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珠江中富電梯 引入機器人嘗鮮“智造”轉型

  • 發佈時間:2014-09-19 06:32:41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南海高新區廣東珠江中富電梯的轎廂底盤焊接車間,一台焊接“機器人”正在有序地進行焊接。在10分鐘內,這臺焊接“機器人”在面積2.4平方米的轎廂底盤上,完成了800多個步驟的焊接任務。

  據統計,一台自動化的焊接“機器人”、一名工人,就可以完成一年大約8000多個轎廂底盤的焊接。而在這一過程中,該工人只負責向“機器人”送料、卸料等輔助工作,所有焊接都是“機器人”按照程式完成。

  這是佛山電梯企業引進的第一台、也是唯一一台焊接“機器人”,在産業轉型升級的浪潮中,珠江中富電梯有限公司開始轉向“智造”。

  文/圖:南方日報記者 南盼

  本期統籌:南盼

  珠江中富透露,在沒有使用自動化焊接機器人之前,這一工序需要5名焊工和2名雜工才可以合作完成,年産能約為5000多臺,自從使用這套機器人,一年可完成高達8000多臺的焊接任務,效率提高了好幾倍。

  朝智慧化生産方向邁進

  更難能可貴的是,權威機構檢驗結果表明,機器焊接比人工焊接的品質有顯著提升,工藝更加標準。

  在廣東珠江中富電梯有限公司總經理余志榮看來,機器人的引入既是被動選擇、也是主動選擇。“近年來珠三角企業開始出現招工難的現象,特別是招有一技之長的技工更難,所以我們不得不開始‘雇傭’機器人”,余志榮説。

  另一方面,逐年遞增的訂單數量讓余志榮不得不考慮提高效率、擴充産能。據介紹,2009年至今,珠江中富電梯實現穩步增長,年訂單增長率保持在20%-25%,“倘若再按照原有方式進行生産,我們的産能是跟不上的,根本沒有辦法完成訂單量,所以我們必須主動選擇‘機器人’生産”。

  2013年,珠江中富的全年訂單量約為7000台,余志榮表示,這一訂單量幾乎與公司的年生産能力持平。為了提效擴産,2013年,珠江中富在佛山高明區買下一塊新地,打算重建一座總面積約150畝的新工廠,是當前工廠面積的2.5倍,年産能將提升至2萬台。

  “我們又買了幾套機器人”,余志榮透露,未來珠江中富將增加更多的智慧化生産設備,包括新自動化機器人、義大利全進口薩瓦尼尼柔性生産線等。

  搶奪“刀鋒利潤”備戰行業洗牌

  “智造”轉型路上,余志榮顧慮重重,“電梯行業蛋糕的搶食者越來越多,利潤也越來越薄”,數據顯示,目前國內電梯行業的毛利率約為10%-12%。

  前不久的一單生意讓余志榮至今唏噓不已。“做生意嘛,當然是要賺錢,賠本的生意怎麼能做呢?”然而,珠江中富還真就接了一單賠本的買賣,虧了整整50萬元,“沒辦法,現在行情不太好,虧本也得做,總不能眼睜睜看著客戶被別人搶走,這樣的話以後的生意也沒了”。

  余志榮判斷,未來5年—10年,中國電梯行業將進入一個集中洗牌的時期。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如何在這個大浪淘沙的年代,站穩腳跟並脫穎而出?為此,余志榮做了兩手準備,一是積極擴充業務量,佔領更大市場,與之相對應,機器人的引進,廠房的擴建等系列動作已經開始鋪排。

  另一方面,余志榮將目光投向了電梯行業之外。由於距離即將建成的佛山西站僅一路之隔,根據規劃,珠江中富電梯現時所在地或將被打造成為一座現代化的都市産業園區,集寫字樓、酒店、住宅、商業于一體。

  “我們也會開拓其他行業,或者做一些投資”,但具體看好哪些行業,余志榮表示還在思考當中。

  ■人物

  “創二代”余志榮的生意經

  子承父業,28歲的佛山青年余志榮已經在廣東珠江中富電梯有限公司總經理的位置上幹了近兩個年頭。

  這兩年裏,珠江中富的年訂單量以20%-25%的增速穩步增長;規劃中的新廠房面積擴大了兩倍;工廠新添加了一台機器人,並還將繼續引進……從這些細節來看,余志榮在這個崗位上幹出了成績。

  而他與珠江中富的緣分則在他呱呱墜地的那一年便已開始。

  出生於1986年的余志榮與珠江中富電梯公司同歲,據他回憶,“從小便喜歡到廠裏玩兒,上世紀90年代初家裏還沒有買電腦,一到節假日我就溜進廠裏來玩電腦”,對於珠江中富,他有著別樣的親切感。

  2009年,余志榮大學畢業,在外工作了半年之後便辭職來到父親的公司,從生産車間的技術員開始做起,用了近4年的時間成功接班。

  實際上,在珠江中富,奮鬥中的“創二代”並不止余志榮一個。據透露,在珠江中富的重要管理崗位上,超八成以上是80後,他們大多與余志榮經歷相似:子承父業,大學畢業後陸續來到珠江中富,從最基層開始鍛鍊。

  大量年輕血液的注入為珠江中富帶來新鮮活力。

  最明顯的變化在於公司財務觀的轉變。從成立至今,28年裏,珠江中富從未向銀行借過一分錢,這一事跡一直為珠江中富員工津津樂道並深感驕傲。談及原因,余志榮覺得是父輩們的性格使然,“在老一輩的觀念裏,都不喜歡欠別人東西”,另一方面,珠江中富多年來良好的財務狀況、穩健的發展步伐都使得他們沒有借錢的必要,“有時候需要額外的錢,股東們一起想想辦法也就解決了”。

  然而,到了今天,這一令珠江中富員工引以為傲的傳統或許即將被打破。在被問及是否會向銀行借錢的時候,余志榮笑了笑,“當然會!”

  相比于父輩的“謹慎”,新生代們目光更加“激進”,“欠錢”對他們而言也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兒。

  創新與發展更加重要。創新意味著投入增加,平均每台機器人採購價近百萬,新工廠單在買地這一環節便花費近5000萬元……“所有這些都需要錢,需要借錢,並且我們還會考慮做一些其他領域的投資”,余志榮説。

  談起工作,余志榮身上有著超過了他這個年齡的穩重與成熟:音色低沉、不茍言笑;而在生活當中,他則與所有的85後年輕人無異。

  在他的辦公桌上,擺著一隻印有卡通圖案的茶杯,與老一輩傳下來的實木辦公桌、真皮沙發等放在一起,顯得有點“格格不入”;他也玩微信、更喜歡用微信交流,下班之後,也會去泡吧、喝酒、唱歌、桌遊,與85後的生活習慣毫無二致。

機器人(300024) 詳細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