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與稅收工作結緣
- 發佈時間:2014-10-02 06:32:33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講述人:譚品端,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原國稅局局長
1962年5月,我在寧夏南部山區的海原縣國營興隆堡農場工作。稅務部門擴編,26歲的我被分配到距縣城150里的海原縣稅務局李俊稅務所。
60年代初期稅種不多,主要是工商統一稅、工商所得稅、屠宰稅、牲畜交易稅、集市交易稅等,當時的余兆錄所長給我稅收資料讓我學,帶領我下鄉,教我開稅票。每月走鄉串戶進行巡徵。有時開一張稅票收幾角錢,也有一天不開張的時候,一個月也就收幾百元。吃飯睡覺,都在老鄉家湊合。那時農村衛生條件差,尤其是南部山區乾旱缺水,農民換衣洗澡不是很勤,下鄉時不時惹上一身蝨子,回所後,第一件事就是換下內衣“清剿”,然後燒開水燙洗。
一年多後,我調到關橋稅務稽徵組,負責組裏最大的納稅戶,即關橋供銷社。這時,考驗我稅收服務業務技能的時候到了。我和其他同志都不懂供銷社會計,收稅只照著企業申報表開票,這使得稅收工作比較被動。從此,我下決心通過自學學會企業會計。到1965年,我基本掌握了商業會計核算方法和稅務查賬技能。這一年,縣局組織對十幾個基層供銷社進行檢查,幾乎都是以我為主查完的。
1981年,固原地區財政局開辦幹部業務培訓班,分配我講授工業會計及查賬實務和部分國家稅收課程。由於財政部全面修改重新頒發了工業會計制度,原有的工業會計教科書已不適用,新的教材尚未出版。為了講課,我只好根據相關資料重編教材,夜以繼日地加班編寫,同時進行列印。有時候是白天講課,晚上編寫教材至深夜,視力大減,最終寫成810頁近30萬字的教材。
1990年,我走上領導崗位。但是工作中形成“動腦動嘴也動手”的習慣卻沒有忘掉。在擔任副局長、局長後,經常走訪基層,去翻看稅務所的會議記錄、納稅資料、幹部的工作日誌、業務筆記。還經常到企業去,看完賬本、報表,到車間查看生産情況,搞稅源、稅負調查,和一線稅務人員一起動手測算。
我國稅收正逐步邁向現代化,要學習的東西很多,我時刻提醒自己不能當不了解情況、人云亦云的人,時間久了會讓自己眼高手低。退休以後,我仍然心繫稅務工作,應邀到會計師事務所服務幾年,還有幸參加了寧夏稅史長篇續集的編寫工作。在稅收的道路上,我還將不懈努力的學習、攻關,緊隨稅收改革推進不斷進步、向前。
(本報記者 崔文苑整理)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