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8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財政金融需發揮協同效應

  • 發佈時間:2014-09-26 05:52:43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天津9月25日電 記者張忱報道:在今天舉行的第十八屆國際銀行監督官大會上,與會代表認為,更好地促進經濟發展,需要財政金融加強協調,既要注重體現財政資金的導向作用,也要儘量避免由此帶來的市場扭曲。同時,監管部門應平衡好銀行業務發展、風險防控、盈利水準、社會貢獻等指標。

  促進銀行業為實體經濟提供更多支援,需要多方合作與引導。財政部副部長王保安表示,要更好地促進經濟發展,需要財政金融加強協調,在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發揮財政宏觀調控功能的同時,協同促進金融支援實體經濟。

  “在運用財政手段協同促進金融支援實體經濟的過程中,財政政策應儘量在必要時再出手。‘扶開工送一程’,但不能‘一送再送’。”王保安説,要堅持“開前門、堵後門、不能敞開大門”,激勵創新和防範風險要同時進行。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胡曉煉認為,監管部門應當平衡好銀行業務發展、風險防控、盈利水準、社會貢獻等指標。她表示,影子銀行本身是反監管和業務競爭的産物,其快速發展在很多情況下由套利行為驅動,但不應對其採取簡單否定的態度。首先,中國的影子銀行資金運用方式比較簡單,和傳統銀行業務類似,金融衍生工具的創造比較少;其次,影子銀行大部分資金主要用於實體經濟。另外,影子銀行發展較快的一個原因是中國間接融資比重高,融資對銀行信貸依賴較大,在當前資本充足率要求日益嚴格的情況下,銀行有尋求其他金融仲介來分擔融資壓力的需要。

  胡曉煉認為,對影子銀行需要辯證看待。一方面,影子銀行存在經營不規範、監管套利等問題,但另一方面,影子銀行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經濟發展多元化背景下多層次的融資需求,對影子銀行的監管重在因勢利導,在加強規範管理同時,引導其合理有序滿足企業融資需要。

  針對如何平衡銀行監管的多重目標,提升銀行業支援實體經濟的能力等問題,與會代表表示,銀行不能脫離實體經濟自我發展,評判銀行是否健康持續發展,不僅要看資本充足率、資産安全性等微觀指標,還需站在更宏觀的層面,考量銀行業發展是否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了相匹配的支援。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