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種糧大戶的植保機械探用之路

  • 發佈時間:2014-09-11 01:30:56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張振中 文/圖

  “我要讓‘飛虎隊’飛起來,讓‘稻飛虱’降下去。”8月底,正是晚稻防治病蟲害的關口,在湖南省湘潭縣排頭鄉船形村國兵農機合作社,種糧大戶章愛國正忙著檢修植保飛機,他把自己的農用飛機植保隊伍取了個響亮的名字:“飛虎隊”。

  懂點機械技術的老章經過“折騰”,讓植保飛機飛在了稻田上空,晚稻第一次酒藥後,殺蟲效果明顯,其他“服務訂單”也送到府來。眼見“飛虎隊”大有可為,老章計劃到9月中旬,再調用幾臺植保飛機進行第二次酒藥,真正高效實現“蟲口奪糧”。

  應用現狀:種糧大戶探用植保機械

  湖南是“水稻第一大省”,但水稻也遭受著病蟲害的侵襲,湖南不少地方曾經經受切膚的“蟲災之痛”。

  2010年,湖南省因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單個病害就損失稻穀4.62億斤,僅瀏陽市農業保險對全市3萬多畝失收稻田賠付了1400多萬元;即使是近兩三年,因病蟲災害每年損失稻穀多達50萬噸。

  去年抗旱災,今年防蟲災。今年“盛夏不熱、晚秋不涼”的特殊天氣讓農戶更感“蟲來了”的可怕。對於湖南中晚稻來説,連續的陰雨天氣,紋枯病、稻瘟病、稻曲病重發風險大,如紋枯病重於去年,當前發生面積2045萬畝,比去年同期增加6.6%;稻瘟病在一些老病區和感病品種種植面積大的地區成災風險極大。

  “由此可見,病蟲防治不好就會有災情,防治好了就是減災。要實現晚稻蟲口奪糧,抓好水稻病蟲防控是實現這個目標的關鍵性措施。”湖南省植保植檢站站長歐高財説,在防治病蟲害過程中,植保工作需要先進的農業裝備來支撐,目前植保機械化在湖南利用率還較低,還有很大發展空間。

  湖南省農機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全程機械化的六個環節中,機械植保率相對更低。目前,50多家服務組織已購置單旋翼機型60架,多旋翼機型40架,作業面積僅28萬畝次。

  如何發動農戶進行機械化植保?湘潭縣農機局的做法是發動大戶進行示範帶動。章愛國是湘潭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去年4月,他花了21萬元購買了湘潭首架農用微型植保飛機,去年一年完成作業達8300多畝,收入近20萬元,除去所有成本,純利潤近10萬元。初嘗甜頭後,老章看中潛在的“飛防”市場,他想多買幾臺,但由於費用太高,於是,在一年之內,他分3批定購了30架微型農用植保飛機所需的主機和配件,自己動手組裝,目前已成功組裝4台。

  “飛虎隊”的5台植保飛機在今年的晚稻病蟲害防治戰中大顯身手。8月初,章愛國讓5個“飛虎隊員”全員上陣,負責合作社2000多畝水稻的植保作業。在章愛國看來,植保飛機優勢很多:首先是“省時”,作業效率較高,2分鐘能灑一畝地,每天日作業時間可達4—5小時,可完成作業面積150—350畝;其次是“省力”,採用無人植保飛機可以大幅提高效率,可降低人工成本二三十元/畝,同時採用植保飛機還可避免工人在熱天中暑和中毒;再次是“省液”,在正常氣候和操控手技能較好的條件下,酒藥均勻節約藥液,施藥品質較好,防治效果有保障。

  農戶擔憂:如何遏製成本高、故障高?

  雖然植保飛機“省時省力省液”,但讓老章不“省心”的是一個重要方面是購機成本較高,所以老章才出此下策,無奈購買配件自己組裝整機。

  湖南省植保植檢站仔細算了一筆賬,單旋翼機型市場價15—22萬元,多旋翼4—24萬元,一般使用壽命在300小時左右,而每畝作業成本在14—18元,比其他施藥機械作業成本高30—40%,因此使用年限短,作業成本相對較高。

  而如果購買未經鑒定的植保飛機或“購零組整”,雖然費用少了,但帶來了不可控的安全隱患。就拿老章來説,今年以來,有3架植保飛機由於操控不當,一頭撞到了電線桿上,只得花時間修理。

  湖南省植保植檢站藥械科科長陳越華説,據調查,以農業植保無人直升機為例,湖南省各類機型都有較高故障率,相對而言,單旋翼油機比多旋翼電機的故障率高,部分企業的油機故障率特高。湖南省初步統計各地田間作業架機事故達300多場次,一家服務組織購買了一架多旋翼植保飛機,沒想到在第一天施藥時遙控系統就失靈。

  在故障的背後隱藏著植保飛機研發的無力。農業植保無人直升機研發應用方面的人才嚴重短缺,現有的研發人員與飛控手基本上來源於航模愛好者,這樣就不可避免地導致産品的某些缺陷。湖南5家生産農業植保無人直升機的企業産能約1000架/年,但目前僅有湖南博聯航空技術有限公司研製的YG—1和3ZD—10A機型通過了“新産品鑒定”。

  因此,農業植保無人直升機的研發與推廣應用引起了湖南省高層的重視,湖南省委書記徐守盛、省長杜家毫到田間施藥作業現場調研,並分別作出專門批示,支援企業研發、扶持專業組織應用。在政府的推進下,地方標準出臺了,國內首個超低空遙控飛行植保機地方標準于去年年末在湖南出臺;産學研聯合,核心技術項目有了,已申報的《精準作業農業植保無人直升機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推廣》已列入湖南省科技攻關重大核心技術項目;聯合培訓,操作手有了,湖南農業植保部門與湖南航空職業技術學院、湖南生物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建立了無人直升機操控手培訓基地,現第一期培訓學員達110人。

  為了降低農戶的購機成本,2014年,湖南研發的農業植保無人直升機在國內率先通過農業部審批進入國家農機補貼目錄,享受農機補貼每架5萬元,全省部分地市縣二級財政追加補貼3—6萬元,省會長沙市將縣二級財政追加補貼提升到10萬元。

  惟有這樣,在省時、省力、省液之後才能真正做到省心,讓植保機械“飛”得更好。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