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上市公司獨董新規出爐 能否擺脫中國式亂象

  • 發佈時間:2014-09-13 11:14: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央廣網財經9月13日消息(記者丁玲娜)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上市公司獨董,一直飽受爭議,人們常調侃獨董“不獨”也“不懂”,花瓶獨董、簽字獨董,滋生了中國式獨董的亂象。昨天,中國上市公司協會發佈《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履職指引》,這是從2001年我國引入獨立董事制度以來,第一份規範性文件。有了自律公約,本應該為中小股民代言的獨董,能否迅速找準角色定位呢? 面對獨董,小股民既羨且恨A股上市公司獨立董事,讓很多人既羨慕又不滿。羨慕的是獨董的高薪,近年來持續攀升。今年7月,從民生銀行辭去獨董職務的,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曾創下超百萬元的薪酬記錄。而獨董“一手拿錢,一手簽字放行”的行為,更讓眾多小股民憤憤不平,獨董很難真正成為中小股民的代言人。更嚴重的是,獨董往往成為上市公司向政府尋租的渠道,比如寧波銀行的年報中披露,公司6位獨董中,一度有5位擔任過政府官員。獨董的“中國式亂象”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王建宙,總結出A股獨董的現狀:投資者、上市公司股東以及獨董自身不同的視角,匯聚成A股獨董的特有現象。王建宙:從投資者角度看,他們總覺得獨立董事發揮監督作用不夠,在一些重大問題上堅持原則不夠;上市公司往往有兩重心理,一是非常重視選聘優秀的獨董,使得投資者放心,但是上市公司管理層有時也擔心,公司那麼多決策,是否能得到獨立董事的理解支援。從獨董自身來説,發揮作用當中,真正非常清楚獨立董事義務和職責的還是不多。規範文件凸顯進步,根治亂象還需多管齊下《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履職指引》正式落地,A股上市公司將在選聘、薪酬等多方面進一步規範獨立董事制度,這是進步,比如要求“獨董無法符合獨立性條件的,應當提出辭職”、“連任時間不得超過6年”等等,然而要根治獨董的亂象,還要從多方面入手。知名財經評論人葉檀,曾經擔任過一家上市公司獨董。她的親身經歷表明,獨董都由上市公司聘任,從上市公司獲取薪酬,這種機制導致獨董很多時候只能當花瓶。葉檀:獨董拿的是上市公司的錢,他跟中小股東沒有利益糾葛,但是跟高管之間就有很強的利益糾葛。不要説投否決票,就是投棄權票,按照現在的規矩,你也要有詳盡的理由。所以獨董心灰意冷,不可能去説一些代表第三方的話。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場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認為,除了選聘機制這個根本原因之外,社會法制不健全,也給獨董亂象以可趁之機。尹中立:中國的獨董,也有很多受到了處分,但是盡義務的程度打了很大折扣,在法治不完善、社會誠信體系也不健全的情況下,獨董不可能超越這個環境。業內人士建議,可以由相關行業協會建立獨董的人才儲備庫,負責遴選、隨機抽取,為了更好地保護中小股東利益,葉檀則建議,索性建立類別表決機制,讓中小投資者這個類別的股東充分行使權力。葉檀:獨董的錢不能從上市公司拿,我們現在有投資者保護基金,從中拿錢作為第三方給獨董支付費用,費用不能太高,其次如果利益區隔做不到,索性用中小投資者的類別表決機制取代獨董。 解決獨董問題不能簡單“拿來主義”中國的獨董制度需要繼續改進和完善。那麼,國外的獨董制度是怎麼運作的,能否拿來主義呢?其實,國外很多國家的獨董制度都有差異。就拿美國來説,美國上市公司的治理環境與中國有很多不同,建立獨董制度的初衷和目的也跟中國有差異。美國的上市公司股權分散,設立獨董制度,是為了解決高管的內部人控制問題,由獨董形成制衡,保護股東利益不受侵犯,而中國的上市公司股權集中,獨董制度主要是為了解決一股獨大的問題,獨董的任務是監督上市公司治理。因此,美國的獨董制度無法照搬到中國。再加上,中國的獨董都由上市公司聘任,定位不明、知情權無法保障、激勵作用缺失、缺乏剛性約束等等原因,導致了“中國式”獨董制度的煩惱和亂象。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