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葡萄園裏的關中風情

  • 發佈時間:2014-09-17 02:31:46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八百里秦川塵土飛揚,三千萬秦人齊吼秦腔”。秦腔如泣如訴、撕心扯肺像杯烈酒,讓人沉醉;而地處漢中平原的陜西省渭南市臨渭區的25萬畝葡萄園,則如同這黃土地上看得見的藝術佳作一樣,香倒了、迷住了八方遊客,甜倒了、醉住了一方百姓。

  2000多個葡萄品種,20多億元的年産值,萬米葡萄長廊,精彩的民俗表演……優質的葡萄深受市場喜愛,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的支柱,充滿濃郁葡萄文化特色的田園風情,不但成了百姓休閒娛樂的好去處,更展現出美麗鄉村的無限魅力。

  準4A級葡萄園

  還沒進園,就聽到馬鞭“啪啪啪”的山響,近前一看只見四匹騾子拉著一駕馬車滴溜溜地轉圈兒,車上坐著幾個老漢,手中在擊打著各種樂器,邊敲邊唱。一打聽,原來這是關中傳統的“打騾車”表演。再往前走,唱秦腔的、跳高翹的、釣魚的、喝茶品酒的,比比皆是。

  臨渭區種植葡萄已經有100多年曆史了,但過去只有晚熟品種。2009年8月,臨渭區委、區政府在下邽鎮規劃的集引種、科研、示範、推廣為一體的渭北葡萄産業園正式開工建設。短短四年間,全區已完成投資2.6億元,核心區的葡萄種植發展到5000畝,建成了葡萄美食一條街和萬米葡萄長廊,還有5000平方米的生態觀光大棚和7000平方米的秋季延遲溫室大棚。在産業園區的帶動下,臨渭區栽培的葡萄已形成了早、中、晚三大品係,確保從5月初到10月底都有新鮮葡萄上市,成為全國最大的鮮食葡萄基地。全區葡萄栽植面積25萬畝,總産量達30萬噸,實現總産值20億元,農民僅此一項每人平均純收入就增加了5000元以上。

  葡萄産業園區管委會主任阮光民説:“我們的葡萄産業雖然起步有些晚,但起點高,産業提速很快。我們目前的建設完全是按照4A級景區的標準來打造的。産業園是國家葡萄産業技術體系確定為全國首個‘綜合示範基地’,是農業部、國家旅遊局命名的‘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

  “前天,省上派人過來考察了,上4A就等國家旅遊局批了。”阮光民對此很自信。

  關中風情廊

  賞美景、摘葡萄、觀民俗表演、玩垂釣、釀酒體驗、吃農家飯等休閒、愜意的享受在臨渭區葡萄産業園裏就可以實現。

  臨渭區區長楊林介紹:“我們不但要採用科學的方法種植優質葡萄,還要結合人文自然環境把葡萄園建成關中風情畫廊,把葡萄和風光一起賣到全國、全世界去,推動臨渭區由傳統農業大區向現代農業強區轉變,由傳統平原農業區向景觀農業區轉變。”

  臨渭區還依託葡萄産業建設田園風光旅遊集聚地。亞洲最大的五尊銅佛的慧照寺多年來在這裡默默無聞,如今作為葡萄産業的景區項目之一已經在開發建設中。三賢文化廣場、商住小區、倣唐商業街、賓館、酒店等在下邽鎮應運而生,繁榮壯大了第三産業,實現了從單一種植葡萄向資産經營多元化收入的跨越。

  在這裡,大農業中單一精品塑造開發,已由過去單純的播種和收穫,拓展到與人們品位、休閒、觀光、品嘗、體驗相聯繫的多維度“互動農業”。

  城鄉一體化

  如何把一家一戶的種植變成連片經營、規模種植,是建設渭北葡萄産業園區的基礎。臨渭區在堅持群眾自願的基礎上,通過鎮、村、組三級配合協調、經濟杠桿調節等措施,加快土地合理流轉,促成整塊流轉、連片建設。2009年確定了略高於當地平均水準流轉金標準每畝地每年600元,一次付三年流轉金;從第四年開始每畝地流轉金每年增加30元。園區一期土流轉土地2000畝,二期土地流轉1000畝,目前園區共流轉土地3000畝。按照園區總體規劃將土地再流轉給企業、合作社、規模經營戶,建設了高規格、高標準的示範園3000畝。流轉土地的部分農民在園區打工,進一步增加了當地農民的收入。在園區的示範和帶動下,周圍群眾栽植葡萄的熱情空前高漲,核心區集中連片栽植葡萄5000余畝,實現了集中連片規模化經營。

  投資4250萬元、2.5萬平方米的葡萄美食一條街倣唐商住樓,萬米葡萄文化景觀長廊,佔地面積200余畝的生態酒莊、垂釣池等正以嶄新的姿態展現在遊客面前,遊客可以品嘗到臨渭特色美食的香醇、自釀紅酒的樂趣,品味三賢故里文化的厚重,享受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的寧靜。遊客可以乘著觀光車或是騎著單雙人自行車、四輪自行車等觀賞景區的靚麗風景,尋找舊時的回憶,體會忙碌背後的休閒一刻。

  小小的一個葡萄産業,卻有力地拉動了城鄉一體化這艘大船,把城市與鄉村有機的融合起來。

  武軍中吉樸杉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