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抓住關鍵環節的關鍵技術

  • 發佈時間:2014-09-29 03:31:37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王瑜

  中秋過後,秋意漸濃,田裏的玉米快要收了吧?筆者撥通了山東省齊河市高産創建萬畝示範片技術負責人馬仁元的電話,電話那頭傳來“刷拉刷拉”的聲音,原來老馬正在田裏查看玉米長勢。他説,不著急收,後期陰雨天少,還能灌漿10多天呢,如果天不下雨,國慶節後晚收1天,一畝地就能多收20斤玉米。

  老馬説的“晚收”,正是近年來農業部門大力推廣的一項玉米增産關鍵技術——適期晚收,即在不影響冬小麥適期播種的前提下,適當推後收穫時間,增加玉米千粒重。這項技術不需要投入,但效益不容小覷。試驗數據顯示,當植株中上部有7-8片綠葉時收穫,千粒重為318克,當植株只有1-2片綠葉時收穫,千粒重最高,達到345克。

  將近30克的千粒重差距,讓今年遭遇63年最嚴重旱情的河南省找準了玉米穩産增産的抓手。河南省副省長王鐵在全省“三秋”生産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算了一筆增收賬:玉米收穫期每推遲1天,畝産會增加1%以上,全省5000萬畝玉米晚收3天,就可增産10億斤。關鍵時期的關鍵技術,對於糧食的穩産增産就是這麼給力。

  隨著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量轉移,傳統的精耕細作栽培模式越來越難以為繼。就拿玉米來説,農民現在是施肥、播種一步完成,再打一遍除草劑就不下田了。農民不下田,不等於沒有田間管理。據了解,玉米60%-70%的增産技術集中在播種環節,只要這個環節的關鍵技術落實到位,田間管理就能事半功倍。俗話説,“秧好半年糧”,育秧環節對於水稻生産的重要性也是一樣。

  適應輕簡化栽培要求,農業部門以關鍵環節的關鍵技術為突破口加強田間管理。其中,小麥“一噴三防”、水稻集中育秧和大棚育秧、玉米和馬鈴薯地膜覆蓋等關鍵技術,抓住了不同作物關鍵生長期的核心需求,提升了田間管理的針對性,防災減災穩産增産效果十分明顯,因此迅速得到廣大農民的認可,在糧食連年增産中發揮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當前,北方玉米正處於灌漿後期,而南方水稻也進入抽穗揚花期,正是攻粒重、爭大穗的關鍵階段,也是防早霜、防寒露風的關鍵時期,加強田間管理正當其時。需要注意的是,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今年秋伏旱、東北早霜和南方寒露風疊加出現幾率較大,田間管理情況較為複雜,要想關鍵技術發揮關鍵作用,各地農業技術人員既要細化技術方案,更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及時發佈預警資訊,確保關鍵技術的時效性,力爭秋糧安全成熟,為全年糧食再獲豐收鎖定勝局。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