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文史哲博士生存實錄
- 發佈時間:2014-09-17 08:55:08 來源:中國民航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補助低於國家最低工資水準 就業路很狹窄基本都是留校
中國高校裏的文科博士是尷尬的社會群體。他們的年齡通常為20歲~35歲,在這個本該養家糊口的年紀裏,卻拿著低於國家最低工資水準的補助,在經濟上繼續依附家庭。
生活費每月1500元
一個月1500元,要用來吃飯、買書、買衣服、談戀愛、隨份子、發論文甚至養孩子……再精明的人也難免捉襟見肘。1500元是任彥所在大學每月所發的博士補助。去年之前,這個數字是1300元;5年前,這個數字是800元。面對直線上升的物價,這無疑是杯水車薪。
和任彥同宿捨得實驗物理學博士,境況要好一些。“物理博士的導師很厲害,一個課題的經費就高達上千萬元人民幣。導師每個月可以給跟著自己做項目的十幾個碩士生、博士生每人發1000元~3000元的補貼。”但像任彥這樣的古代文學博士就沒有這個待遇了。
任彥今年畢業,此前3年,他曾給導師做過助教,每月的助教費是400元。任彥説,文史哲專業的導師通常不會太有錢,他們即便拿到國家級的社科基金項目,科研經費也只有10萬元左右,而且這類項目通常不複雜,博士生導師用一兩年的時間寫一本書就可以了。
“讀博士沒錢”。早在進校前,文科博士們就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任彥高考時發揮失常,由第一志願中文系被調劑到了社會工作係。進校後,他不想上本專業的課,經常去文學院旁聽,尤其是一位老師講授的明清小説課程,他非常感興趣,每次旁聽都坐第一排。久而久之,老師對他也有了印象,鼓勵他跨專業考研。
任彥在古代文學上堪稱如魚得水。從研究生開始,他就堅定了自己的從業選擇:在大學當老師,一輩子研究古代文學。
去哪兒教書?看安家費多少
任彥的碩士師弟大志和任彥的背景相似,從讀研究生的第一天開始,大志就已經確定了自己的目標——考取某著名高校的古代漢語博士,將來做本專業的大學老師。
這一年,大志的心都在博士考試上。碩士導師對他很好,為他引薦了一些其他學校的導師。暑假,大志沒有回老家,過年也只是回了幾天。年前有朋友來大學看他,勸他博士初試一完馬上著手找工作,以防落榜。大志沒聽,他不想分心。
實際上,大志不是那種兩耳不聞窗外事的人。對於現在大部分博士的出路,他有所了解。師兄任彥目前已經確定去一所大學任教,在與任彥同期的19個博士中,順利畢業的只有10個人,其中,已經確定下來工作的有六七個。“去的基本上是山西師大、信陽學院、三亞學院、常州大學之類的學校,沒有一流的院校。去年有一個師兄去了江蘇師大,算是稍好一點的。前年有一個師姐去了首都師大,再前年有一個去了北京大學。”任彥透露。
對任彥這一屆的中文系博士畢業生來説,選擇去哪所學校工作,主要看待遇。以古代文學專業較強的某師範大學為例,在此前的5年間,這所大學通常會給新來的講師共10萬元安家費,教師年收入在5萬元左右。而大志的研究生女友,則正在考慮去北京某出版社工作,這份工作的年薪大概在10萬元左右。
相較而言,差一些的學校,待遇通常要好一些。以信陽學院為例,該校給新教師的安家費為35萬元。“這個很重要,也不能説我們勢利,現實逼迫不得不如此。我們基本上都面臨成家立業、結婚生子的問題,壓力很大。”任彥説。
內地博士的日子難過,大志考慮過去香港讀博。在香港,博士生每個月的獎學金大概在13000港元左右,但他最終放棄了。一是因為女友選擇在北京發展,二是他不得不考慮畢業後的工作去向。在內地,找一個人脈廣的導師,可能比名牌學歷更管用。
留校之路越來越難,任彥一早認定,去哪所高校工作,與讀博期間的努力密切相關。讀博期間,他共發表了15篇論文,其中8篇發表在核心刊物上。在這8篇文章裏,導師給對方“打了招呼”的有3篇,他自己交了版面費的有兩篇,另外3篇是完全靠實力發表的。任彥説:“單憑自己的能力在核心刊物發文是非常難的,這樣的機會不多,基本上要導師説話或者通過別的途徑,比如找關係、交不菲的版面費。”
但任彥的8篇核心刊物論文還是沒能讓他成功留在本校,留校越來越難是今年內地高校的普遍趨勢。
“拿我們中文系來説,以前,隔個一兩年就會有一兩個學生能留下來,但他們的導師不是院長就是副校長或其他領導,此外自己的能力也必須很強。但如果你的導師只是一位普通的博導,那麼留校機會是很小的,哪怕你的學術成果很牛。”
針對這種“近親繁殖”現象,近幾年,全國陸續有高校出臺政策,規定本校博士不得留校。但細心的任彥還是發現,在不久前學校招聘回來的人中,還是有很多本校畢業,“博士畢業,出去讀了個博士後,又回來了,可以説是曲線救國吧!”
(文/李兮言 原載《時代週報》)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