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礦區的轉型之路,在哪?

  • 發佈時間:2014-10-09 08:33:33  來源:福建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大田縣是個以礦産資源開發為主的工業縣,這與大多數同被劃入重點生態功能區的縣(市)有較大差異。但對於大田縣被列入生態功能區,當地不少基層幹部並不感到意外。

  大田位於福建省中部、戴雲山脈西側,是閩江、九龍江、晉江等三大水系支流的發源地之一,與其毗鄰的戴雲山自然保護區是我省重要的生物多樣性基因庫、水源涵養區、生態安全屏障。然而,大田是礦區,曾因長年開採,水體污染、植被破壞、水土流失等生態問題凸顯。

  早在2009年10月,大田縣便針對各鄉鎮不同的自然條件、發展環境,創新性地進行“以工業、商貿經濟為重點”“以生態農業、旅遊經濟為重點”的兩種考核評價模式,其中,後者重點考評農業總産值、發展特色農業、生態保護、旅遊資源開發等指標。

  近年來,大田在生態保護上力度不斷加大。2013年10月,大田成立我省首個生態綜合執法局,目的就是整合各個相關監管單位的力量,集中生態處罰權,全面負責當地的生態環境綜合整治、監管、保護。

  “此次全縣取消GDP考核,我們鄉鎮一級可比較順暢地銜接起來,但具體的考核方式,還有待上級政策明確。”武陵鄉政府一名工作人員説。

  更高要求

  “取消GDP考核,這不是不要發展,我覺得這反而是更嚴苛的考核,實質上對GDP的品質和含金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大田縣委書記湯俊生説。

  8月4日,三明市機關效能建設領導小組下發了調整2014年縣(市、區)績效考評指標體系的通知。其中,對限制開發區域取消了每人平均生産總值增長率、GDP增量佔全市增重比重、每萬元投資産出GDP(元)等3項二級指標的考評。當年不再增設新的考評指標,但自2015年起,將對重點生態功能縣實行生態保護優先的績效考評,並增設相應考評指標。

  大田是典型的以礦産資源開發為主的山區工業縣,存在著産業結構單一、能源消耗高等發展弊端,産業鏈條短,部分企業處於産業鏈前端和價值鏈底端,對資源依賴性過高。

  不考核GDP,增加了民生、生態、環保的考核權重,這意味著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大田要在水土流失治理、礦山環境整治、水體污染治理、生態植被修復、鄉村環境整治等諸多方面進一步加大投入,這顯然是不小的壓力。

  湯俊生表示,要在立足自身的基礎上,爭取更多的對限制開發區域的扶持政策,儘快完成經濟結構調整,以縮短考核政策變化帶來的陣痛期。

  “當然,被省裏列入重點生態功能區,對大田而言也是一個難得的發展機遇。”湯俊生説,空氣好了,水好了,投資環境能得到有效改善。更為重要的是,這是縣域經濟由粗放型模式向集約型發展的大好時機,能助推大田走上綠色GDP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倒逼轉型

  近年來,大田已著手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尤其是在二産上,重點扶持發展高新技術産業和新興産業,加大企業技改力度,對技改企業實行全程保姆式跟蹤服務,培育壯大新型輕紡布料、機械鑄造、礦産品深加工等産業集群,通過産業的轉型升級來不斷提高經濟發展的品質和效益。

  大田縣經貿局技改股股長章德琹告訴記者,通過對企業轉型升級項目庫的分析可知,大田正大力推進企業節能減排技術改造,發展迴圈經濟和環保産業,“如今不考核GDP,未來大田在控制高污染排放、落實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制和環境保護‘一崗雙責’、淘汰落後生産能力、加大差別電價和超耗能加價政策實施力度等方面的措施有望進一步加強”。

  2014年,大田有5家企業的5個技改項目被列入省級投資重點技改項目。今年1-7月,全縣技改項目累計完成投資64.6億元。

  往年,礦業能佔大田全縣稅收的40%,但近兩年來,在礦山整治力度加大、礦業稅收大幅度下滑的情況下,大田的稅收仍然呈穩步上升態勢,這證明經濟結構調整正逐漸顯出成效。

  為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大田著力加強“選商”工作,對資金引入加以選擇,主動放棄那些高耗能、高污染、低水準、小規模的項目,將目光集中在精密鑄造、電子、新材料等高新技術項目和服務業上,為未來經濟可持續發展打下紮實的基礎。

  8月初,大田縣在泉州舉行投資項目推介洽談會,吸引眾多高新科技企業前來對接。

  “在經濟結構調整中,要轉變發展觀念,就必須改變以往的招商觀念,從‘招商引資’變為‘招商選資’。按照大田的實際情況,就是引進的企業要用地少、用工少、用水少。”湯俊生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