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35個省外項目托起資源接續夢

  • 發佈時間:2014-09-30 03:32:57  來源:大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記 者 李 振 通訊員 姜玉泰 刁林波 韓瑜 報道

  本報濟南訊 歌曲《太陽的故事》、《心裏裝著誰》溫暖人心,舞蹈《大步向前》、《家在心裏》激人奮進,9月26日上午,在山東能源新礦集團總部,新礦第二屆“走出去”創業十佳人物頒獎典禮隆重舉行,20位省外創業的先進人物走上舞臺分享自己的異地創業感悟。“走出去”成就自我、重塑企業、接續資源、造福一方,如今在山東能源集團,已有3.1萬職工在省外創業續寫新篇,從天山腳下到黃土高原,35個新項目拔地而起,為山東能源産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走出去’不僅為企業找到了新的出路,也讓我們職工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手捧證書、鮮花,新礦集團黑溝煤業運轉工區區長張闔生激動地説。作為新礦集團第二屆“走出去”創業先進人物之一,張闔生原本是新泰市孫村煤礦電訊公司的一名普通職工。2006年,孫村煤礦接管陜西黑溝煤業,包括張闔生在內的700多名職工走進西部開始了艱苦的省外創業。如今,黑溝煤業已從一個年産3萬噸的小煤礦變為51萬噸産能的數字化、現代化中型煤礦;職工年每人平均收入由2007年的2.1萬元增長到了現在的7.6萬多元。張闔生也在廣闊的西部找到了自己新的平臺——憑藉著出眾的專業技術,他帶領工友對煤礦供電系統和降壓站升級改造一項就節約資金220萬元。

  在家千般好,出門萬事難,省外創業面臨著重重不可預知的困難,為何仍要堅持走出去?擁有長期主持山東煤炭行業工作經驗的山東能源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卜昌森深知,這條“荊棘路”卻是山東煤炭企業發展的必經之路。

  卜昌森介紹,目前我省煤炭産量約佔全國4.6%,消費量卻近10%, 而儲量僅為2%左右,耗煤大省疊加資源小省,煤炭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確保煤炭供應事關全省能源安全。對於山東能源集團這個以煤起家的世界500強企業來説,省外創業亦是大勢所趨。山東能源集團旗下擁有兩個百年礦區、11對老礦井和14對千米深井,因資源儲量少、開採難度高,近年來省內老礦區的一些礦井已陸續關停,唯有“走出去”佔據新資源,方能實現企業長遠發展。

  從2002年淄礦集團在陜西建設亭南煤礦打響山東煤炭企業“走出去”的“第一槍”,到如今礦井遍佈陜西、內蒙古、貴州、新疆、山西、雲南等十幾個省區,山東能源集團已在省外擁有生産礦井27對,在建及擬建礦井24對。預計到2015年末,省外還將新增長城三礦、金黃莊、伊犁四礦等8對生産礦井,生産礦井數量將達到35對。

  “目前,山東能源集團正按照‘鞏固山東、主攻蒙寧、加快晉陜、推進雲貴、突破新疆、進軍國外’的思路進行有序開發,力爭到明年底煤炭地質儲量在現有基礎上爭取增加7%,煤炭産能達到1.5億噸。”山東能源集團總經理李位民告訴記者,“十三五”期間,山東能源將在鄂爾多斯建設一個7000萬噸基地,在伊犁、呼倫貝爾建設兩個3000萬噸基地,在貴州、陜西建設兩個2000萬噸基地,形成省外6個千萬噸基地聯手“供血”山東的戰略佈局。

  省外創業不僅讓山東能源獲取了接續發展的寶貴資源,更讓“走出去”成為地方、企業、職工三方共贏的好事。淄礦集團埠村煤礦是一座開採超50年的老礦井,因資源枯竭即將於今年底關停。為實現“後煤炭”時代的可持續發展,從2012年起,該礦就著手將富餘人員向內蒙古巴彥高勒煤礦、陜西正通煤礦等四家省外礦井轉移。截至目前,該礦先後有757名職工實現了異地就業,佔該礦現有人員的18%。原本待在家裏沒活幹,現在省外創業增效益,今年1-8月份,這個幾乎已無煤可採的煤礦一舉實現銷售收入6.8億元,成為同類礦井翹楚。

  如今,3.1萬山東能源職工遍佈省外資源富集地開拓創業,他們中有1萬人是招聘的當地職工,其中有回族、蒙古族、維吾爾族、滿族等400多位少數民族職工。維吾爾族小夥阿不來提被招聘到山東能源新礦集團伊犁能源公司一礦運輸班後,積極上進,技術出眾,成績突出,不久前,該礦對運輸班進行了命名儀式,把運輸班改名為“阿不來提班”。從未走出過新疆的阿不來提對山東充滿好奇和感激:“是山東能源集團培養了我,要是沒有山東能源來開疆拓土,就沒有我阿不來提的今天。”

  如今,在祖國西部這片能源沃土上,山東能源集團的3萬多名職工中,山東籍與當地人、漢族與少數民族職工,同心同德,同甘共苦,共同譜寫出了和諧發展、互利共榮的新篇章。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