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寺:內蒙古西部最大的漢傳佛教聖地
- 發佈時間:2014-10-15 08:56:02 來源:中國民航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廣闊富饒的內蒙古河套平原上,南有彎彎的九曲黃河,北有起伏連綿的陰山山脈,可謂山環水繞、人傑地靈。漢傳佛教甘露寺就坐落在這片富饒遼闊的土地上。
裴和尚建廟
甘露寺,原名觀音茅蓬寺,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臨河區新華鎮哈達淖爾村。裴金錐生於清朝光緒二十八年(1903年),從小受父母感染,信奉佛教。裴金錐于1926年在山西省河曲縣海潮庵寺出家為僧,因為俗家姓裴,人稱“裴和尚”。裴和尚多年來的修行感化了周邊的信眾,他們幫助裴和尚修建了土窯3間,第二年又重建了土窯7間。但是信眾越來越多,裴和尚決定外出化緣,籌建一座磚木結構的佛寺。
傳説1934年夏,艷陽高照,久旱成災。裴和尚去富戶門上化緣。富戶懇求其為之祈雨,並且承諾如果老天爺下雨,願意給常素廟糜子20石、素油200斤。裴和尚連續誦經3日,老天果然普降雨水。當地老百姓喜出望外,把這場大雨稱做“菩薩降甘露”,觀音茅蓬寺因此更名為“甘露寺”。
讓寺廟重放光芒
1985年,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臨河區人民政府批准恢復重建甘露寺,並且作為漢傳佛教活動場所。
1990年,在河套地區廣大佛教徒的再三懇求下,妙仁法師赴山西省大同市上華嚴寺,請山西省佛教協會會長三義法師幫忙,三義法師責其徒弟藏文法師、藏寶法師協助妙聞法師復興甘露寺。1991年,妙聞法師秉承師公三義法師的重托,隻身一人從上華嚴寺來到甘露寺,承擔起恢復興建的重任。經過12年的艱苦奮鬥,甘露寺建設成為內蒙古西部地區最大的漢傳佛教聖地。
佛教文化薈萃之地
甘露寺整個建築的格局嚴格按照佛教寺廟的規定模式,寺門朝南,南北縱向的一條中軸線上有正殿三重。一進為三門殿,單層翹角,門楣上鐫有“甘露寺”3個字,為著名書法家、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劉炳森所書;二進為觀音殿;三進為大雄寶殿,係磚木結構,殿基高3.3米,上有漢白玉欄杆,石雕圖案清晰美觀,雙重復檐,重檐中間鐫有“大雄寶殿”4個字,為全國政協原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所書。
殿內正中塑有釋迦牟尼、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3尊大佛像,用樟木精雕細刻而成,全身貼金,莊嚴如法。龕後塑有觀音像,慈祥莊嚴,栩栩如生,兩側協侍為善財、龍女。
大殿東西兩面塑有十八羅漢像,形態逼真,服飾鮮艷,富有藝術美感。講經堂內供緬甸玉佛一尊,莊嚴精美。經櫃內收藏有大藏經一套共48函,以及經書上千冊,供僧眾研讀。 墻壁上挂有名人字畫數十幅。為給女眾提供方便,興建下院一處,佔地面積2182平方米。院內建有大佛殿、齋堂、僧房、庫房,均係磚木結構,歇山式屋頂,黃琉璃瓦覆蓋,這是甘露寺的一大特色。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