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探路水污染治理 重點解決技術本土化難題
- 發佈時間:2014-09-15 09:3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引進國外先進水處理技術,形成集水處理産業鏈上下游為一體的新興産業集群——
珠三角探路水污染治理
工業污水如何變成可用來洗衣、灌溉的凈水?走進廣東東莞市松山湖工業污水處理廠,記者目睹了這一奇妙的過程。只見種著美人蕉、風車草等植物的8個漂亮“花池”中,鋪著厚薄不一的碎石,聯勝科技公司的生産污水流經這些“花池”後,便達到了地表水四類水質,可以直接用來洗手。
“這個項目是我們中以國際科技合作産業園利用以色列技術所建。這些池子叫生物活化池,通過生物過濾、微生物分解和吸附功能等完成尾水處理,每天能處理5000噸工業尾水,每噸成本不超過1.5元。”該産業園技術總監賴志斌説。
以色列是世界上水處理技術最先進的國家之一。今天,以色列的水處理技術正經由中以國際科技合作産業園這個平臺,被引入東莞、廣州等地,為破解珠三角水污染治理難題探路。據了解,該産業園由國家發改委、科技部、以色列經濟部、廣東省政府和東莞市政府共推共建,是以色列授權在中國建設的惟一以水處理為主題的創新園。
在9月4日召開的首屆珠三角水處理創新交流會上,中以産業園在國際合作上又實現了新突破——分別與以色列大型水務企業米亞公司、以色列商會、以色列先進水處理企業ATZ公司簽約合作。此前,已有首批6家以色列企業入園,包括擁有全球惟一的垃圾機械分類技術的箭牌、以人工濕地技術著稱的奧法等。此外,還有數十家以色列企業與産業園簽訂了意向入園協議,包括全球知名的海水淡化公司IDE、以色列國家水務集團MEROKOT等。
“我們有信心,通過建設這一平臺,集聚全球水處理先進技術、優秀人才、高端企業和優質資本,形成集水處理産業鏈上下游為一體的新興産業集群,打造中國乃至國際‘水谷’。”東莞市市長袁寶成説。
小小一個産業園,何以被省、市乃至國家各級政府寄予如此大的期許?這與珠三角地區水污染治理的嚴峻形勢有關。按照廣東省政府的要求,要在2015年消除劣V類水體。然而,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員會珠江水利科學院高級工程師崔樹彬告訴記者,目前珠三角河涌河道治水存在諸多難點:河道呈網路狀,容易污染而不易治理;一處污染,多處受害;河水溫度高,容易發黑髮臭;污水處理廠不能根治氮磷物質排放,二次污染嚴重等。
多年來,珠三角各地為治理水污染投入了鉅額資金,如廣州市從1989年至今,已相繼投入200多億元建污水處理廠;東莞市投入了150多億元,建立起覆蓋城鄉的污水處理工程系統。然而技術的落後,導致珠三角水生態系統惡化的趨勢始終難以扭轉。
在此次珠三角水處理創新交流會上,以色列環保部總司長大衛·萊夫勒説:“以色列是一個沙漠國家,水資源貧乏,但由此發展出全球一流的水技術。我們有世界上最高的廢水回用率,回收了80%的污水用於農業灌溉,並建立了極為嚴格的出水標準。”
為了更好地承接以色列水處理技術,在本屆水處理創新交流會上,中以産業園與以色列海法工業園就雙方戰略合作簽訂了諒解備忘錄。“海法工業園是以色列排名第一的産業園,在國際上與‘矽谷’齊名,享有盛譽。”中以産業園董事長潘華耿介紹,雙方已確定彼此交叉入園,資源共用,實現從頂層研發到市場對接的整個産業鏈生態。
與此同時,中以産業園正著手與廣州、東莞、佛山、湛江和深圳多市的水務投資集團建立戰略合作關係,初步打開了珠三角的水處理市場,將成熟的以色列技術向各地轉移,推動珠三角水行業的技術升級。
“接下來最需要解決的就是技術本土化的難題。”潘華耿説,中以産業園將加快推動以色列技術的本土化進程,通過與以色列科研機構合作共建研發中心,結合國內實際需要進行二次創新,提升我國水處理技術自主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