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指6124點七週年祭
- 發佈時間:2014-10-16 03:34:18 來源:西安晚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仿佛是一轉眼間,七年光陰白駒過隙。七年之前的2007年10月16日這一天,滬指達到了令億萬股民目眩神迷的6124.04點巔峰,七年之後,恍如隔世的滬指卻在谷底苦苦糾結于2400關口的難以登臨。
七年時光,對很多人來説只是不算多久的一段旅途,但對每一位A股投資者來説,其間所經歷的沮喪崩潰、苦痛掙扎,唯冷暖自知。在這個股民眼中的“特殊紀念日”,我們不禁要感嘆:有多少“點”可以重來,有多少人願意等待?本報特以文字帶您追溯那一段風雷激蕩的記憶。以“七週年祭”的形式,對歷史數據仰望,對曾經操作檢討,對未來投資展望,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總結和探討下一波牛市之前的成功操作途徑。
“死了都不賣,不給我翻倍不痛快,衝上萬點不是夢……”2007年10月間,一首股民改編的《死了都不賣》,唱出了當時股市直衝6124巔峰的昔日。正應了“謝幕總在漲聲中”的股諺讖語,就在那年的10月16日,大盤牛市見頂,股指從6124點尖峰出發,開始了磨煞億萬股民的漫漫熊途。
七年彈指一揮間,其間的熊市苦痛折磨,成為每一位資深股民心中所不願重溫的“忘卻的記憶”。眼下,經過漫長熊市蟄伏的A股雖已微微露出轉機,但從宏觀層面來看,仍在2400點一帶糾結的股指,仍應視為“徘徊在谷底”。未來行情中,股指能否“翻越”過6124點這座“A股珠峰”?這個問題恐怕無人能給出標準答案。不過可以肯定的一點是,要想成功翻越高峰,A股一定要成功戰勝機制、理念等在內的諸多挑戰。在此,就讓我們通過一組大數據比對,來重新喚醒各自心中的那段記憶。
大數據之市值
七年間蒸發23萬億
與2007年10月16日滬指攀上6124點巔峰時相比,7年之後出現了約3700多點的“股指大斷層”,斷層之下,則是A股市值的巨量蒸發。
七年前的今天,滬深兩市共有1471隻股票,總市值35.6萬億元;如今,這1471隻股票市值為18.52萬億元,總市值蒸發17.08萬億元。此外,2007年10月16日6124點之後上市新股1086隻,這些股票在上市首日的收盤市值合計約17.19萬億元,而現在其總市值則只有11.08萬億元,縮水約6.11萬億元。以上兩項相加,7年間A股總市值累計蒸發23.19萬億元。
大數據之個股
243股股價遭腰斬
在巨量市值財富湮滅的同時,個股股價的慘烈殺跌也無法避免。記者精算後發現,以10月15日收盤價為準計算,自2007年10月16日以來,A股市場共有950隻個股價格出現下跌,更有243隻個股價格遭遇腰斬慘劇。
股價的雪崩,令A股市場的估值中樞和股價中樞一瀉千里。6124點時A股市場的平均市盈率和平均股價分別為56.83倍、20.11元,但至上週五收盤時,這兩項數據已分別降至13.87倍、15.64元。
大數據之股民
過半賬戶淪為“僵屍”
長達近七年的行情沉淪,令A股投資者的交投熱情如墜冰窟。根據中登公司數據,在2007年10月15日至10月19日期間,A股市場的賬戶總量為10364.93萬戶,當周新開A股賬戶約有105.5萬戶;七年之後,雖然A股市場的賬戶總量已升至17687.55萬戶,但積極參與交易的賬戶數量可謂驟減——6124點當周,參與交易的A股賬戶約有2096.41萬戶,到了今年九月底,處於交易狀態的A股賬戶僅剩下了997.58萬戶看來,過半賬戶已被行情折磨成了“僵屍戶”。
七年間牛熊個股紀錄榜
熊霸暴跌92.88% 牛頭飆漲逾23倍
記者仔細計算近七年熊市間的市場數據後,發現其間既有跌至“慘絕人寰”的悲情五股,也有奮勇穿越迷霧的“熊市牛股”。其中隱含的種種市場要素和潛臺詞,頗具玩味。
下跌七年間,中國鋁業、中國遠洋、雲南銅業、鞍鋼股份和西部礦業這五隻個股,堪稱是“熊市代表”,其累計跌幅均遠遠高於大家心中的“熊股王”中國石油。
具體來看,中國鋁業七年跌幅92.88%,一舉摘得“暴跌王”頭銜,不幸身陷其中的投資者已深嘗“世紀之套”的苦澀;中國遠洋跌幅92.33%,僅4.09元的現價比之最高價67.84元,意味著當初殺入的投資者須等待近16倍的狂漲方有望解套。以此類推,雲南銅業跌幅88.51%,鞍鋼股份跌幅87.71%,西部礦業跌幅87.23%。通過這些曾經大牛股的敗落軌跡,大家也不難看到有色金屬價格暴跌的歷史印記。此外,還有*ST新材、中海發展、武鋼股份、*ST國恒、山東鋼鐵、宏達股份、中國國航、馬鋼股份等25隻個股跌幅超過80%。
正所謂“再弱的行情也能生牛股”,經過記者統計梳理,發現仍有不少個股成功“穿越熊市”,在漫漫七年慘澹行情中取得了逆勢戰果。對於股民而言,在上行氣息微露、震蕩依舊縈繞的當前階段,看清這些“逆勢者”的躥升軌跡,無疑具有極具實操性的指導意義。
滬深兩市統計數據顯示,自6124點“跳水”的七年間,共有1563隻個股實現了股價的正增長,其中有526隻個股的股價累計漲幅超過100%。整體來看,這些“熊市牛股”基本可劃分為如下三種類型。
首先是煥發異彩的重組大牛股。由於運作資産重組事項,華數傳媒七年間累計飆升23倍。自*ST嘉瑞被借殼上市更名為“華數傳媒”以來,其股價從停牌前1.25元起跳,到2014年10月13日複權的股價是31.32元,其間股價累計上漲23.88倍。與之類似的,還有平潭發展等個股。事實上,資産重組一向就是A股市場的“牛股孵化器”,這一點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仍不會發生本質變化。需要注意的是,符合政策導向的行業分類,以及較低的總股本、較高的大股東持股比例,才是股價“飛天”的最佳保障。
其次,是勤於分紅不當鐵公雞的個股,三安光電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以複權價計算,三安光電的股價自2007年10月16日以來累計上漲達2349.43%。比股價飆升毫不遜色的,則是三安光電的大手筆分紅。根據統計,三安光電自2008年以來已實施了6次利潤分配,2010年、2011年的轉增比例都在10轉10股以上,2011年之後則連續四年推出“10送2元”以上的現金紅包。記者從更宏觀的層面統計測算後發現,A股股息率超過5%的28家公司中,銀行佔9席比例超過30%;其餘19家公司中,電力、高速公路板塊佔比也不小。
第三種則是A股中的“好學生”——績優股,如七年間共漲627.69%的新華醫療,其攀升動力明顯源自其穩健、優異的業績報告單。數據顯示,從2008年到2013年間,新華醫療的凈利潤年增長率均高於30%,不僅每年增長較大,而且步伐異常穩健紮實,今年上半年該公司的凈利潤增速仍達到44.15%。系統來看,業績能夠取得長期穩健增長的個股,多集中在必須消費性行業中,而且多具有較強的技術、渠道壁壘優勢。
小牛市已來臨 大牛市還有點遠
隨著行情從1849“地板位”起跳了500點有餘,“牛市歸來”再次成為億萬股民心中最深切的憧憬。記者採訪多方市場人士後發現,大家基本都認可“小牛市已來臨”的觀點。但對於大家最為期待的“有品質的大牛市”來説,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不少資深市場人士都給出了不盡如人意的答案。
逾六成分析師認同“牛市初期”説
某證券媒體剛剛進行的“券商首席策略分析師調查報告”統計數據顯示,在流動性寬鬆預期和改革紅利憧憬的背景下,目前市場內有超過六成的分析師中線看漲,“小牛市來臨”已成為當前的市場共識。
調查結果還顯示,絕大多數的受訪分析師都判斷“四季度上證綜指會創出近一年的新高”,超過七成的分析師判斷“2014年四季度內上證綜指的波動上限在2500點附近”,更有6%的分析師判斷將上衝至3000點附近。
針對“市場風格”問題,53%的分析師判斷中期時間段市場結構仍然是題材為王,熱點在題材股間不斷切換,而其餘板塊缺乏機會,24%的分析師判斷市場走向活躍,藍籌股與題材股輪番走強。
大牛市的條件尚不具備
剛剛獲得201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法國經濟學家梯若爾,之前在回答中國媒體提出的有關“中國經濟持續增長,股市卻不漲,這是為啥”問題時,認為“公司治理、國有股、銀行和國企關係太密切”這幾大因素,可能是股市不很強勁的原因。這位經濟學家指出的因素,至今雖有改進,但並未徹底改觀。
“為什麼眼下我要説A股出不了大牛市?企業所背負的高昂融資成本是一大桎梏。”諾亞財富業資中心銷售總經理陳昆受訪時指出,在中國股市真正火爆之前,大家有必要深入跟蹤兩個指標:即中國企業的融資成本和企業債務規模。“如果這兩個基本面上的指標沒有改善,僅僅靠流動性改善,是無法靠流動性長久的堆一個‘大牛市’出來的”。
企業負債規模大、杠桿率高、融資成本高,是中國經濟的核心問題之一。陳昆表示,如果居民按揭貸款利率能得到實質性的下降,我們就有信心看到企業信貸,由大型企業向小微企業的信貸利率漸次下行。這將對改善企業盈利水準,促進産業轉型升級,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都起到重要的作用。陳昆指出,政府近期出臺了一系列積極地政策,但效果如何還有待觀察。
再看看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所總結出兩大牛市要素,“我認為,可以從兩個維度觀察經濟或經濟預期的改善:一是未來商品房銷售能否出現有意義的放量;二是高頻數據,例如發電、粗鋼、水泥、工業品期貨現貨價格等,是否出現比較明顯的回升”。
本組稿件由記者劉寧采寫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