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首次發佈倉儲行業發展報告

  • 發佈時間:2014-09-16 20:51:45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訊根據商務部的統一部署,由商務部流通業發展司和中國倉儲協會共同研究編制的《中國倉儲行業發展報告(2014)》(以下簡稱《報告》)于9月16日在商務部例行新聞發佈會首次公開發佈。

  《報告》以2004、2008年兩次全國經濟普查數據與國家統計局歷年統計數據為基礎,以全國商務系統選定的倉儲業典型調查企業2012與2013年統計調查數據為基本依據、結合各地商務主管部門提供的倉儲業發展情況與重點企業調研情況,全面分析了2013年倉儲業發展的總體情況、運營特點與存在的主要問題,並對2014年及未來一個時期倉儲業發展趨勢進行了預測和展望。

  《報告》顯示,自商務部2012年12月印發《關於促進倉儲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以來,各地商務部門不同程度地加強了倉儲業管理與指導,倉儲業的産業規模繼續擴大,行業運作平穩。到2013年底,全國倉儲企業2.44萬家,比同期增加7%;從業人員71萬人,同比增長8.4%;行業資産總額1.7萬億元,同比增長11.8%。全國營業性通用倉庫面積8.6億平方米,比上年增長23%,其中,立體倉庫在2億平米左右,約佔23.2%;全國冷庫總容積為8345萬立方米(靜態儲存能力約2113.89萬噸),同比增長9.68%。2013年,倉儲業的固定資産投資額為4200.7億元,同比增長了34.6%,主營業務收入約4804.8億元,同比增長9.1%,納稅總額約312.6億元,同比增長7.6%,凈資産收益率為4.5%,較上年提高0.65個百分點。

  《報告》認為,2013年倉儲業發展呈現五大特點:

  一是倉儲業轉型升級取得初步成果。倉儲企業圍繞提高單位倉庫面積收入,完善服務功能、轉變經營方式,努力向各種類型配送中心發展;倉儲企業通過資源重組、優勢互補,延伸服務鏈條,努力向網路化與一體化服務發展;為貫徹落實商務部《指導意見》精神,樹立標桿企業併發揮其引導與示範作用,中國倉儲協會組織評定出北京東方信捷物流有限公司等13家轉型升級示範企業,蘇州鼎虎科技有限公司等13家倉儲設備技術應用優秀推進企業。

  二是各類專業倉儲業繼續快速、創新發展。在低溫倉儲方面,農産品批發市場配套的冷庫建設與低溫配送中心、商超的低溫配送中心保持快速發展態勢,電商+低溫宅配”的冷鏈模式以及一些大型連鎖餐飲企業陸續建設的低溫配送中心成為新熱點;在電子商務倉儲方面,電商企業一方面加快“自建”物流設施,一方面宣佈“對外開放”倉儲資源,網倉等新興倉儲企業憑藉其技術和理念近年來保持了每年數倍的增長,順豐、韻達等快遞企業紛紛跨界經營倉儲,傳統物流企業也在嘗試介入和開拓電商倉儲服務;在醫藥倉儲方面,新版《藥品經營品質管理規範》發佈,對醫藥倉儲物流提出更高要求,據不完全統計,2013年全國投資建設的各種規模的醫藥物流中心超過100座,與此同時,中藥材倉儲中的突出問題受到政府部門重視,商務部市場秩序司委託中國倉儲協會與中國醫藥協會共同完成《中藥材現代物流體系建設研究報告》,並編制了《中藥材倉庫技術要求》與《中藥材倉儲管理規範》2項行業標準。

  三是新興倉儲經營業態呈現不同發展態勢。倉庫租賃業(倉儲地産)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各類物流園區與倉儲地産企業是倉庫租賃業的主體。全國9家大中型倉儲地産企業到2013年末運營倉庫面積合計1536萬平米,同比增長18.7%,約佔全國營業性倉庫總面積的1.7%,約佔立體倉庫總量的7.6%,其中,普洛斯的運營倉達到950萬平米。擔保存貨管理(金融倉儲)發展速度放緩,規範化發展成為業界關注焦點,受“上海鋼貿案”和“青島有色案”的負面影響,相關金融機構與各類倉儲企業不同程度地調整了發展策略,相關政府部門與行業組織也正在陸續研究出臺相關對策。自助倉儲,逐步在一線城市得到發展,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目前已有近20家自助倉儲企業,上海好易倉是自助倉儲業的“老大”,現已有8間門店。

  四是倉儲業標準化工作取得新進展。截至目前,我國倉儲業有各類標準51項。中國倉儲協會組織起草的行標《倉儲作業規範》、《網路零售倉儲作業規範》、國標《倉單要素與格式規範》、《倉儲績效指標體系》已于2013年頒布實施。中國倉儲協會組織起草的2項行標《中藥材倉庫技術規範》、《中藥材倉儲管理規範》、國標《擔保存貨第三方管理規範》已報批。經中國倉儲協會評定的3星級以上倉庫達到260多家、倉儲服務金牌企業達到近百家,通過認證的倉儲經理與倉儲管理員達到近萬人。

  五是倉儲機械化與資訊化水準有所提高。以貨架、托盤、叉車為代表的倉儲裝備和倉儲管理資訊系統在大中型倉儲企業的應用狀況良好,據測算,全國倉儲業機械化作業率37%以上,倉儲管理資訊化達到50%以上。同時,條碼、智慧標簽、無線射頻識別等自動識別、標識技術、可視化及貨物跟蹤系統、自動或快速分揀技術,在一些大型企業與醫藥、煙草、電子、電商等專業倉儲企業應用比例有所提高。《報告》顯示,倉儲企業發展仍然存在一些問題與不足,一些企業對經濟發展趨勢與新的市場需求認識不透、缺乏轉型升級的緊迫性,技術改造的速度緩慢、制約了提高物流效率與降低物流成本的效果,企業的管理與服務水準亟待提高,與此同時,國家對倉儲業發展的相關政策有待進一步落實,倉儲業法律法規不完善的問題直接影響到行業管理的水準,市場秩序有待規範。《報告》認為,倉儲業的發展面臨三個方面的市場環境。一是隨著國務院《物流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的發佈,將從整體上改善我國倉儲業發展的政策環境,國家有關部門在未來三年內將圍繞倉儲業法規建設、倉儲建設用地、綠色倉儲、減輕企業稅負、加強倉儲標準化與行業監管等方面陸續研究出臺相關具體政策;二是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為倉儲業創新發展提供機遇,生産製造企業供應鏈整合與延伸,生産製造服務化的趨勢,連鎖商業與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線上線下交易的物流整合,需要並激發倉儲企業更新經營理念、轉變經營方式、調整商品庫存管理模式、不斷重新優化業務管理流程;三是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也必將成為倉儲業創新發展的動力,越來越多新的投資人的進入,既説明瞭我國倉儲業發展的機會,也反襯出現有倉儲企業的差距與不足,激烈的市場競爭局面有利於倉儲業的整體發展,也將促使傳統倉儲企業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轉型升級與創新發展。《報告》展望,倉儲業將會呈現以下六大發展趨勢:

  第一、服務功能不斷完善,向倉配一體化發展。倉儲企業通過與工商企業、零售企業與連鎖商超企業、電子商務企業、農産品批發市場、生産資料批發市場等不同需求方供應鏈的有機融合,向各類配送中心發展。

  第二、資源整合速度加快,向倉儲經營網路化發展。面對工商企業供應鏈的一體化物流需求,倉儲企業與貨運、快遞、貨代企業之間以及各類倉儲企業之間將會加快推進資源整合、兼併重組、連鎖經營與經營聯盟。有條件的倉儲企業將會依託自身優勢,以城市共同配送為基礎,通過轉變經營方式與資源整合,發展區域配送網路甚至全國範圍內的倉儲配送網路。

  第三、市場進一步細分,向倉儲專業化發展。面對工商企業供應鏈的不斷優化與創新,有條件的倉儲企業必將改變同質化經營策略,轉向各類專業倉儲。低溫倉儲、危化品倉儲、電商倉儲、物資倉儲、醫藥及中藥材倉儲的管理與服務將更加專業和精細。

  第四、新興業態逐步成熟,向規模化發展。倉庫租賃企業將會更加貼近現代物流需求,倉庫設施的建設將向網路化與定制化方向發展,倉庫開發方式將會更加靈活。私人自助倉儲將會逐步進入快速發展期,更多投資人將會進入這個領域,現有自助倉儲企業將會不斷擴建經營網點,並逐步走進大型高端社區。處於陣痛期的金融倉儲業將隨著三年左右的調整與規範期後在探索中前進仍將保持穩定發展態勢。

  第五、行業標準廣泛實施,向倉儲管理規範化發展。隨著國家有關部門加強物流標準化工作力度,特別是市場競爭的加劇,標準化必將成為引領倉儲業轉型升級和現代化建設的主要力量,倉儲企業經營管理必將向規範化發展。

  第六、技術改造加快推進,綠色環保成為新趨勢。機械化、自動化與資訊化成為倉儲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內容。在國家政策推動與企業自身降低成本的內在驅動下,綠色環保的倉庫建築材料、節能減排的倉儲設備、倉庫屋頂光伏發電、冷庫節能技術等將會逐步在倉儲行業得到應用。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