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27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金融一週談:假幣過驗鈔機係謠言 新奇險難逃短命

  • 發佈時間:2014-09-13 09:13: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編者按:又值週末,數數您口袋裏的錢,這周是增值了,還是縮水了?作為與您的錢包最為息息相關的金融頻道,將通過《金融一週談》欄目,定期為您梳理一週金融業界要聞大事,探尋金融市場動向走勢,甄別秘訣,拿捏脈點。

  中新網9月13日電 本週中新網金融頻道繼續聚焦民生金融的一系列風險問題:先是週一P2P行業的風險被揭露,過度包裝的情況也遭曝光;隨後又有保險公司推出的“新奇險”被指賭性太大;而就鬧得沸沸颺颺M3W96假幣可騙過驗鈔機的謠言也被拆穿;最後富友、易寶、隨行付等多家第三方支付機構或因涉及“套碼”而被叫停收單業務。

   9月12日 南方日報:富友、易寶、隨行付等多家第三方支付機構收單業務被叫停

  央行對匯付天下、富友、易寶、隨行付四家第三方支付機構下發處罰意見。據了解,這是針對年初出現的信用卡預授權違規風險,央行繼4月份叫停四家機構發展新商戶之後,進一步下發通知要求四家機構有序退出現有省市的收單業務。

  業內人士表示,央行此次針對部分三方支付平臺的處罰主要還是為了整頓POS機市場違規套現、切機等事件多發的現象。

  優選財富投研中心總監張淑霞認為,央行在這個時間點上重提對這些第三方支付機構的處罰,跟目前網際網路金融所處的環境關係重大,主要還是為以後有序推出網際網路金融整個行業的監管方案做準備。未來監管之手將從第三方支付平臺的線下拓展到線上,再到網貸平臺以及其他的網際網路金融領域。

  不過,有第三方支付機構人士質疑,單方面叫停第三方支付機構收單業務未必能從源頭上解決信用卡預授權等風險問題。其表示,第三方支付機構只是風險鏈條上的一環,要徹底解決問題,包括銀行發卡方在內的機構或許都應該做出調整。收單亂象引發強監管

  此次央行下重手整頓第三方支付機構並不是沒有原因。就在今年年初,商戶利用信用卡預授權違規套現,引發了監管機構對線下收單亂象的重視。

  近年來,浙江、福建等地有不少持卡人通過向信用卡記憶體入大額溢繳款,利用預授權完成交易需在預授權金額115%範圍內予以付款承兌的業務特性違規套現。舉例來説,一張只有2萬元信用額度的信用卡,用戶存入100萬元後,預授權額度就擴大到了115萬元,有些持卡人利用這個規則空手套出15萬元。

  信用卡套現的“空子”源於POS商戶收單業務管理不嚴。由於市場競爭激烈,為擴大收單市場份額,不少第三方支付機構會授意或指使外包機構利用切機搶奪商戶資源,同時大量偽造商戶名稱和代碼,這也加劇了收單機構間惡意競爭,擾亂了銀行卡受理市場秩序。通過“套碼”和“虛假商戶入網”這樣的辦法來降低商戶扣率、贏取市場規模已經成為行業的慣例,有第三方機構人士直接表示,如果不這樣做,商戶就很可能被別人搶走。

  有支付機構業內人士也對記者分析表示,央行近期打擊第三方支付線下收單業務,主要就是由於部分第三方支付機構“套碼”帶來較大的風險隱患。根據目前的收單管理辦法,不同類型的商業機構POS收單手續費不同,最基礎的“套碼”就是將屬於收費高類型的商戶POS機代碼改成收費低類型的商戶,如將金店的POS註冊成一個餐廳的POS,收費會少一些。

  更為嚴重的是,這些第三方支付公司套用別的商戶代碼給沒有資質的商戶發了POS機,如一些專門利用信用卡套現、洗錢的公司,利用低手續費從事信用卡套現、借貸。

  對上述風險的暴露,央行曾多次通報。今年3月份,央行下發《中國人民銀行關於銀行卡預授權風險事件的通報》,要求從4月1日起,包括匯付天下、易寶支付、隨行付、富友、卡友、海科融通、盛付通、捷付睿通在內的8家機構全國範圍內暫停接入新商戶,開始對收單市場進行整改。

  不過,行業亂象並沒能得到有效遏制。有第三方支付機構人士表示,“停新”之後,收單市場反而越來越亂,一些沒有受“停新令”約束的公司違規行為更加離譜。“套碼”類的違規行為也愈演愈烈。1

  

   9月11日 新民晚報:央行:M3W96假幣騙不過驗鈔機

  央行近日就M3W96假幣情況進行了澄清通報,表示M3W96假幣特徵比較明顯,與真幣存在較大差異,無法通過合格點驗鈔機的檢驗。

  近期,多家媒體報道稱“M3W96高倣真假幣能夠通過點驗鈔機”,引發廣大群眾擔憂。人民銀行對收繳的M3W96假幣進行分析後發現,該類型假幣最早出現于2013年3月,其假幣特徵比較明顯,與真幣存在較大差異,無法通過合格點驗鈔機的檢驗,公眾較易識別。2013年10月,人民銀行曾通過官方網站就該假幣特徵進行了介紹和預警。

  人民銀行再次提醒社會公眾在使用人民幣過程中注意以下幾方面:一是了解和掌握基本的人民幣防偽知識和識別方法。如“看浮水印”,真幣的浮水印立體感很強,假幣的浮水印無立體感;“看光變數字”,真幣的光變油墨面額數字垂直角度觀察為綠色,傾斜一定角度觀察為藍色,假幣沒有這種變色效果。

  二是避免上當。要了解犯罪分子使用假幣常用的手法。如“魚目混珠”,在付款或找零時,把一兩張假幣夾雜在真幣中支付給受害人;“以假換真”,在換零錢或交易過程中以鈔票破損、找不開為藉口,趁受害人不備用事先準備好的假鈔調換受害人支付的真鈔;“設局詐騙”,以假幣為道具,以拾獲財物要求平分或提供色情服務等為幌子,實施詐騙。

  

   9月10日 新京報:新華保險員工高管平均薪酬相差13倍

  近日,由《中國經濟週刊》、中國經濟研究院聯合Wind資訊推出的2013年央企上市公司董事長薪酬排行榜中,新華保險董事長康典以598.09萬元拔得頭籌。在金融業中,雖然保險的利潤率不及銀行,但保險業高管的薪酬卻拉近了與銀行的距離。不過統計顯示,保險業普通員工平均薪酬與高管薪酬差距仍未縮小。

  上述2013年央企上市公司董事長薪酬排行榜顯示,在已經披露的2013年董事長年薪中,居於榜首的是新華保險董事長康典,年薪為598.09萬元。從新華保險公佈的2013年年報來看,報告期內,康典從公司領取的稅後報酬總額為359.58萬元,繳納個人所得稅總額為238.51萬元。因此,稅前年薪接近600萬元。

  “新華保險不屬於央企,而是股份制企業。”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院長王穩表示,目前保險公司可以分為三類,4家中管企業(中國人壽保險集團、中國人民保險集團、中國太平保險集團和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一些地方性國有保險公司,再加上股份制、民營保險公司。這次新的薪酬制度改革確定的是央企或國企。所以股份制保險公司不在這次薪酬改革的範圍內。

  這就意味著,此前被推上“頭條”的新華保險或不在新一輪央企薪酬改革範圍內。

  這已不是第一次提出央企高管薪酬改革。以中國人壽為例,2009年“限薪令”時,中國人壽時任董事長楊超稅前年薪由2008年的168萬降到了86萬。其2009年年報也顯示,高管(21人)薪酬合計817萬元,而2008年這一數據(25人)為1663萬元。

  而2013年年報顯示,中國人壽報告期末全體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25人)實際獲得的報酬合計為1349.94萬元,接近回到2008年的水準。

  員工的平均薪酬和高管的薪酬差距顯著也飽受詬病。以新華保險為例,據同花順計算,同期新華保險員工平均薪酬為11.48萬元,高管平均薪酬為154.98萬元,員工與高管平均薪酬差距高達13倍。

  

   9月9日 中華工商時報:保險公司新奇險短命 一份"高溫險"賺不到一支雪糕錢

  銀川的陳先生無奈地説:“想買份高溫險賺個雪糕錢的願望也落空了。”隨著高溫天氣的離去,今夏引爆市場的所謂創新險種“高溫險”,也結束了保險期。從該險種銷售的30個城市看,達到理賠標準的僅銀川一個城市。一開始就被質疑是保險公司和消費者“賭”高溫的一場遊戲,終以消費者敗下陣來而告終。

  近年來中國保險市場類似産品頻頻出現,除了高溫險外,還有“賞月險”、“霧霾險”等,但這些産品均引發市場爭議,“霧霾險”甚至剛“出生”就被監管部門叫停。這些“創新”産品是設計缺陷,還是“陷阱”……“穩賺不賠”保險公司“贏”了

  今年5月,國內首家網際網路保險公司眾安保險面向全國30個城市推出了“高溫險”。投保後,保險期內(6月21日至8月23日)一旦被保險人所在城市氣溫達到37攝氏度並累計超過一定的免賠天數後,就可獲賠。其中,哈爾濱、貴陽、昆明等7個城市免賠天數為零;免賠天數最多的重慶為28天。

  “高溫險”在推出之初,一度受到不少消費者的熱捧。數據顯示,“高溫險”僅在微信等網路渠道的銷售就超過20萬份,其中在上海銷售近7萬份,佔總量的1/3。但保險期內上海沒有一天達到37攝氏度,遠遠達不到11天的理賠門檻。以最低檔的10元一份保費計算,眾安保險的總保費收入超過200萬元。

  夏季已過,大多數參保城市都沒有達到高溫標準,最終“購買大戶”上海、北京、天津等地均沒有達到賠付標準,只有銀川一個城市“達標”。但即便是達到理賠標準的銀川投保者,也只能獲得每份5元的高溫津貼,相比最低10元的保費仍然“虧本”。

  “購買保險來轉嫁高溫風險,還不如購買健康醫療險來得實在。”滬上一知名保險公司精算師告訴記者,保險公司通過歷年氣象數據精算得出的免責天數,幾乎是“勝券在握”。對消費者而言,因為保費本身較低,多數人其實都是抱著玩玩的心態購買的。

  此外,亦有市場人士認為,對於所有城市均以37攝氏度作為賠付標準,這樣“一刀切”的規定是不科學的。更主要的是,37攝氏度的“高溫”定義和氣象學上的定義並不相同,氣象學上,只要達到35攝氏度就算是高溫日。

  

   9月8日 北京青年報:業內高管揭秘P2P行業如何過度包裝

  P2P已經成為當下網際網路金融領域中最為“焦慮”的行業,由於P2P監管法規遲遲未能出臺,P2P行業規模爆髮式增長的同時跑路、倒閉等亂象頻發。知名P2P平臺銀客網總裁林恩民日前在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採訪時解釋了行業亂象頻出的主要原因,他認為,眼下P2P行業過度包裝已成普遍現象,原因很簡單,金融的産品品質只能依靠直觀感受來評定,而包裝就變成了優化直觀感受的最佳捷徑。

  林恩民指出,很多網貸平臺的做法和很多線下的“基金”類似,誇大事實,虛報背景。雖然很多公司本身的目的其實並不是為了騙錢跑路,只是希望能通過包裝讓用戶更信任自己,由此擴大業務更快地賺錢,或是賺更多的錢,但這反映出一個道德問題,而網貸作為一個資訊仲介平臺,道德問題可能就是最不能得到容忍的問題。

  林恩民認為,P2P行業過度包裝有三種情況。其一是對背景的過度包裝,包括聲稱獲得具有國有企業股東背景的企業注資或持股,或者虛報融資。更明確地講,現有的網貸企業,絕大部分融資的報道都是有水分的。其二是對風控能力的包裝和對風控流程的包裝。“他們誇大風控團隊的風險控制能力和背景,同時刻意誇大風控技術的專業性,我了解一些平臺的風控團隊都是虛無的,就是資訊錄入員。”林恩民向北青報記者透露。其三是對項目的包裝,很多平臺在項目手續不齊全的情況下甚至是反擔保物及相關文件沒有落實的情況下,會在平臺上發項目;有些平臺也會美化項目,一個普通的中小企業説是重點企業等等。

  林恩民認為,過度包裝問題的普遍存在,主要原因是現在的網貸沒有得到相應的監管,或是專業的獨立第三方監督評級機制和評級機構。而市場的投資人絕大部分還屬於盲目期,大家會直觀地去相信背景等其實虛無的要素,而忽略了項目本身。

  林恩民提醒説,“對於投資人而言,最需要做的工作就是,第一不要相信那些虛頭巴腦的背景,因為背景不意味著風控能力,更不意味著代償能力;第二選擇那些資訊透明的平臺,那些可以讓你看清風險數據、同時願意把風險點分享出來的平臺;第三要堅持分散投資;第四,保持一顆平常心,在任何一個平臺投資都一樣,理財非存款,投資需謹慎。”(中新網金融頻道)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