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今年科學諾獎告訴我們些什麼

  • 發佈時間:2014-10-11 02:00:24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今日視點

  踏著國慶長假的尾巴,6日至8日,2014年度諾貝爾三大自然科學獎項逐一揭曉。

  説起來,今年獲獎科學家的研究成果,全都特別“貼心”。醫學獎得主發現了“大腦內部的定位系統”——一種可以定位和導航的腦神經細胞,對攻克阿爾茲海默症(老年癡呆症)等腦部疾病,可能意味著“重大飛躍”。而化學獎得主使光學顯微技術突破到奈米尺度,幫助科學家直觀地看到腦部神經細胞間的突觸如何形成,與帕金森氏症、阿爾茲海默症和亨廷頓氏症(一種神經退化性紊亂疾病)相關的蛋白如何聚集,還能在受精卵分裂形成胚胎時追蹤不同的蛋白質……

  至於物理學獎青睞的藍色發光二級管(LED),不僅帶給我們更明亮、穩定、節電、節省材料的光源,不僅省去10年內更換燈泡的麻煩,還能依靠太陽能照亮全球15億沒有電網接入的人們的夜晚。據介紹,到2020年,LED光源可能成為最便宜的光源,如果屆時人人用上LED,全球照明耗電將減少一半。

  奇妙的是,這三項為人類健康和生活帶來莫大福音的科學成果,之前都曾被認為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任務”。大腦功能問題已困擾科學家好幾百年,光學顯微技術被認定“永遠不可能獲得比所用光半波長更高的解析度”,藍光LED同樣是一個長期性難題,令無數科學家鎩羽而歸。

  在科學領域,所謂“科學至上”“權威”“定論”“主流看法”等等,統統都不是真理。此路不通,那就另辟蹊徑。瀏覽今年三大科學獎的評定理由,“顛覆現有認知”“開闢新的研究道路”“繞過經典光學的束縛”“在其他人已經失敗的地方,取得了成功”……聲聲勵志。這是否足以鼓舞世界各地的科研鯉魚們爭躍龍門的創新勇氣?

  今年的諾貝爾科學獎,還有一個特點——都是“群獎”“跨國獎”甚至“師徒獎”。醫學獎授予了有師生之緣的一位美英雙重國籍科學家和一對挪威夫妻科學家三人,物理學獎得主是老中青三代組合的兩位日本科學家和一位美籍日裔科學家,化學獎則由兩位美國科學家和一位德國科學家分享。在全球化時代,科研突破的國際合作、接力和成果分享,呈現加速趨勢。

  回溯百年前的20世紀初葉,這些獎項大多獎勵的是單打獨鬥的個人。但這些年來,“群獎”“跨國獎”似已成為諾貝爾自然科學獎項的共性,人們習以為常。諾貝爾科學獎一直被視為科學進步的歷史指針之一,這一現象是否可以説明,與百年前相比,我們身處於一個更加依賴於合作和分享來取得進步的世紀呢?

  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科學獎,對世界來説還是一場重要的科普活動。在各種諾貝爾獎項裏,科學獎向來最少爭議、最難預測、最受尊重。它不僅表彰了象牙塔裏的頂尖科學家,也昭示著科學進步對人類福祉的莊嚴貢獻,讓70億地球村村民共同體驗科學的力量,體驗生活在全球化時代共同家園的感覺。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