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産經 > 公司新聞 > 正文

字號:  

廣州金山聯老闆疑失聯 紅嶺創投陷紙貿壞賬風波

  • 發佈時間:2014-09-02 08:41:47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孫進  責任編輯:馬藝文

  繼鋼貿、銅貿之後,又有紙業貿易因一筆P2P網貸約億元壞賬而廣受關注。

  近日,廣州紙業貿易市場傳來消息稱,廣州多家大中型紙張貿易商出現經營危機,其中知名企業廣州市金山聯紙業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郝藝遠疑似“失聯”。更加“震撼”的是,傳言稱,廣州市金山聯紙業此次事件涉及欠款近16億元,多餘家銀行牽涉其中,此外還涉及大量的民間借貸,其中,紅嶺創投“中槍”,涉及金額1億元。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多方調查,對事件的經過進行了還原。

  今年以來,有關中小型P2P平臺的負面消息不斷,引爆行業信任危機。在此背景下,老牌P2P平臺紅嶺創投,也被捲入一場P2P平臺史上最大壞賬風波。

  8月28日,紅嶺創投董事長周世平自曝利空消息稱,該平臺發放給廣州4家紙企的1億元借款面臨壞賬風險。

  事後,周世平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8月19日,公司廣州工作人員彙報稱這筆貸款可能有問題,當日我們確認有幾家借款人跑路後,便向廣州經偵報案,並向深圳福田法院申請資産保全”,因質押物處置時長無法確定,所以紅嶺創投將提前墊付全額本息。

  據了解,目前,紅嶺創投約有7000余萬風險準備金、5000萬自有資金,在墊付1億余元之後,預計流動資金不超過2000萬元。在此情況下,紅嶺創投若再遭遇壞賬,將如何保證正常流動性?此案背後,紅嶺創投風控問題將如何解決?這些問題都為外界所關注。

  紅嶺不認為風控存問題

  據周世平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此次1億元壞賬風波涉及4家借款的公司,分別是廣州金山聯紙業、廣州翠月紙業、廣州琳烽信紙業、廣州鳴瑞貿易,屬於廣州金山聯紙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山聯紙業)實際控制人郝藝遠的關聯公司,分別由郝藝遠自己、妻子、妻弟、同鄉控制。雖然是4家公司出面借錢,但實際都是郝藝遠在使用。

  周世平還透露,前後4次借款的擔保方均為廣東漿紙交易所,該交易所亦由郝藝遠控制,交易所的若干股東中只有一家與郝藝遠無關。

  不過記者調查發現,今年5月,紅嶺創投發佈的一份《關於廣州某紙業公司融資的公告》顯示,當時的融資擔保方為 “廣東XX集團公司”。

  對此,周世平表示,此處的“廣東XX集團公司”就是“廣州漿紙交易所”,“原來叫金信通集團”。

  據記者了解,周世平所説的“金信通集團”全稱為廣東金信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其目前為廣東漿紙交易所的股東之一。由於目前無法聯繫到郝藝遠,記者未能證實周世平的上述説法。不過,廣東漿紙交易所否認與郝藝遠存在關係。

  對此,一家P2P平臺的管理者、美國特許金融分析師許嘉偉表示,如果周世平所説屬實,這個案例就相當於“左口袋擔保右口袋”,風險很高。

  地標金融總裁劉俠風也表示,擔保和借款實質是一個主體,這種操作在P2P平臺“不常見”。雖然紅嶺創投有5道風控,包括資料初審、前期背景調查、財務核實、實地考察、工商司法調查,且有銀行高管坐鎮,但此次出現壞賬,主要問題還在於風控,一是沒有發現重復抵押,二是國內紙業從2008年逐漸萎縮,基本已屬於高風險、高能耗的夕陽産業,低利潤難以擔負高利率。

  對於外界的質疑,周世平解釋稱,雖然“原來就清楚”這種關聯關係,但是4家公司先後為1億元借款提供了價值2億元貨物作擔保,質押貨物又可快速變現,所以這種操作並沒有太多問題,不能因為一次失敗就否定紅嶺創投的風控。

  在周世平看來,之所以發生壞賬,主要在於貸款方聯合第三方物流公司“重復擔保”。他預計,如果這些擔保貨物進入拍賣程式,最有可能的情況是與銀行按債務比例分割拍賣所得。

  不過,據記者了解,紅嶺創投此次採取的擔保方式為動産質押,雖然擁有動産所有權,可在發生逾期後快速變現,且該批貨物的質押行為發生在銀行抵押之前,但根據《擔保法》司法解釋第七十九條規定:“同一財産法定登記的抵押權與質權並存時,抵押權人優先於質權人受償”。這意味著,在同銀行分割這批擔保貨物時,紅嶺創投或難佔上風。

  一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此次涉及的銀行大概有7家。

  除了與銀行共同主張受償擔保物外,紅嶺創投還可走另一條路減少損失。據周世平透露,郝藝遠尚未失聯,後者曾主動派律師前來協商,希望能以廣東漿紙交易所的股權抵償債務。紅嶺創投正在調查該交易所的負債水準,評估其股權價格。

  紅嶺將堅持“大單”策略

  據了解,今年以來,紅嶺創投高額信貸的比例逐漸提高。周世平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紅嶺創投的高額信貸約佔總貸款金額的40%。

  此前,一些業內人士曾撰文批評紅嶺創投的大單融資模式,認為此舉不僅違背P2P小微信貸初衷,還會造成平臺流動性風險。在許嘉偉看來,小微信貸雖然收益少,但相對而言安全,高額信貸雖然收益高,但出現一次壞賬就可能引發危機。

  針對此次壞賬事件,紅嶺創投擬於9月10日到11月10日期間,墊付上述紙業借款1億元。短時間內拿出數額如此巨大的真金白銀,是否會引發紅嶺創投的流動性風險,並使其放棄現有的大單策略?

  不過,周世平仍力挺大單融資模式。據周世平介紹,就算是銀行,其小微信貸的壞賬率也不低,而P2P平臺的小微信貸壞賬率至少超過5%,甚至一些平臺則高達15%。做小微信貸,除了用高利潤覆蓋高風險,沒有更好的辦法,平臺高利潤則意味著貸款方獲取資金的成本將大幅提高,相比之下,高額信貸可減低貸款方的利率。

  另外,高收益或許是周世平難拒絕高額信貸的原因之一。據周世平介紹,紅嶺創投去年的凈利潤為1000余萬元,而今年每個月就達1000余萬元。壞賬方面,紅嶺創投目前累計壞賬1.6億元,其中4000萬元為去年産生的,2000萬元是今年新增的,此次事件中的1億元還不能最終確定。

  劉俠風則表示,小微信貸的確不賺錢。在P2P平台中,大小融資比例達到1:1才比較合理。然而,多少金額算是高額貸款,劉俠風的理解顯然不同於周世平。劉俠風稱,地標金融的融資上限是2000萬。

  周世平不認為大單是嚴格意義上的高額信貸,因為參照物是銀行。在他看來,紅嶺創投的大單是對銀行的補充,“因為銀行現在額度緊張,所以會將很多單子推薦給我們做。”

  此外,周世平表示,紅嶺創投並非只做所謂的“大單”,也做小單,只是由於39個銀行高管組建的風控團隊5月才開始運作,所以産品線無法立刻推出來,只能先做幾個大單,10月開始再做小單。

  稱未來3月將獲得8億增資

  難以回避的是,自有資金5000萬元、風險準備金7000余萬元的紅嶺創投,在墊付這1億余元後似乎所剩無幾。如果下半年再落入大單“陷阱”,紅嶺創投拿什麼墊付?

  周世平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一方面,這次只是個案,並非風控原因,所以其他擔保物不會形成類似風險;另一方面,紅嶺創投下半年將有大額資金注入,目前已經有6家戰略投資者陸續向其承諾8億元的增資計劃,最大的兩家分別承諾投資3億元和2億~5億元,未來3個月內,預計增資8億元,其中3億元作為流動資金。

  在周世平看來,紅嶺創投目前最大的問題在於股權結構不合理。同大部分P2P平臺一樣,紅嶺創投在初始階段引進了大量中小投資者,造成了現有股權結構鬆散。據悉,有意進入紅嶺創投的多家戰略投資者,希望在小股東出來之後再進入。

  周世平表示,紅嶺創投將於近期組織股東討論可操作方案。根據紅嶺創投網站公佈的初步方案顯示,紅嶺創投將與若干風險投資機構“以合理價收購原有小股東股份並配股,可轉債因為不太規範提前還款;在處理完小股東和可轉債前提下”,完成增資計劃。

  劉俠風對此增資計劃持謹慎態度。其以人人聚財獲得風投1.3億美金為例對比道,從洽談、清退中小股東至資金到位,需要很長時間,如果紅嶺創投真能在3個月內完成,將是非常快的速度。

  《《《

  現場調查

  漿紙交易所大門緊閉回應稱正常營業

  紅嶺創投因借款方 “失信”而不得不墊付1億元,成為P2P行業又一個熱點新聞。與此同時,作為借款方的廣州4家漿紙貿易公司,也被媒體不斷曝光。作為4家企業之一的廣州市金山聯紙業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金山聯),及其實際控制人郝藝遠,也被推上風口浪尖。

  根據紅嶺創投董事長周世平的説法,這4家公司全為郝藝遠的關聯公司,周世平還表示,郝藝遠並未失聯。

  同時,廣東漿紙交易所(以下簡稱交易所)也被牽連進來,之前有報道稱,交易所的實際控制人也是郝藝遠,且因為此案已暫停營業。但交易所連發4條聲明,堅稱與郝藝遠沒有關係,並強調,交易所“一直在依法、正常、有序運營”。

  事實真相是什麼?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先後走訪了金山聯、紅嶺創投、交易所及其股東廣東金信通集團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金信通),展開了求證調查。

  8月29日下午,記者還來到金山聯所在地的廣州市天河區經濟犯罪偵查大隊,求證該大隊是否受理紅嶺創投的報案等情況,但大隊工作人員以記者不是當事人為由,拒絕透露任何資訊。

  漿紙交易所稱進入需預約

  8月22日,面對外界的質疑,廣東漿紙交易所連續發佈4條聲明稱,廣東漿紙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是經廣東省政府批准成立,並由國務院部際聯席會、商務部、證監會審查通過的國內漿紙行業唯一的大宗商品交易綜合服務平臺,“一直在依法、正常、有序運營”。

  8月29日(星期五)下午,當《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來到該交易所時,發現大門緊閉,場面十分冷清。見記者欲靠近交易所大門,大廈值班保安上前攔下,稱交易所不上班。

  據值班保安表示,交易所從8月15日起,就一直關門至今,關門後的兩天裏,有五六個人到府找董事長,均因找不到人而離開。“15號到現在剛好兩個星期。沒有員工來上班,也不開門,但每天裏面會有兩三個員工在,我也不知道他們在幹什麼。”

  記者在與保安交談過程中注意到,交易所裏面確實有三位員工在走來走去,但交易大廳一整排放著電腦的位置上卻空無一人。記者提出要進入交易所,保安當即拒絕。其表示,接到交易所行政部通知,不得讓任何外人進入交易所。

  昨日(9月1日)下午,記者致電交易所,其一位工作人員表示,交易所正常營業,沒開門是因為進入交易所需要預約,“這是私人地方,沒有預約的話,怎麼能想進來就進來。”隨後,該工作人員以“純粹內部事情,也沒必要對第三方、第四方透露”為由,挂斷了電話。

  據了解,交易所旗下有一個國際漿紙網,記者發現,該網站在工作日仍有相關行業資訊的內容更新。

  交易所在聲明中還撇清其與金山聯的關係,稱自己的股東是廣東金信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廣東銀信通林漿紙供應鏈有限公司、廣東粵科鉅華創業投資有限公司。而且,金山聯與這些公司沒有股權關係。

  工商管理局的資料顯示,廣東漿紙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為陳世傑,成立日期為2011年8月5日。但媒體報道及交易所網站均顯示,2013年3月18日,全球首家漿紙交易綜合服務平臺“廣東漿紙交易所”正式掛牌成立。

  一位熟悉交易所的人士再三跟記者強調,交易所的董事長就是郝藝遠,並且聲稱其“常見到郝藝遠”。

  記者進一步求證發現,在國際漿紙網上,有一則名為《廣東漿紙交易所與工商銀行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的報道,發表于2013年11月,當時的交易所董事長就是郝藝遠。另據《羊城晚報》2013年3月19日的報道顯示,當時郝藝遠的頭銜正是廣東漿紙交易所總裁。

  員工稱不存在鉅額債務

  8月29日下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來到位於廣州市中山大道的金山聯時,發現大門緊閉,但電子鎖未上鎖。公司大門口,還貼著致全體員工的通知,稱公司前段時間出現了一些突發狀況,于8月25日召開全體員工大會,並對繼續留下來與公司渡過難關和另有其他安排的員工作作出安排,並決定從8月25日開始恢復正常上班。但通知的落款日期為8月28日。

  記者在金山聯辦公室內遇到一名自稱 “公司技術員工”的人員。該人員表示,員工要9月1日才正式上班,“因為前兩天出了點問題。怕員工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脅。”

  該人員還表示,目前公司並沒有員工辭職,一切正常。

  對於公司財務方面是否出了問題,上述自稱“公司技術員工”的人員表示,債務方面,老闆已經處理得差不多了,過兩天有可能會現身,“我們公司目前一切開展的工作、運營都正常。”不過,“老闆去了哪,我們員工確定不了,但是確定老闆是沒事的。”

  此前,當地多家媒體報道稱,金山聯欠下16億元的債款。這位員工則回應稱,“這個行業從2012年才開始走下坡路,在我們公司原來有大筆盈利的前提下,這16億(債務)是哪來的?之前有幾個銀行過來,但也沒有(外界所)説20多家銀行,我自己才見過兩三個。”

  而據一位不願具名的知情人士透露,郝藝遠及其關聯企業的借貸只涉及大概7家銀行。記者從中國農業銀行廣州某支行內部人員處獲悉,郝藝遠及其關聯企業確實向農行借過貸,但具體數額其不清楚。記者嘗試從銀行方面求證,但均未能得到回應。

  此外,記者在金山聯所在樓層停留期間,遇到3位自稱與金山聯有業務往來企業的人員。據了解,這3每人平均是來收債的,見無人接待,他們在拍照取證後離開。

  此後,記者又來到金信通。金信通的工作人員並不願意透露公司情況,公司的一位律師則告訴記者,目前不能透露任何資訊,“因為現在負責人不在。”

  此外,在金信通前臺的接待處,記者再次遇到了之前到金山聯“收債”的兩名人員。

  據金信通所處大廈的大堂值班人員介紹,金信通在幾天前也出現過非工作日放假的情況,“這週一(8月25日)開始,關了兩天門。”僅8月29日當天,已有幾撥外人來找金信通,但不清楚原因。

  《《《

  行業現狀

  國內紙業産能過剩 貿易企業掙扎盈虧線

  紅嶺創投的1億壞賬,牽扯出的4家廣州紙企均為漿紙貿易企業,這也反映出廣州乃至全國漿紙貿易公司的經營困境。廣州多家紙貿企業的人士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紙貿企業利潤甚微,企業資金鏈緊。

  實際上,除了紙貿企業外,造紙企業也不好過。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4年5月,全國造紙及紙製品行業共有規模以上企業6967家,其中虧損企業1040家,同比增長5.26%,虧損總額41.37億元,同比增長12.76%。

  利潤甚微紙貿企業資金緊張

  漿紙貿易企業,即漿紙經銷商。紙貿企業從上游造紙公司拿貨,然後通過簡單規格加工,將紙銷售給終端客戶。據了解,目前紙貿企業的客戶以印刷廠為主。

  廣州市新思勞紙張貿易有限公司業務經理王先生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紙貿利潤極低,行內幾乎全部紙貿公司的資金鏈都很緊,“我們這行,(對)融資(的需求)特別厲害。”

  王先生的公司經銷牛皮紙,他表示,收購一噸紙大概需要4000元~5000元,只能賺取50元~100元的凈利潤。“都別説利潤了,我們現在賺的都是服務費。”據了解,所謂的服務費就是幫客戶送貨、開發票賺取的費用。

  廣州另一家經銷文化紙、包裝紙的紙貿公司業務員徐平 (化名)也表示,經銷商目前都只能靠服務和低價贏得客戶。“6000元買進的一噸漿紙,有時甚至會倒挂,以5800元的價格賣出。”

  徐平表示,因大環境不景氣,下游印刷廠需求不大,最終導致紙業嚴重的産能過剩。

  上述貿易企業業務人員均表示,國內漿紙貿易企業均面臨資金鏈緊的局面。“説實話,現在很多做得比較大的貿易企業,都是打著貿易的幌子在玩融資,”徐平告訴記者。

  中國輕工業資訊中心一位不願具名的人士還透露,有些經銷商會把融資的錢拿去炒股,“但這樣的企業也不太普遍。第一是這種企業要很大。第二要能把銀行搞定。第三是現在環境不一樣,炒股也不容易賺到錢。”

  産能過剩紙企轉型需政策支援

  紙貿企業不好過,上市造紙公司情況也不樂觀。綜合各大紙企2014年中報,大部分紙企凈利潤同比下降。其中不乏行業龍頭。晨鳴紙業2014年上半年營業收入為90.8億元,同比下降9.4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下降27.28%。

  卓創資訊分析師鞏翰林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産能過剩一直是近幾年影響造紙企業發展的主要原因,從2009年開始,紙業就進入了一個低迷的狀態,直至現在。

  紙企微利,行情低迷,不少紙企緊盯受宏觀經濟影響弱的生活用紙市場。但鞏翰林告訴記者,隨著大型紙企對生活用紙關注度進一步提高,生活用紙其實也出現了過剩局面。據卓創資訊統計,2013年生活用紙生産量795萬噸,消費量為734萬噸,已經過剩。

  鞏翰林指出,紙廠為應對盈利能力下降的尷尬局面,轉型是當務之急。林、漿、紙一條龍已經成為當前規模紙企的基本模式,可以有效控製成本,減少流通環節,提升自身競爭力,為中小紙企未來發展提供模板。但各個企業自身的情況不一,需根據自身情況謹慎考慮轉型方案。

  中國輕工業資訊中心一位人士則表示,“第一,把紙業的COD(化學需氧量)排放量控制在10%以內;第二,出口從現在的3%提到30%。這需要國家政策上的支援。”

創投 詳細

漲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紫光股份 80.14 10.01%
2 迅遊科技 44.20 5.77%
3 同方股份 10.97 5.08%
4 萃華珠寶 16.39 5.06%
5 張江高科 14.01 4.01%

跌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上海三毛 13.47 -5.21%
2 新 和 成 31.93 -4.40%
3 雲南白藥 95.75 -3.28%
4 鵬輝能源 23.23 -3.17%
5 青龍管業 11.67 -3.07%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