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吸金勢頭不減 中國産業配套能力最受外資稱道

  • 發佈時間:2014-10-18 07:23: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吸引外資經過連續兩個月下降後,于9月份重上臺階。商務部最新統計顯示,9月當月,中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同比增長1.9%。針對前一時期“外資逃離中國”的傳言,專家表示,我國對跨境資本仍然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指出,多數跨國公司和在華投資企業看重中國市場,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中國的産業配套能力日趨增強。

  中國吸金勢頭不減

  受發達國家製造業回流、國內勞動力成本上漲等因素影響,近年來,中國吸引外資時有波折,但依然強勁。聯合國貿發會議發佈的《世界投資報告2014(中文版)》顯示,2013年中國吸引外國直接投資流入量達到124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僅次於美國居全球第二位。

  今年以來,我國FDI(實際使用外資金額)一直在下降,6月份短暫轉正,但7月份再度以16.9%的速度下滑,8月份降幅是14%。進入9月,FDI金額為90.1億美元,同比增長1.9%,實現了探底回升。統計顯示,2014年1至9月,外商投資新設立企業17247家,同比增長5.5%;實際使用外資金額873.6億美元(折合5381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1.4%(未含銀行、證券、保險領域數據)。

  目前,中國吸引外資結構在發生變化,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保持增長。

  很多國家和地區的外商都積極來華投資。1至9月,實際投入外資金額排名前十位的國家/地區是中國香港、新加坡、中國台灣省、日本、南韓、美國、德國、英國、法國、荷蘭,它們合計投入821.9億美元,佔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的94.1%。

   “外資逃離説”不攻自破

  今年7月、8月FDI連續兩個月下降,這在市場上引發“外資逃離中國”的傳言。對此,沈丹陽日前在例行發佈會上表示,中國從市場因素看,現在還是全球最具吸引力和增長最快的市場。沈丹陽之前也曾表示,現在沒有數據來支撐這樣一個説法,商務部正在研究相關的外商投資的投入流出情況和貿易的情況,目前沒有特別異常的變化。

  “我們對中國利用外資一直是充滿信心的,多數的跨國公司和在華投資的企業也對中國的投資環境是有信心的。”沈丹陽説,在此有五個非常重要的因素:一是中國政治經濟社會的穩定;二是中國國內市場,或者叫內需市場潛力巨大;三是中國高素質的人才集聚;四是中國基礎設施日趨完善,這是投資環境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五是中國的産業配套能力日趨增強。

  産業協作成龍配套,價格合理服務週到。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對本報記者説:“産業配套能力對外資很重要。雖然東南亞有些國家勞動力便宜,但一些産業鏈長、加工複雜的項目對産業配套的要求很高,那些國家條件不具備,而中國很齊全。”他表示,雖然我國7、8月份引資情況不太好,但整個世界也不太好,而且資本為逐利肯定要不斷轉移,這很正常,有些産業即使外資不轉移,我們也要進行調整。

  仍會長期青睞中國

  多年來,中國一直是外商投資的洼地,今天,中國擁有經濟穩定、投資環境日益完善、産業配套能力增強、投資結構優化等優勢,更成為外商青睞之地。據相關統計,在中國投資的85%的外企是盈利的,90%以上的外商願意繼續在中國擴大投資。聯合國貿發會議的抽樣調研顯示,在2013—2015年期間,中國仍被看作世界上最具有吸引力的投資目的地。

  沈丹陽指出,隨著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中各項改革措施的不斷深入落實,將會帶來新的制度紅利,激發市場活力,進一步提振各國投資者的信心。“所以中國對外資的吸引力還是會進一步的加強。在國際國內形勢不發生大的波動情況下,我們預計今年全國吸收外資仍將保持一個平穩的態勢。”沈丹陽説。

  白明認為,中國市場具有很好前景,跨國公司對中國是戰略性佈局,任何國家都不會忽視。即使像世界500強這樣的大企業有所虧損,都不會輕易撤出中國。他認為,未來,中國的戰略新興産業是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一個突破口,尤其是節能環保、生物工程、電子資訊化等方面還有很大的市場空間,外資企業在這些領域仍有廣闊前景。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