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在保護中走出發展新路

  • 發佈時間:2014-10-08 04:59:52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劉 慧

  南水北調中線丹江口水庫水源區為了保護水質,大量取締關閉高耗能高污染企業,生態環境的改善為水源區經濟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記者在調研中了解到,水源區不斷提高自我發展能力,探索水質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的契合點,努力尋找到一條既能保護水質,又能促進經濟發展的新路徑。

  老薑發新芽

  丹江口水庫水源區是黃姜的黃金地帶,聚集在丹江口水庫水源區的黃姜生産企業近1000家,黃姜生産加工成為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的支柱産業。黃姜含有豐富的皂素,可以廣泛用於生産激素類化合物和幾百種藥物,每噸出廠價格最高達60萬元,黃姜産業又被稱為“黃金産業”。然而,由於生産工藝落後、技術含量低端,黃姜加工廢水酸解廢液含酸高,不經任何處理就直接排放,對丹江口水源區造成嚴重污染。為了保護水質,水源區不得不大量關閉黃姜加工企業。

  我國皂素在世界上的市場佔有率達到50%以上,具有很強的市場競爭力。中國國家環境科學院水污染治理專家潘岑軒認為,可以關閉一個企業,但不能關閉一個産業,應該探索出一條黃姜清潔生産的方法,為黃姜加工産業找到一條新的出路。

  陜西山陽縣漫川鎮封幸化工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家以黃姜為原料生産水解物、皂素、澱粉、纖維素等産品的加工企業,2013年建成年産皂素700噸的清潔生産線,安裝現代化機械設備大小300多臺套,不但解決了傳統黃姜加工污染問題,而且使原材料能耗成本降低50%,主要污染物COD減排90%以上,該企業成為黃姜加工領域符合清潔生産工藝的試點示範企業。“實施清潔生産是黃姜産業一條新的出路。目前,黃姜産業已經帶動當地和周邊鄰縣6萬多戶群眾種植黃姜10多萬畝,增收5億多元。”潘岑軒説。

  據了解,丹江口水庫水源區過去形成了礦物採選及冶煉、化工、汽車電鍍、黃姜皂素、特色中草藥加工等産業,這些産業生産過程中污染較為嚴重。在水質保護大於一切的情況下,水源區下決心關閉重污染企業,加速工業結構調整步伐,提高項目環保準入門檻。據不完全統計,自2006年以來,已關停規模以上污染嚴重的企業超過500家,還依法取締小礦山、小冶煉、小造紙、小水泥等“十五小”企業千余家,叫停和否決了新上項目300多個,從源頭上控制了污染物排放。

  一些排污企業通過清潔生産技術改造和廢水達標排放再治理,實現污水“零排放”。湖北佳恒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各類專用車液壓油缸總成、放大架總成、泵車油缸、隨車吊油缸和礦用液壓支柱等液壓系統産品的研發和生産的企業。公司行政經理王事斌告訴記者,為了加強工業污水處理,公司投資2000多萬元建設了綜合污水處理站,日處理能力達到250噸,經過處理的工業廢水流入市政管網,再進入城市污水處理中心處理再排放,重金屬污水迴圈利用,基本實現“零排放”。

  潘岑軒説,對水源區來説,傳統産業如何找到新的出路,促進地方社會經濟發展,是個現實問題。

  老茶長新枝

  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區的很多縣是國家級貧困縣,經濟發展落後,大多數屬於限制開發區和禁止開發區。為了確保水質安全,這些貧困縣把能帶來巨大經濟效益但可能造成污染的項目拒之門外,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依託豐富的生態資源,發展生態産業,走出了一條綠色發展之路。

  陜西紫陽縣是一個國家級貧困縣,但是自然條件賦予了紫陽縣豐富的硒資源,富硒産業成為紫陽縣最大的特色産業。近年來,紫陽縣利用天然富硒的各類動植物資源,全面打造以富硒茶為龍頭的富硒産業,富硒綠茶、紫陽硒菇、紫陽富硒食品、紫陽富硒苦蕎麥、紫陽富硒大米等相關産業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展。

  河南省淅川縣地處豫鄂陜三省交界處,是南水北調中線核心水源區。作為山區貧困縣,淅川縣依託丹江口水庫發展網箱養魚,形成“百里萬箱下丹江”的養魚盛況,網箱養魚成為庫區的支柱産業。但是,網箱養魚對丹江口水庫水質造成了污染。經過認真研究,淅川下決心徹底取締網箱養魚,積極發展生態旅遊和山林經濟,鼓勵農民種植核桃、金銀花、茶葉、花椒等山林作物。目前,全縣森林覆蓋率已提高到45.3%。

  淅川縣縣長趙棚告訴記者,淅川縣計劃利用5年時間,高標準建設13萬畝優質茶産業種植基地和10萬畝優質金銀花種植基地,力爭將淅川縣建設成為全國重要的有機茶生産集散地和全國最大的金銀花産業基地。

  老區造新業

  安康市地處陜西省東南部,位於川、陜、鄂、渝四省市結合部,屬於國家秦巴山區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全市財政收入自給率不足30%。安康市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涵養區,在國家主體功能規劃中被列為限制開發的重點生態功能區,2014年被批准為國家主體功能區建設試點示範市,這為安康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重大戰略機遇。

  安康市南水北調辦主任鄧軍告訴記者,安康平地資源稀缺,國土多為山地,坡度大、土層薄、水土易流失,生態較脆弱,不適合大規模開發,而且旱澇、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災害頻發,進一步擠壓生存和發展空間。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工業、交通和城鎮建設不斷擠壓農業和生態空間,人地矛盾日益尖銳。欠發達的市情和在全省落後的地位沒有得到根本改變,保護環境和限制發展、發展經濟和環境污染這一矛盾沒有得到根本破解。如何處理好國土空間不足與經濟發展的矛盾,是他們面臨的首要問題。

  安康市副市長梁志堅認為,處理好開發與發展的關係,必須把生態環境保護放在首位。安康市作為一個平地資源稀缺的城市,打破行政區域限制,創新跨縣區管理制度,創新“飛地經濟”發展機制,實行“飛地經濟”試點制度,為那些限制開發或者禁止開發的縣市提供了發展工業經濟的平臺。

  所謂“飛地經濟”,就是一些不允許發展工業的縣市把企業集中搬遷到允許發展工業的工業園區,借助工業園區發展自己的工業,既發展了經濟,又保護了環境。“飛出地”縣區組織企業或通過招商引資、投融資等方式到“飛入地”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和在“飛地經濟”園區投資建設新項目。“飛出地”主要指寧陜、紫陽、嵐皋、鎮坪、白河五縣和月河川道以外經濟發展空間受到限制而自願進入“飛入地”落戶建設項目的縣區。“飛入地”主要指安康高新區、恒口示範區、五里工業園區和列入“點狀開發城鎮”的漢陰縣澗池鎮、蒲溪鎮、雙乳鎮等《陜西省主體功能區規劃》中明確的重點開發區域。

  漢濱工業園區集中了安康市各縣市的企業,把環境容量、資源利用、節約集約作為項目和企業落地的先決條件,優先吸納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裝備製造等戰略性新興産業和勞動密集型項目,禁止高成本、高污染、高耗能、浪費資源項目進入園區。園區對工業污水、垃圾進行集中處理,最大限度減少污染物排放。

  現在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區正在努力實現轉型,經濟轉型不是短期內就能完成的,無論是改造傳統産業,還是發展新産業,都需要各級財政的強力支援,需要建立國家、水源區和受益區共同投入的長效機制,讓水源區實現水質保護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雙贏”。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