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放眼望秋收 共話好機制

  • 發佈時間:2014-10-10 05:28:29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牛馬年,好種田。這句農諺表達的既是千百年來農民的經驗,更是千百年來農民對豐收的期盼。在眼前這個行至金秋的馬年,北大荒人以一場實實在在的大豐收作為“收官”之舉,算是對馬年種地給出一張漂亮的答卷。

  漂亮的答卷,是北大荒人用汗水寫出來的。站在一望無際的黑土地上,從滿眼綠色到遍地金黃,這裡面充滿詩情畫意,這詩情畫意首先是北大荒人勞動的傑作。漂亮的答卷,是北大荒人堅持技術進步的體現。多年來從農區到墾區,北大荒人對良種、耕作標準、施肥灌水乃至對犁地松土的深度與角度都在不斷調整。漂亮的答卷,是北大荒人用好用活國家政策的結果。把政策落實下去,讓多種地、種好地成為農區與墾區的共同選擇,北大荒人用實踐印證了好政策的巨大功效。

  放眼金秋,我們可以看見許多已經成為制度和習慣的好做法共同推動著糧食連年豐收,共同推動著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不斷夯實。我們能夠在水土資源不斷趨緊、農藥肥料效力制約增強、國際國內市場壓力變大的背景下把糧食生産牢牢抓穩,實現其他主要農産品生産不斷增長,都生動説明瞭這些年我們抓糧食生産和保主要農産品供給的路子是對頭的,辦法是有效的,措施是給力的。

  不過,在為取得的成績而喝彩和高興的時候,我們還需要保持頭腦清醒,要看到這些年儘管連年豐收,並不表明我們在糧食問題上可以安然無憂,更不表明我們已經找到了解決糧食問題的長效機制和長遠辦法。一些長期存在的問題並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的同時,一些新的問題又産生了,還有一些問題被成績給掩蓋了,這都需要我們心懷長遠,持之以恒地堅持改革創新。

  科技支撐是實現糧食穩産高産的根本出路,這是實踐中形成的共識。我們需要不斷培育優良品種、不斷改良土壤、不斷改進耕作方式、不斷研發新的農機農具,這些是全體農業工作者的責任,首先需要農業科研人員和農技推廣人員的努力。在如何調動農業科研人員積極性方面我們有一定的經驗,但怎樣建立一套讓科研人員的收穫與農業生産效益緊密掛鉤的有效機制,還需要繼續探索。

  良好市場效益是推動糧食生産的根本保證。這些年,通過最低收購價、臨時收儲等方式我們形成了一套補貼體系,有效保護了農民積極性。但這種補貼方式難以應對市場的價格漲落,使加工企業成本上升,國家財政負擔加大,反過來又部分抵消了農民獲得補貼的好處。因此,如何找到一種更符合市場規律、更科學合理的農産品補貼機制,需要充分利用眼前的好形勢加緊探索、大膽探索。

  充滿活力的經營體制機制是農業生産的根本保障。這幾年,我們在穩定土地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上,探索實行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立”,使農業生産經營體制機制更好順應了經濟社會的新變化。不過,我國總體上人多地少,部分地區人少地多,城鎮化、工業化發展不平衡,給土地規模化經營提出了現實考驗,如何才能找到規模化和家庭分散經營的合理平衡點。現在有一些墾區對承包地還實行一年一調整,實際上增加了農民負擔。這些問題,都需要抓緊解決,讓經營者和承包者有信心、有恒心。

  糧食豐收是實實在在看得見摸得著的果實,背後是取得豐收的體制機制和經驗做法。在慶祝又一次秋糧大豐收的時候,還應抓緊思考糧食問題的長久解決之道,這需要勇氣,更需要行動。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