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0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從“助興”到“效益”:中國東盟文化産業合作漸入佳境

  • 發佈時間:2014-09-13 09:09:14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南寧9月13日電(記者張鶯、盧羨婷)伴隨著中國—東盟博覽會的11年曆程,中國與東盟的文化産業合作方興未艾,以文藝表演、電視廣播、電影、圖書等為代表,雙邊文化産品漸漸從最初為經貿往來“助興”的角色,演變到了産生經濟效益的産業層面。

  “當我打開電視的時候,總會看到一些中國電視劇在越南播出。”今年早些時候,越南電影局副局長杜唯英在南寧説。

  在早幾年的中國—東盟博覽會上,每年都會有綠城歌臺、巡遊演出等項目,甚至包括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在部分參展商眼中多少有些為經貿洽談“助興”“製造氛圍”的意味,合作沒有市場自發原動力。

  然而,近年來文化産業受到多國重視,漸成朝陽産業,中國更是于2009年7月推出第一部文化産業專項規劃《文化産業振興規劃》,與東盟的文化交流項目漸漸由配角成為經濟新引擎。

  以大型山水實景演出《印象·劉三姐》為例,當其成為中國“印象”系列的經典之作後,越南也有意在“海上桂林”下龍灣打造類似“劉三姐”這樣叫好叫座的旅遊項目,從創意到運營,可謂“劉三姐”的移植輸出,此間與中國團隊的合作,成為兩國文化産業交流的典範。

  在出版界,中國部分出版社也與東盟合作密切,除了圖書實體銷售、版權輸出等,近年來不少出版機構開始“資本輸出”東盟。以廣西為例,廣西出版傳媒集團不但在版權上實施“走出去”“引進來”,還計劃與越南相關機構合作,在越南成立印務公司,開拓境外市場。

  早在2011年,廣西就與東盟簽訂文化合作行動計劃,廣西計劃建設中國-東盟文化交流中心、中國-東盟文化産品物流園區、中國-東盟文化産業人才培養基地等。

  廣西社會科學院文史研究所副所長覃振鋒認為,文化産業園區建設有利於廣西形成一批文化産業集群。屆時與東盟國家的文化産業合作也將有更大空間。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如今中國與東盟人員往來達到1800萬人次。民相親需文化牽,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院研究員許利平認為,文化的相互認知與交流是增信釋疑的重要基礎,中國與東盟山水相連、文化相通,文化認同在頻繁交往中不斷加深。

  今年9月,柬埔寨國家電視臺正式播出26集中國動畫片《貓眼小子包達達》。近年來,中國一些電視節目通過市場化運作,在東南亞國家受到歡迎。《我是歌手》《甄嬛傳》等在越南播出時,一度“萬人空巷”。

  泰國、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的影視作品在中國主流電視臺落地的數量也不斷增加。泰中文化交流中心總裁、泰國中央中文臺原臺長吳南江説:“泰國的影視機構對中國市場非常有興趣。”

  2013年10月,中國和東盟國家領導在第16屆中國-東盟峰會上發表聯合宣言,2014年被確立為“中國-東盟文化交流年”。由此,中國與東盟的文化交流與合作迎來了新契機。

  今年8月,作為“交流年”的重要項目之一,廣西南寧市承辦的“文化走親東盟行”走進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舉行粵劇展演、壯醫體驗等。南寧市文化新聞出版廣電局副局長于維鋼説,中國“地方戲”在東南亞也能受到歡迎,可見演出市場空間有待開發。

  不過,當前中國與東盟的文化産業合作仍存諸多問題,廣西文化系統不少從業者認為,多年來具體的産業效益無法統計,缺乏口徑,有關部門尚需拿出清晰的規劃,文化企業走進東盟的興趣和勇氣有待激發,需要政府加以引導扶持。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