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研發機構集聚東莞
- 發佈時間:2014-09-26 05:52:50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日,廣東東莞市通過了《東莞市加快新型研發機構發展的扶持辦法》,擬出臺“37條”新政,大力扶持新型研發機構發展。
近年來,廣東在全國率先涌現出一批新型研發機構,而“製造之城”東莞成為其聚集的“高地”。自2006年啟動“科技東莞”工程以來,東莞市財政已投入超過20億元鉅資,與國內多所知名高校院所合作,打造了16個新型研發機構。此次新政的出臺,正是著眼于完善新型研發機構發展的配套政策,進一步探索體制機制創新,實現高端科技與地方産業更緊密的融合。
東莞的16家新型研發機構,依託單位多為中科院、清華、北大、同濟等一流科研院校,合作的企業則不乏華為、中國船舶集團等行業龍頭,它們“新”在何處?對地方政府和企業為何有如此大的吸引力?近日,記者走進這些研發機構一探究竟。
“五新”平臺
記者來到東莞松山湖高新區,正在建設中的大學創新城內湖光山色,風景秀美,北大光電研究院、清華東莞創新中心等新型研發機構在此聚集。據介紹,該創新城預計投資28億元,佔地397畝,將成為該市科技、金融與産業融合發展的示範區。
東莞為何要斥鉅資打造這麼多創新平臺?東莞市科技局副局長嚴濟榮説,東莞靠“三來一補”起家,外向經濟帶動,成為世界聞名的製造業基地。但時至今日,發展面臨嚴峻形勢:製造業産品檔次不高,自主智慧財産權缺乏,産業發展後勁不足。路在何方?東莞市把科技創新作為促進産業轉型升級的核心環節,從2006年啟動實施“科技東莞”工程,出臺了相關配套政策,聯合高校院所共同創新。
新型研發機構模式的由來,也經歷了一番探索。“為了搞好産學研合作,一開始,我們帶領企業去‘敲開大學校門’,但發現這種合作零散而難以持續。”嚴濟榮説,“後來我們想,不如把大學請進來,合作建一批科研機構,就好像建起了寺廟,才有和尚住下來‘唸經’。這樣,不用今天跑清華、明天跑華中科大,而是讓高端的科技項目和人才落戶,直接面對企業。”
嚴濟榮告訴記者,這16家研發機構之所以被冠以“新型”,是因為它們有著區別於傳統科研機構的5個新特徵。
首先是功能定位新。不同於傳統研發機構專注于科研本身,東莞市一開始就明確,新建的研發機構須滿足東莞産業結構調整的技術需求。16家創新平臺無不對應于東莞的支柱産業或特色産業。如在電子資訊領域,與中科院計算所、電子科技大學合作共建;在新材料領域,與清華大學、同濟大學合作;在工業設計領域,與廣東工業大學合作等。其次是合作方式新。新型研發機構採取“共同投入”的模式,東莞市投入資金、提供研發和辦公用房,高校院所則投入技術、人才、品牌等無形資産,做到對等投入,優勢互補。再次是運作模式新。這些研發機構實行“事業單位,企業化運作”模式,無編制、無級別、無固定運作經費,通過為企業提供技術服務、創辦優質企業等實現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第四是激勵機制新。在人員聘用和晉陞上,它們打破了傳統的唯職稱、唯學歷、唯論文的標準,以實現成果轉化和産業孵化為目的,建立了靈活的人才激勵機制和崗位考核制度。最後是考核機制新。東莞引入了“雙向考核”機制,一方面從自主研發、技術轉化等方面對科研機構進行考核,另一方面從協議推進、政策支援等方面由研究院對政府相關部門進行考核,督促政府搞好服務。
雙重引領
新型研發機構是否真能引領地方産業發展?記者走訪了松山湖高新區內的一些企業,大家都由衷地表示肯定。
“可以説,産學研合作是我們公司穩健發展的催化劑。”廣東正業科技副總經理梅領亮説。正業科技是一家智慧裝備領域的高技術企業,近年來,該公司與東莞電子科技大學電子資訊工程研究院開展了多個項目的合作,並共建了“東莞精密儀器研發中心”。雙方合作研發的X光檢查機、離子污染測試儀等已成為正業的主導産品,為公司增加産值上億元,使其成為中國印製電路行業專用設備的領頭羊。
“東莞約有製造業企業6萬多家,各研發機構迄今已累計為2萬多家企業提供了産品研發、設計、檢測等服務,涵蓋傢具、毛織、食品、服裝、造紙、鞋業等産業,成為帶動我市製造業發展的‘火車頭’。”嚴濟榮告訴記者。
新型研發機構的“火車頭”作用,首先體現在支撐傳統産業轉型上。如東莞華中科技大學製造工程研究院獲批廣東省“數控一代”技術服務平臺,與大朗鎮合作開發的數控電腦毛織裝備,每台效率相當於8台手搖織機,大大提高了效率,促成了大朗鎮毛織産業的升級;又如東莞電子科技大學電子資訊工程研究院實施“換芯換線”工程,與多家製造企業合作,研製出一系列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控制晶片,推動了相關企業晶片的國産化進程。
在引領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上,新型研發機構更是當仁不讓。它們依託高校院所的優勢科研力量,通過整合東莞優勢産業上下游資源,在數字裝備、衛星導航、LED、雲計算等領域牽頭組建了10個省部産學研創新聯盟,聯合突破行業發展的核心關鍵技術。如東莞中山大學研究院自主開發了新一代輕量化純電動汽車,其下屬孵化企業與深圳市五洲龍汽車有限公司合作,共同打造“五洲龍—新龍”新型輕量化純電動中巴品牌,2012年合作生産的40輛新型輕量化純電動中巴,已被應用於東莞新能源汽車示範工程。
“新型研發機構的建立,彌補了我市創新型人才匱乏、企業創新能力不足、科技服務體系不健全等‘短板’,使區域創新體系初步構建起來。下一步,東莞將在已有16家之外,再引進建設10至15家新型研發機構,使這些機構對傳統與新興産業的雙重引領作用更加凸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從資源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嚴濟榮説。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