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智慧”超級稻Y兩優900笑了

  • 發佈時間:2014-10-11 02:00:22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測産”前後 扣人心弦的一天

  2014年10月10日淩晨,記者的微信朋友圈有了更新提示,翻開一看,立馬樂了:圖片上,是一束插在小花盆裏,結滿了金燦燦穗子的水稻,圖注“神稻——Y兩優900”。發佈者,正是袁隆平超級稻攻關團隊核心專家鄧啟雲。這個時間節點,對袁隆平團隊所有人來説,都是難眠的。

  幾小時後,湖南省溆浦縣橫板橋鄉紅星村第四期超級雜交稻新組合“Y兩優900”百畝示範片,將迎來“國考”——農業部組織的第四期超級稻百畝片1000公斤攻關測産驗收。

  今年是“厄爾尼諾年”。對超級稻攻關而言,無疑是“利空”。儘管如此,國慶前夕,湖南省隆回縣、祁東縣、龍山縣三地的“Y兩優900”百畝示範片,在省、市、自治州級測産中,還是突破了均畝産千公斤大關。但對此番關係第四期目標“過”與“不過”的大考,團隊成員們都難掩飾期待、忐忑而又興奮的複雜心情。

  10日上午9點多,以中國水稻研究所所長程式華為首的專家組來到了測産現場,對102.6畝攻關示範片進行田塊編號,專家組隨機抽取了8號、35號田塊,加上示範單位推薦的20號田塊,開始收割毛谷。

  毛谷樣品現場曬乾除雜、實測水分含量……12點多,焦急等待的記者,接到袁隆平團隊成員微信:“均産上千公斤希望很大,我初步計算已經過了。”

  下午3點,專家組在田間宣佈:除雜曬乾後的毛谷,以標準含水量13.5%折算成幹谷重量,最終,8、20、35號田畝産分別為958.61、1074.67和1046.83公斤。算術平均後,百畝片平均畝産1026.7公斤!

  現場瞬間沸騰:我國成功實現第四期超級稻百畝片1000公斤攻關目標!我國再次刷新超級稻示範片百畝片均産最高紀錄!

  第四期超級雜交稻百畝片畝産1000公斤攻關項目于2013年4月啟動,計劃力爭在5到8年時間中,培育出具備畝産1000公斤以上産量潛力的超級稻新品種。現在,距離目標啟動,僅僅一年半的時間。逆境突破,袁隆平團隊以精密的攻關佈局“鬥”過了老天。

  廣撒大網 全國佈局31個點

  今年1月,由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暨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牽頭、袁隆平院士主持召開了“2014年超級雜交稻1000公斤攻關工作會議”。“天時”是眷顧不了了,但攻關不能耽誤。團隊決定加大示範片在不同生態區的布點密度,這有利的促成了袁隆平提出的“良種、良法、良田、良態”四良配套超高産攻關策略中,“良田”的最佳配合。

  攻關組共確定了“Y兩優900”“Y兩優2號”“兩優1129”和“湘兩優2號”4個苗頭組合,在全國10多個省份佈局30余個攻關示範點栽種。最終,“Y兩優900”在全國1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31個示範片(其中,28個百畝示範片,3個千畝示範片)進行了高産示範攻關。

  “Y兩優900”是超級稻第四期攻關組合中的明星産品,該組合本身産量潛力高、綜合性狀過硬。鄧啟雲表示,為確保攻關品質,今年對“Y兩優900”的育種,較去年更為細緻,攻關種子的純度、飽滿度、發芽率等品質指標,得到了大幅提高,遠遠優於去年種子的品質。

  中國超級稻計劃始於1997年。袁隆平在超級稻方面的科學思想和技術路線,是全世界一枝獨秀的理論支撐。多年育種實踐證明, 他的“形態改良與亞種間雜種優勢利用相結合”,始終是超級雜交稻育種的靈魂思想。鄧啟雲認為,形態改良還大有潛力,雜種優勢利用也蘊含無窮魅力。

  “Y兩優900”,正是在此科學思想和技術路線指導下,在第三期超級稻基礎上,通過進一步塑造理想株型和擴大利用秈粳亞種間雜種優勢,擴庫、增源、暢流、強稈育成的遲熟型超級雜交中稻組合。該組合具弱感光性,生育期可塑性較大;超高産栽培條件下穗型特大;抗逆、抗倒性強,擁有巨穗、鐵桿、噸糧、多抗等優點。

  從某種意義上説,“Y兩優900”還是種“智慧”超級稻。專業角度看,超級稻組合如果具有低位分蘗能力強、高位分蘗能力弱、無效分蘗少的特點,則在成熟後,能大大增加“成穗率”,特別是大穗的“成穗率”。這樣,能達到穗群內部形態優良,群體光能利用率高的目的。“Y兩優900”恰能“智慧”化的提高低位分蘗能力,有效降低高位分蘗,控制無效分蘗。此外,水稻産量由每畝穗數、每穗粒數、結實率、千粒重四者相乘構成。“Y兩優900”的每穗粒數有著270粒—380粒的調節範圍,自我調控幅度很大。這樣,可以根據每畝實際生長情況,通過自我調控和適度的人工調控,來實現每穗粒數的“智慧”控制,確保高産。

  測量現場,程式華表示,“Y兩優900”是他最喜歡的品種組合類型,它株高較矮而壯,穗數較多,能確保畝産達到1000公斤,而不倒伏,具有高度抗倒伏能力。而以前的高産品種,實現超高産之後,則容易出現倒伏現象。

  “良法”配套 精心實施栽培技術

  團隊成員、長期堅守一線的李建武介紹,除了“良種”之外,“良法”的配合必不可少。超高産栽培技術主要分為培育壯秧、合理密植、適時適量施肥、科學水分管理、病蟲害防治五部分。而每一部分,都不能鬆懈對待。

  以施肥為例,適時適量很重要。他們還總結出“施足底肥,打好基礎;早施蘗肥,促大分蘗;重施穗肥,促進大穗;補施粒肥,延緩早衰”的施肥口訣。而水分的科學管理,要事前在田間開好圍溝和豐産溝,注意“淺灌—落幹—露田1—3天”迴圈的濕潤灌溉,講究適時適度控苗,淺水孕穗,寸水追肥打藥,適時排水落乾等。特別在今年,陰雨天氣多的情況下,水分管理更為重要。病蟲害則實行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統防統治方法。

  團隊核心成員張玉燭則表示,畝産千公斤栽培技術中,團隊精心進行了超級稻高産群體設計、施肥設計,並對秧苗期、分蘗期、幼穗分化期、抽穗結實期等進行了嚴格的分期管理。此外,超級稻的高産條件下,倒伏是經常發生的事件。因此,如何防倒栽培應貫穿整個生育期。除了提高品種本身抗倒伏能力強外,種植過程中,團隊還要求適當減少基肥和分蘗肥的氮肥用量,開溝排水,保證曬田均勻,保護好基部葉鞘,防止早衰和病蟲危害,增強莖基抗倒能力,施用壯苞肥(特別是鉀肥),施用硅肥等舉措,從“良法”上進行“防倒栽培”。

  今年三月,鄧啟雲特別組織了全國範圍內“Y兩優900”種植示範點技術負責人,進行各示範點技術方案實施栽培指導。他比喻到,超級稻攻關是一項“農業航太”系統工程,需要各個方面的積極配合、無縫銜接,每一個步驟、每一個階段都要力求做到“最好”,而不是“很好”。也正是對今年不利天象的充分估計,團隊從“良種”“良法”“良田”,甚至是“良民”(即具體栽種人員)上,充分加大了力度。目前,根據各示範片當地農業主管部門組織測産驗收的結果,大部分示範片平均畝産均達950公斤以上。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