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紮根歷史,立足當下,觀照未來

  • 發佈時間:2014-09-29 00:33:09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10年前余世存出版了一部為眾人稱道的《非常道》。《非常道》文字簡潔,剪輯精妙,無論茶余飯後,還是案前床頭,都能做到讓人手不釋卷。余世存就是以這部書為世人所矚目。其新著《人間世》新近出版,余世存更是在這部書中從精神的角度,給人以希望和療愈,説明人活著總要有點精神。

  《人間世》,是一本有趣的人情世象筆記,記錄了作者對自我、他人和世界的思考與感悟。書中,余世存試圖對世道人心做出“總體性解釋”的觀察思考,其中既有時代社會重大的政治經濟文化命題,又有日常生活細小的飲食男女話題,是漢語對精神的關注、抵達和成全,是精神對庸常的安頓、命名和超越。余世存紮根歷史,立足當下,目的是為了觀照未來,讓我們的人生過得更美好。閱讀中,感到這是一部沉澱多年的力作,通俗易懂的文字,處處散發著思想之美與人文情懷。

  《人間世》寫作方式比較奇特,是微網志時代産物,是碎片式寫作。余世存每天會寫半個小時的微網志,有的是讀書筆記,有的是尼采式短章,錙銖積累,才有了《人間世》。從《非常道》到《人間世》,是個漫長的過程。《非常道》是輯錄古今中外思想者的言論,纂成一書,以標誌人類精神的遼闊,而《人間世》則是自造,感時傷世,直指當下。如果説兩者的相通,即啟蒙精神一以貫之,如果説兩者不同,則前者有青年式的果決與鮮明,而後者已入中年的平和與達觀,開始用中庸的眼光來打量我們的生活,它的關懷更大了一點。

  余世存犀利地指出當代精神狀況的問題。比如,大學亟須找回精神。我們這個時代的精神應該是樹立公民人格,這跟大學精神是相通的。可惜,今天大學成了商人扎堆的地方,成了項目、商業勾兌的地方,這就讓大學變味了,不再是一塊凈土,而是被一個非常低俗的、偽劣的市場所綁架。我們這個時代的精神狀況,就是一種社會的公共空間。最近十年,它消退得很慘,特別是最近兩年,基本潰不成軍。“如果一定要用簡要的語言概括,我願意借用年輕人的話來表示:三觀盡毀,節操碎了一地。”

  余世存重視當下與世界的差距。他認為值得反思的是,當代知識人,包括新文化“五四運動”的那批人,並沒有站在一個知識的制高點去分析、觀察、批評社會。在這個狀況下,我們寫文章或做結論特別容易時過境遷,所以中國人經常會説“悔其少作”。“一個社會病變成一溝死水,在很大程度上緣于其頭腦的鄉願、犬儒。久而久之,它已經無力自救,難以給自己做什麼手術。”當我們真正建立起自己的世界觀念時,才有資質做別人的老師,為別人提供精神食糧、知識食糧,否則,只是二傳手,是別人頭腦的東西,用別人的頭腦武裝了自己,不是自己的頭腦。

  余世存還發現,在中國傳統文化精神中,對一些問題的思考可以採用與時間、空間方位相對應的説法來解釋。比如我們熟知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便可用此來解釋。他舉例,在一些解讀方式中會將之視作單線演進的過程,但這實際上是一個封閉、圓滿的過程。如“身”可視為處在東方,也可視為具有春天的特徵,需從個人出發,進而才能“齊家”;順延思考,“家”則代表了夏天,空間上則指代南方,具有安寧、溫暖的含義,“由此解釋下來,這四者便成為一個完整的體系,缺一不可,少了一方便是損毀。”讀之,一種新鮮感油然而生。

  余世存的視野不再囿于《非常道》裏的故人軼事,只要自己的心靈有所觸動,便可留下文字,這些文字是“當下感”的呈現。《人間世》是一本以快餐形式包裝的思想大餐,貌似現代而時尚,其實傳統而沉重。從社會、政治、文化、宗教、經濟、歷史到感情,無所不包。余世存曾説,《非常道》是平日讀書筆記,那《人間世》則為閱世札記。在這些文字當中,留有一大串名字,從周文王、孔子到柯景騰,盡在眼底。即便論及傳統,也是為了有顧於人間的當下。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