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收藏 > 收藏新聞 > 正文

字號:  

東莞古瓷民間玩家錯買假貨損失十萬

  • 發佈時間:2014-09-25 09:17:39  來源:羊城晚報  作者:秦小輝  責任編輯:田燕

  原標題:東莞古瓷民間玩家錯買假貨損失十萬

  羊城晚報訊 記者秦小輝報道:24年前,張飛雁因為在古玩巷子的一次閒逛與古玩結緣。如今,47歲的他已擁有數百件宋明清瓷器,但他直言,20多年來,因為玩古瓷錯買假貨,他損失了近10萬元錢。

  錯買假貨近年方知

  東莞鳳崗鎮博物館館長陳峰説,目前鳳崗鎮古玩玩家約20余人,張飛雁玩古瓷器,算是其中堅持最久,且研究頗深的一位。

  上世紀90年代初的一天,東莞莞城細村光明路及華僑大廈附近巷道,吸引了進城閒遊的張飛雁。此後,張飛雁一有時間就去古玩街閒逛,與人侃瓷器,自己看書鑽研,收看《鑒寶》節目,漸漸地,他也嘗試著買些好看的古瓷器收藏。

  由於沒有師傅教導,張飛雁坦承:“起初幾年,買了不少假瓷器。”隨著古瓷器知識的積累,慢慢地張飛雁學會了辨別宋、明、清三朝不同官窯的方法,這時才發現其早期買的藏品有問題。

  讓張飛雁感覺最慘痛的,是1995年他在莞城細村買了一個青花瓷花瓶,“當時賣主説是清官窯,從紋理、色澤上我看著像,經過討價還價,9000元成交。”結果,直到近兩年,張飛雁才發現,這只花瓶沒有清瓷特有的胎、釉之間的白線,而且反覆搓摸後的手感與真品不一樣,是假貨。

  “20多年來,因為玩古瓷錯買假貨大概損失了近十萬塊錢。”

  不耗鉅資僻地尋寶

  近年來,張飛雁拓展了“淘瓷”半徑。他開始利用出外旅遊機會,粵東梅州、粵西茂名、粵北韶關等地以及南京、鄭州、北京等古都附近衛星城,都有他尋訪的足跡。

  張飛雁説,他之所以棄廣州、景德鎮等瓷器重地,改走偏僻城市去淘瓷,原因是“古瓷器已經流散到各地,要想從最初的源頭找真瓷已經不可能。”張飛雁從不耗鉅資去買“寶”,他認為,散盡家財去買寶不是一種理性行為,作為古瓷器愛好者,需要耐心地積累。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