優惠,背後其實都是商家在忍痛賠本兒賺吆喝,隨著電商市場的成熟,大量商家開始放棄靠低價惡性競爭。對電商平臺的“大噱頭”促銷也大都只是應付,有的乾脆不參加活動,因此,提醒消費者網購不要光看促銷的“大噱頭”,而是要根據具體商家和産品的實際優惠情況來選購。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