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為媒村官架橋
- 發佈時間:2014-10-14 08:30:58 來源:農民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焦宏 吳曉燕 魯明見 習記者 李慧斌
“只點幾下滑鼠茶葉就賣出去了,幾天錢就到賬了。”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裕河鄉唐壩村的楊美君做夢都沒有想到,他的茶葉居然這樣賣到了千里之外的山東。
楊美君的家鄉雖然山大溝深,但山清水秀空氣好,土特産綠色又健康。“好東西很難走出大山。”過去他賣茶葉,先要趕20多公里的山路到鄉政府所在地,或在大街上擺攤叫賣,或把茶葉寄存給經紀人代賣。“現在好了,有了大學生村官開的網店,不出門就可以把土特産銷售到世界各地。”
楊美君賣茶方式的變遷,源自去年12月隴南市提出把發展電子商務放在全市發展戰略的突出位置,而當地的大學生村官,迅速成了該市依託電子商務助農增收、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骨幹力量。
短短半年多,電子商務在隴南的大山裏已如雨後春筍。截至目前,隴南市已開辦網店5022家,其中724名大學生村官開辦了911家網店。他們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利用熟悉網路的特長,幫助身邊的農戶銷售農特産品土蜂蜜、核桃、中藥材、橄欖油、花椒等,用網際網路思維達到了宣傳和增收的目的,在建設服務型黨組織中為大學生村官找到了工作抓手,起到了重要的示範引導作用。截至今年8月底,已通過電子商務實現銷售總額1.79億元。隴南市委書記孫雪濤説,通過大力發展電子商務,把空間上的萬水千山,變成網路裏的近在咫尺,探索出大山深處的電商扶貧路。
甘肅省省長劉偉平説:“隴南積極推動電子商務發展,勢頭良好、成效初顯。今後要通過發展電子商務,帶動種植業、加工業和包裝、倉儲、物流等相關産業的發展,真正把當地的資源優勢變成産業優勢,促進就業、增加農民收入,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今年9月2日,省委常委、組織部長吳德剛在隴南市武都區專門看望大學生村官,詳細了解他們開辦網店情況,鼓勵大學生村官發揮自身優勢,通過電子商務幫助農民增收脫貧致富。吳德剛説,電子商務拓寬了大學生村官的創業平臺,大學生村官要把握當前農産品電子商務創業的大好機遇,錘鍊本領,在助農增收的廣闊空間裏展示作為、增長才幹、體現價值。同時,要積極發揮作用,“孵化”電商人才,形成人才優勢和資源優勢的疊加效應,借助電子商務帶動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
萬水千山化作近在咫尺
——讓“藏在深閨人未識”的農特産品走出去
從今年1月開辦淘寶網店開始,隴南市武都區裕河鄉唐壩村的大學生村官張金霞就養成了一個習慣:每天一有空閒,就會登陸“淘寶旺旺”,查看裏邊有沒有買家的留言。在她的“隴裕特産”網店裏,産自唐壩村的茶葉、香菇、木耳、豬苓等土特産,不斷有陜西、山西、四川、浙江、福建等地的客戶光顧,到今年8月的銷售額已達44860元。
雖然,這樣的銷售業績放在數以萬計的淘寶網店中並不突出,但是在地域偏遠的隴南小山村,這卻是一個“重大的突破”。從武都城區出發,驅車120公里後方能抵達裕河鄉政府所在的趙錢壩村,而從趙錢壩村到張金霞任職的唐壩村,還有25公里的山路,村民徒步需要3個多小時。張金霞説,這裡地處陜甘川三省交界,交通不便,經濟條件差,村民們文化基礎薄弱,資訊閉塞,種種因素導致村裏所生産的土特産雖然品質優良,但卻銷售範圍狹小、渠道少,靠此增加收入比較困難。
唐壩村農民曾經面臨的困境,也是隴南農業特色産業發展制約因素的具體寫照。
隴南是甘肅境內唯一的長江流域地區,被譽為“隴上江南”,隴南的核桃、花椒、油橄欖、中藥材、茶葉等特色産品,以優質、天然、無污染備受人們的青睞,市場需求大。到2013年底,全市農業特色産業總面積已經達到1015萬畝,産量達到332萬噸,其中,油橄欖、花椒産量位列全國地級市首位,核桃産量位列全國第二,有11個産品通過國家農産品地理標誌産品認證。特色産業産值達到99億元,已成為當地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
但是,由於交通不便、資訊閉塞,農産品銷售大部分處於鄉村集市提籃小賣、小商小販收購販運的低層次階段,銷售不暢的問題十分突出。長期以來,隴南山區許多農特産品處於“藏在深閨人未識”的狀態,質優價廉但賣難買難的矛盾,一定程度上制約著産業效益的提升和農民收入的增加。而隴南豐富的自然景觀、民俗風情、紅色文化等旅遊資源,也難為外界所知。
如何把“深閨”中的農特産品推介出去,擴大其影響力,進而幫助農民增收?
去年以來,隴南市委書記孫雪濤在深入調研後認為,隴南特色産品品種較多、品質較優,但規模不大、分佈零散,十分適宜發展電子商務。為了拓寬隴南名優特産的銷售渠道,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宣傳推介隴南豐富獨特的旅遊文化資源,隴南市決定集中力量發展電子商務,並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依託特色産業優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培育壯大電子商務經營主體,力爭基本形成應用廣泛、要素集聚、支撐有力、服務優良、特色鮮明的電子商務示範區,創建全省農産品電子商務示範基地和全國電子商務示範市。
發展思路有了,但現實的難題是:許多農民群眾雖然手裏有優質土特産,卻不懂網路行銷,更缺乏設備,那麼,誰來進行具體的網路行銷?隴南將目光投向了大學生村官。市委常委、組織部長崔景瑜説,由農民群眾提供貨源,以電商為載體,由大學生村官隊伍發展電子商務幫助銷售,給山區農戶銷售農特産架起一座跨越千山萬水、暢銷各地的“橋梁”。
扶持引導示範帶動
——基層村官隊伍成農特電商骨幹
“現在,隴南的電子商務還處於起步發展階段,這需要政府的扶持和幫助。”隴南市長陳青説,市縣政府投入工作經費1063萬元,採取多種方式支援電子商務試點示範、重點工程、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和人才培訓。從2014年開始,市財政每年籌集300~500萬元作為電子商務專項資金,各縣(區)每年也安排50~100萬元專項資金扶持電子商務發展。隴南市委副書記、市電子商務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張旭晨説,隴南市及各縣區都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從金融環境、信貸服務、物流配送、寬頻網路、人才培訓等基礎環節助推電子商務發展。
為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大學生村官服務群眾的作用,隴南市委組織部專門向各縣區組織部門發出了《關於依託大學生村官隊伍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助推農村發展的通知》,力圖把大學生村官培養成為依託電子商務推銷農特産品、帶動農民群眾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骨幹力量。隴南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張書懷説,市委組織部將把開辦網店、立足基層創業、帶領群眾致富作為對大學生村官業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對其中的先進典型,每人將給予5000元的創業補貼。
隴南市發展電子商務的工作啟動後,隴南在市級及下轄的9個縣區分別成立了電子商務發展領導小組,並建立了市、縣兩級電子商務發展辦公室,選配了專業人才。在各縣區的領導小組中,擔任組長的都是當地組織部門的負責同志。對此,崔景瑜説:“這樣做就是為了更有力地推動農村電商工作,讓各縣區把大學生村官辦網店、示範帶動電商發展、助農增收,作為發揮服務型黨組織作用的一項重要內容。”
武都區區委常委、組織部長、區電子商務工作領導小組組長蘇志強告訴記者,電子商務工作啟動後,小組定期對各個鄉鎮電子商務發展及銷售情況進行統計,並在領導幹部微信群中進行公佈,並且“表揚前三名,激勵後三名”。通過這種方式,武都區的幹部對電子商務認識提高了,發展速度加快了,農民得到的實惠更多了。目前武都141名村官每人都開有一家網店,並引導和帶動全區開辦網店279家,銷售額達161萬元。
記者在武都採訪時了解到,為了扶持電商發展,該區電子商務交易平臺與區內所有特産廠家簽訂了代銷協議,將貨源提供給創業的大學生村官及其他電商經營者,由於當地電商處於起步階段,因此平臺對網店發出的訂單,均實行免費統一發貨。此外,考慮到地處山區,大學生村官經營網店的交通和物流成本較高,武都區制定了相應的物流補貼政策,以降低其運營成本。
為了提高大學生村官從事電子商務創業的技能,隴南市委組織部會同相關部門,通過採用現場多媒體演示教學、實地參觀學習、現場模擬操作等方式,幫助大學生村官熟練掌握網店註冊、認證、裝修和優化等步驟,熟悉客戶服務技巧、網店運營規則與流程,有效提升了大學生村官依託電子商務推銷隴南農特産品、帶動農村經濟發展的能力。截至目前,已對753名大學生村官進行了免費培訓,為電子商務迅速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2013年底,大學生村官——隴南文縣碧口鎮石土地村黨支部副書記尤彩霞曾作為文縣首批村官代表赴浙江義烏培訓電子商務相關專業技能。尤彩霞告訴記者,在10天的培訓中,她不僅真正地理解了電子商務的概念,還學習了美化圖片、裝修店舖及店舖行銷與推廣技巧,“整個培訓讓她很興奮”。
文縣碧口鎮盛産高山有機綠茶,在省內外都享有很好的口碑。培訓歸來後,創辦網店的她為了更好地把文縣茶葉推銷向全國,經常深入碧口鎮産茶區向茶農學習,詳細了解茶葉的品種、採摘、炒制、包裝等流程。同時,她還查閱大量電子商務相關書籍、研究網店維護技巧,不斷豐富提升知識技能。碧口鎮水蒿坪村在她的帶動下,成功創建了淘寶網店,她還引導茶農形成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銷售模式。目前碧口鎮已經開設網店48個,網上的銷售額達到55萬元。
服務農民促農增收
——大學生村官立足基層做事不是做生意
作為大學生村官,成縣雞峰鎮長溝村村支書張璇自2013年10月開辦網店“雞峰山珍品”以來,一直堅持“白天忙工作、晚上忙網店”。她説,長溝村村民有散養土雞、種植中藥材及養蜂的傳統,土特産的品質都相當不錯,可是由於坐落在雞峰山麓,交通不便,農民從這些土特産上獲取收益很難。去年她註冊網店後,當年就幫村裏賣出了1000隻土雞,今年已賣出了4500隻土雞。此外,村裏産的土雞蛋、土蜂蜜也很受消費者的歡迎。
在張璇看來,自從開闢電子商務銷售渠道後,村民們的收益比以前好多了。“以前,村裏一斤土蜂蜜的價格是15元,現在有了網店,我把收購價提高到了40元,翻了一番還多。”張璇説,“心裏想著農民的收益高了,所以每賣出去一單,心裏就特別高興。”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雖然一斤土蜂蜜網店的(包郵)標價是80元,比收購價翻了一番,但張璇的網店幾乎沒有獲利。“收購40元,瓶子5元,標簽3.6元,郵費8~14元不等,從鎮上往返縣城發貨的乘車費20元。”張璇説,這樣算來,她發貨的成本最少要76.6元,幾乎與售價持平;有時候,如果與其他貨搭在一起發,交通成本能降下來一點,而有時候為了優惠招徠顧客,售價也要降低一點,所以,“兩者拉一個平均數,幾乎是不賺錢的”。
“身為大學生村官,我做電商,主要是為了做事,幫農民賣土特産增收,而不是為了做生意,賺取利潤。”張璇説,“如果是為了做生意,可以不提升收購價,甚至向農民壓價,而維持現有售價,那麼是會有一定利潤的,但我不能這樣做。”
談及電商帶來的好處,成縣二郎鄉武壩村的村支書薛志榮樂呵呵地告訴記者,村裏常年種植黃芩、桔梗、豬苓等中藥材,部分村民養殖土蜂。自從鄉村有了網店後,村裏的土特産徹底改變過去靠人們“口口相傳”進行銷售的困境,深圳一家公司看到他們網店的産品展示和介紹後,主動聯繫要求收購,價格比往年翻了兩番,如豬苓往年一斤才賣100元,現在的售價則達到了300多元,增收效果十分明顯。目前,通過村裏及電商的帶動,全村已發展桔梗種植500畝,黃芩430畝,豬苓30畝,“去年全村的土特産産值為60萬元,明後年估計能達到上千萬元。”
記者在隴南各縣區採訪時了解到,目前,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正成為推動農民收入快速增加、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隴南市農民每人平均現金收入達到2053元,同比增長14.3%,高於甘肅省的平均增速1.3個百分點,增速列全省14個市州第二位。
今年8月21日,淘寶網“特色中國·隴南館”正式上線運營。“作為西北首家市級地方館,隴南館的上線運營標誌著隴南電子商務已駛上發展的快車道。”孫雪濤説。
“電子商務的跨地域特徵,幫助隴南農産品打破傳統市場銷售的局限,把隴南特産打入全國甚至國際市場,擴大了隴南農産品的影響力和競爭力,帶動了特色産業的持續發展。”張旭晨説,到2016年,隴南要力爭使電子商務發展在西部地區處於領先水準,打造西部地區領先的市級特色農産品電子商務核心聚集區,全市經常性應用電子商務的中小企業達到80%以上,網路零售額達到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9%以上,電子商務交易額突破10億元的奮鬥目標。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