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産經 > 科技 > 正文

字號:  

從“機器代人”到製造機器人“大腦”

  • 發佈時間:2014-09-18 07:32:01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陳晶

  2002年成立的深圳雷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最高峰時員工約有3200人,2011年起開始大量使用工業機器人,伴隨著公司的快速發展,工人數量卻大幅減少至目前的800人左右,預計今年底將降至600人左右。

  逐漸使用機器人進入生産製造環節也並不是雷柏一家。據悉,深圳的比亞迪、富士康等企業都有使用機器人,而深圳也表示,將把機器人、可穿戴設備、精密檢驗檢測儀器等為重點的智慧裝備産業,作為未來産業予以重點培育發展。未來6年,深圳市財政每年將安排10億元支援未來産業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雷柏所想的還不只是單純用機器人取代産業工人。深圳雷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雷柏機器人總經理鄧邱偉告訴記者:“使用工業機器人並不是簡單地用機器人代替工人的工作,我們不僅要為機器人裝上‘大腦’、‘手指’等,更要從産品設計、物流、排産等各個環節都要做出改變,實現各個環節的自動化與最優化。”

  2013年下半年,雷柏憑藉使用機器人的經驗,進軍工業機器人整合領域,期望幫助其他企業更好地使用機器人。鄧邱偉表示,目前雷柏機器人業務已有來自廣東十多個不同行業的客戶,其中包括中國最大的通訊企業,“未來雷柏機器人將潛心積累不同行業的經驗,不會盲目擴張”。

  應用??

  “機器代人”一年節省人力1億元

  2012年,雷柏科技首先實現了用機器人來生産鍵盤滑鼠,1年之內企業員工從3200多人降低到1200人,年節省人力成本高達8000萬元。鄧邱偉稱,今年底,雷柏的工人數量將降至600人左右。這意味著雷柏每年可節省人力成本超過1億元。

  “我們最高峰時5個廠房都滿滿的”,鄧邱偉告訴記者,2012年公司搬進雷柏工業園前,不少人認為新工業園的廠房面積、員工宿舍根本不足以支撐當時發展,更沒有為未來發展留下空間,然而,隨著大量工業機器人的使用和物流佈局等方面的改善,更少的工人、更少的用地依然滿足了雷柏快速發展的需要,相關工人也要學會“管理”和保養自己的機器人“同事”,技術含量增加的同時收入也有所增加。

  這家企業是如何走上大量應用工業機器人的路途呢?深圳雷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曾浩1995年從深圳大學自動化專業畢業即開始創業,對自動化有足夠的認識,因此雷柏從2008年就開展工業自動化工作,並成立了自動化研發部,每年投資上千萬元,自製的自動化項目效果不錯。但發展至2009年,新的問題又出現了,自動化團隊也一度成為被抱怨最多的團隊。

  鄧邱偉告訴記者,當時的困擾主要來自三個方面,一是工程師為某一個具體的産品定制自動化設備,設計過程中一旦犯錯或是難以做到最優化,設計的所有東西就全部報廢;二是滑鼠和鍵盤更新換代的速度越來越快,為某一特定産品定制的生産線難以趕上更換速度,當産品發生變化的時候先前做的設備就要馬上拆掉,而且能回收的東西非常有限;三是這批非標設備會出現磨損和小故障,會導致産出下降,有時要花兩三天去維修機器,這對工廠來説是很嚴重的挑戰。

  針對這些問題,鄧邱偉參觀2010年上海機器人展時想出了一個解決方案:拿機器人作為整個雷柏自動化的本體,然後基於本體來做周邊開發。這個提議得到了曾浩的同意。

  當時雷柏一口氣買回75台機器人。鄧邱偉告訴記者,這是因為工業機器人精準度、信耐性好過原有設備,而且絕大部分設備可以重新利用,看似工業機器人投入較大、回收成本的時間比以前長,但從另一個角度卻是縮短了投資回報週期。2011年底,雷柏開始大量使用工業機器人,其購買的70多臺ABB機器人,使得自動化的成本不低於3000萬元,其後,雷柏科技的自動化團隊又對機器人手臂完成了個性化設計和整套體系的改良。

  拓展??

  以機器人為中心重新佈置生産線

  2012年9月,雷柏成立十週年慶典在嶄新的雷柏工業園舉辦,70多臺色彩鮮艷的小型工業機器人成為雷柏最耀眼的名片,這種顛覆傳統的滑鼠鍵盤生産流程的方式,給前來參觀的客人和合作夥伴留下深刻印象,引起廣泛關注。而如今,雷柏工業園已有約100台工業機器人。

  “我們的工人從3200人減少到800人,並不是用機器人的動作簡單替代工人那麼簡單,而是整個工廠的管理體系都發生變革,與物流設計、人員配備、人員管理等等都有密切的關係,甚至管理層級都從5級壓到3級。”

  在鄧邱偉看來,目前國內不少企業家的觀念依然是將機器人應用只看作是取代人工,並未意識到整套體系自動化改良的重要性。他舉例説,在雷柏舊廠房中,從原料到産品出貨的過程可能要跨越1000米的距離,但在新的雷柏工業園中,這個距離可以縮短至50米,節省大量人力、時間。此外,雷柏根據終端銷售的數據分析不同産品的銷售數量和産品線,發現鍵盤銷量大但款式相對集中,於是鍵盤生産線可以設計為一次成型,這邊原料進去,那邊鍵盤出來,而滑鼠種類繁多,於是20條生産線分別做不同款的滑鼠,避免了換線造成的人力浪費。

  “在我們的整個生産體系裏,除了機器人動作的節省,還有排産、物流的節省。”鄧邱偉總結説,使用工業機器人並非買來機器人就能直接使用,還需要為空白的機器人裝上“大腦”、“手指”、“身體”,針對不同的生産線對手臂進行了個性化的設計和改良,更重要的是,在使用工業機器人的過程中,要將管理工廠的經驗與管理機器人的觀念結合在一起。

  一些企業看到了雷柏工人數量從3200人大幅減少到800人的數字或許會躍躍欲試,認為這是使用了機器人的功勞,但實際情況並不是那麼簡單。據鄧邱偉介紹,目前國內對機器人的運用主要是兩個模式,一種是像富士康、比亞迪等大企業,只研究透一個製程,然後成百上千台的機器人大範圍地運用這一個製程;另一種是像雷柏等企業通過改造工廠的方式來為機器人手臂打造一個平臺。

  “雷柏希望的是借助機器人,改變以往的生産模組,實現産品、設計、物流、排産各環節的最優化與自動化。”鄧邱偉稱,雷柏關注的是從産品設計到産品排放的整個鏈條,而不是某一個單獨的環節,由此,雷柏會在自己的生産中積累許多管理工廠和運用機器人的經驗,而這些積累對一般的設備廠商而言是難以複製的競爭力。

  前景??

  企業對機器人整合需求旺盛

  2013年下半年,雷柏正式開始為其他企業提供機器人整合服務。作為大規模機器人整合應用樣本工廠,雷柏的優勢在於輕量級機器人整合,雷柏機器人專注的領域也正是3C和電子領域工業機器人的運用。

  記者在雷柏工業園看到,車間內正在調試的機器人都印上了“雷柏機器人”的標誌。目前,雷柏機器人在沒有做任何宣傳和推廣的情況下,已遍佈手機行業、天平、人體秤、遙控器、GPS導航、電源充電器等領域的十幾個訂單,遍及中山、珠海、河源、惠州、深圳、東莞各地,其客戶還包括中國最大通訊公司。

  雷柏機器人的業務模式是先幫客戶做機器人整合規劃諮詢,收取諮詢費,再根據諮詢過程中的規劃及與客戶洽商的結果,簽署具體的機器人系統整合服務協議並實施,收取相應系統整合服務費。

  “我們提供給客人的是工廠管理和機器人運用上的軟體經驗。比如我們會告訴客人,你用機器人物流要怎麼佈局,你用機器人以後産品怎麼設計讓機器人好用,用了機器人以後人員怎麼配備,哪些人需要怎樣的培訓。”據鄧邱偉介紹,單個項目的週期通常在6個月以上,要做的不僅僅是讓客戶用上機器人,也要在工廠管理等方面更加適合機器人發揮能量,而自動化人才培養需要一定的過程,客戶其實在排隊。

  在談到未來的業務發展時,鄧邱偉表示雷柏機器人目前正在穩紮穩打階段,著力打造相關業務的品牌與口碑。“我們不能盲目擴張,如果有哪個組做不好的話,你的口碑就完全沒了。”他表示,雷柏機器人目前在承接項目時特意注重分佈在不同行業,當未來積累了二三十個行業的經驗後,或許才會大量擴張、主動尋找客戶。鄧邱偉告訴記者,已經明顯感受到了企業對機器人整合的旺盛需求,而當機器人技術的成熟發展和機器人價格趨於平民化的大勢到來之時,機器人的整合運用就能遍地開花。

  雷柏未來是否有可能涉足機器人本體製造?鄧邱偉表示,雷柏可以從ABB等頂級機器人廠商處獲得最優價格,而國內機器人廠商的馬達等關鍵配件都要靠進口,所以暫時看不到自己做機器人本體的核心競爭力。“我們的優勢在管工廠和用機器人,我們就做自己最擅長的。”

機器人(300024) 詳細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