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首開有深意 首場有創意 首發有新意

  • 發佈時間:2014-10-14 05:32:57  來源:文匯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這肯定是一場由學生當主角、家庭來支撐、科學求真知的探索之旅,也是成果有發表、成長來發佈、創意出精彩的表達之勢。

  2014年10月10日下午3點,上海市一師附小四樓小會場,成為靜安區“做中學假日科學探索——我家在行動”首場發佈會的現場,學生、老師、家長以及被特邀的社會人士魚貫而入,就連平時工作很忙碌的市教委副主任王平,市教委體衛藝科處副處長叢海鷹,靜安區教育局局長陳宇卿、副局長戈一萍,靜安區教育學院副院長汪振兵等也聞訊抽空前來,十分關注這場別具一格的發佈。

  情景發佈從實驗主角到發佈主角

  首場發佈會由來自靜安區的8所小學的8位小學生擔當主角。

  與一般念著稿子發佈成果不一樣,創意發佈成為這些學生的“首選”,且每一個出場都帶有濃濃的“職業味”。利用現代資訊技術做成的PPT,外加主角的形象演繹,以及各出奇招,讓這場發佈會充滿了懸念和精彩。

  在人們期待的目光中,市西小學陳哲洋手拿一個金屬的“溫度計”,第一個上場,別看他是一年級的學生,可説起來一點兒也不怯場。係著白布單,手拿小碗的萬航渡路小學江璘鋆,説“我在吃,白白的,酸酸甜甜的,糯糯的。你猜是什麼呢?”“是酸奶”,坐在前面座位上,眼尖的一位男生搶著回答起來。“酸奶由什麼東西做成?”當下面的學生一一回答正確後,她將三碗事先已經準備好的酸奶作為獎勵。兩個穿著白大褂的一大一小“醫生”走上了舞臺,原來是一師附小的孫藝瑤和被她邀請客串的仁濟醫院徐醫生,他們搭檔把“兒童蛀牙和每天攝入的糖量有密切關係”分析得絲絲入扣。

  伴隨音樂,不怕老鼠的靜安區第一中心小學王逸凡一上臺,才讓大家發現是一個文靜的女生,想減肥而引起對水果酵素的作用的探索故事,娓娓道來。而靜安實驗小學杜可欣然的出現,顯然是動了一番腦筋,她輕盈地坐上長桌,對著一盆花,敘述了“太空種子”的生長傳奇,還向在場的觀眾分發了一套“做中學假日科學探索”的明信片,有觀眾笑稱“欣然”接受。

  “咚,咚,咚”,係著圍單的威海路第三小學陳思灝敲著鍋子,走到台中央,“找到最佳的清理鍋底污漬的辦法,有三個解決方案假設,一是使用清潔劑和百潔布;二是使用牙膏和百潔布;三是使用馬鈴薯皮”,懸念伴隨著猜測,讓現場頓時再次活躍起來。雞蛋、碗、用過的飲料瓶,靜安區第三中心小學沈林瓏的“道具”可謂最多,什麼是“用方便的方法把蛋黃和蛋清分離”,結果現場演繹十分吸引眼球,可通過飲料瓶用空氣壓縮的原理吸納將蛋黃和蛋清分離,好一個招術。

  最後一個上場的是靜安小學汪辰悅,他破除了手掌與壽命的誤導之説。令人稱奇的是,靜安區“做中學假日科學探索”的“logo”,在現場揭曉,結果竟然與他的研究課題相關,是一個由五個手形組成的圖案。而通過轉盤轉出的下一個發佈主場新鮮出爐:上外靜小。全場掌聲熱烈,期待之情寫滿每個小觀眾的臉上。

  市教委副主任王平欣喜地説,這場發佈會別出心裁,小朋友和以家庭為載體的假日科學探索,更有意思。靜安的“做中學”真是“學中有方,做功有術”。

  長輩資源從校內課程到家庭課程

  靜安區是“做中學”科學教育改革項目上海市首批試點地區。2004年,“做中學”探究式科學教育成為靜安區的地方課程,在全區8所幼兒園、1所輔讀學校、14所小學和4所中學實施。2012年,靜安“做中學”課程內涵和外延得到進一步發展,“做中學項目學習”成為課程的又一大組成部分。2014年,“做中學項目學習”走入學生家庭,一年一度的“做中學假日家庭科學探索”正式納入“做中學”課程體系,成為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首場發佈的8個成果,除了學生當主角之外,家庭成員成為此項課程進入家庭後的重要資源。一師附小孫藝瑤的《為什麼我們的蛀牙會那麼多》研究課題,與其父是牙醫的背景有著密切聯繫。“為什麼不怕老鼠”,靜安區第一中心小學王逸凡説:“五歲時,我就開始和它們‘親密接觸’了!”原來她的母親是醫學院的老師。靜安小學四(1)班汪辰悅為了研究掌心的秘密,還發動了爸爸、媽媽、外公,甚至還在家族微信群上向各位長輩徵集了掌紋照,很快大家傳來了各自的照片,其中有表哥,姨媽姨父,外公,姨婆,奶奶,太奶奶……年齡從20至100歲,從沒有讀過書的到擁有大學文憑,調查數據的分佈非常廣,有較好的參考性。

  靜安區教育局局長陳宇卿指出,學生家庭蘊含著許多顯性和潛在的教育資源,在假日科學探索中,開發家庭資源,是對校內課程建設的有益補充。而從家校合作來看,教育是沒有圍墻的。

  親身實踐從盲目輕信到科學驗證

  “這場首場發佈會,並不在於發佈了什麼,而是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和家庭協同探索,不僅讓小朋友懂得基於學科性的知識,而且讓他們更懂得實踐出真知的道理,從而對他們的成長起到重要作用”,靜安區教育局副局長戈一萍這樣認為。

  現場發佈的這8個研究課題均來自生活。生活中,學生身邊會遇到許多值得探究的問題,有的結論和説法,學生多半是從書本上或聽人説的。到底孰是孰非,必然會有一番較量。做中學假日科學探索,將現有課程延伸移植到家庭,對學生建立正確的科學觀、世界觀、人生觀、生活觀,功能是突出的。

  靜安區第一中心小學王逸凡研究的課題是從想減肥開始的,另外,她也看到近幾年,酵素是一個很熱門的名詞。百度搜索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酵素産品撲面而來。酵素到底有什麼好處?有個演員在湖南衛視大做廣告,宣稱水果酵素有特別好的減肥效果,各個減肥機構也在積極推崇“水果酵素瘦身”,網上也有報道“DIY酵素減肥飲3天排7斤垃圾”……他們的理論依據是,酵素是能夠催化人體細胞新陳代謝的酶,而肥胖體質的人群往往體內新陳代謝較為低下,因此利用外源的食物酵素來提高代謝機能,具有很好的減肥作用。這個結論究竟對不對?王逸凡及家庭通過研究,發現減肥藥根本不像吹噓的那麼神奇。雖然她並不能從水果酵素中找到減肥的方法,但她説:“在做這個實驗的過程中,我收穫很大,不僅學習到了科研思路和方法,還學會了小鼠的基本實驗操作,也學會了對結果進行分析討論。通過對結果的分析,我體會到,不能對別人的説法盲目輕信,要勇於實踐,自己動手去驗證。”

  參加發佈會的8個小朋友幾乎都有這樣的感受。市西小學陳哲洋説:“通過這個活動,我學會了觀察和思考,並自己去找答案。”靜安實驗小學杜可欣然説:“終於吃到自己親手種的辣椒了,真不容易!明年我還要種!”萬航渡路小學金建輝説:“這次‘做中學’的活動我們研究的是大氣壓,整個過程中不僅有實驗,還有對數據的整理和計算,我學得很開心,印象也很深刻,我喜歡這樣的學習方式。”而家長的體會也頗深,金建輝家長説:“這次‘做中學’的活動讓我們受益匪淺,平時孩子碰到問題時,我們總是講解得含糊其辭,不夠全面,這次通過實驗讓孩子學得開心,我們教得也有底氣,這給我們家長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今後我們將繼續用這種方法教育引導孩子。”

  對此,歷經多次“探索”的靜安區“做中學”研究所所長曹堅紅興奮地説:“首場發佈會的成功舉行,讓我們更有信心令學校課程更為多元地實施。”她表示,這次首場發佈會,有一個新的嘗試,就是全場學生會後可通過電子郵箱與發佈家庭繼續討論,因為科學探索,這是一場只有起點而沒有終點的科學旅程。

  而靜安區教育局局長陳宇卿則強調,學生發佈的成果也許並不起眼,但他們通過在假日、家庭學習、體驗這項課程,收穫的不僅是親身實驗後得到的結果或結論,而且初步了解了科學研究的過程與步驟,學到了科學研究的方法與技能,增強了科學意識與精神,這對他們來説是受益終身的,這也是這門課程進入家庭的假日“另類作業”的價值。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