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0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醫藥分開牽涉多方利益難展開 難惠及藥品零售企業

  • 發佈時間:2014-09-12 07:08: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醫藥分開牽涉多方利益難展開 尚難惠及藥品零售企業

  業內人士稱,醫藥分開相當於把醫院的錢袋子奪去了,如果沒有相應的補償機制,這項政策推行起來還是存在困難

  ■本報見習記者 張 敏

  醫藥分開的討論和探索已經持續多年,但醫院市場猶如堅冰一樣,外部資本很難介入其中。

  近日,商務部再次啟動醫藥分開改革,聯合國[微網志]家發改委、財政部等六大部委下發《關於落實2014年度醫改重點任務提升藥品流通服務水準和效率工作的通知》,稱將加快清理和廢止阻礙藥品流通行業公平競爭的政策規定,構建全國統一市場;採取多種方式推進醫藥分開;鼓勵零售藥店發展和連鎖經營;增強基層和邊遠地區的藥品供應保障能力。

  對於該政策的發佈,一位醫藥商業上市公司相關人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對於藥品零售企業來説,是一個利好,但是醫藥分開政策已經推行多年,並未取得實質性成果。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通知涉及的醫藥分開改革只涉及到醫院的門診藥房,而據了解,醫院的主要收入來自於住院藥房,而非門診藥房。

  北大縱橫醫藥行業中心高級醫藥合夥人史立臣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醫院的門診藥房收入跟住院藥房的收入相比不是一個量級。“一個醫院藥房收入如果達到十億元,70%的收入來自於住院藥房。如果真正實施醫藥分開,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病人有自主選擇藥品的權利,但目前做到這一點很難。”

  醫藥分開步履維艱

  國內關於醫藥分開的討論是借鑒國外醫改的做法。真正的醫藥分開,應該是醫療專業與藥品專業分開,醫生的收入主要來自於診斷、開方、手術、治療等醫療服務,而藥品銷售以社會藥店為主。

  但在我國,醫院和醫生的主要收入來自於賣藥。為了遏制國內以藥養醫模式的發展,相關人士一直力推醫藥分家。但史立臣介紹,即使是國外的醫院,也未做到真正的醫藥分離,住院藥房仍歸屬於醫院。

  目前,國內對醫藥分開的討論已經持續了多年,但並未得到有效落實。從業內人士的角度來看,是因為涉及到多方的利益,盤根錯節,導致醫藥分開推進緩慢。

  一位行業人士向記者表示,解決醫藥分離,必須解決三個問題。其一,醫院須允許門診藥房“跑方”,即指患者在醫院看完病後,不到醫院藥房劃價買藥,而是拿著醫生的處方到外面的藥房買藥;其二,允許患者在拿到處方之後,對於買藥有自主選擇權;其三,將零售藥店的藥品納入醫保範圍。然而,做到這三點極為不易。

  在上述通知裏,商務部表示,對各地在企業開辦登記、藥品採購與定價、藥品配送商選擇等方面存在的使用行政權力干預市場或導致藥品價格扭曲及其他阻礙藥品流通行業公平競爭、制約全國統一市場形成的政策規定進行清理。

  而在史立臣看來,這是目前商務部等部門唯一能推進的。“希望打破區域性壁壘。”

  需靜待政策落地

  商務部重啟醫藥分開改革,是否會給藥品零售企業帶來春天?

  上述通知裏介紹,商務主管部門和衛生計生部門會聯合其他部門在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可探索由規模較大、品質控制嚴格、執業藥師藥事服務制度完備、誠信記錄好的零售藥店,承擔醫療機構門診藥房服務和其他專業服務的多種形式的改革,並切實加強醫療機構藥事管理工作,推進臨床合理用藥;逐步形成醫師負責門診診斷,患者憑處方到醫療機構或零售藥店自主購藥的新模式,保障患者的處方知情權和購藥選擇權。

  “有關部門要結合深化醫改和醫藥分開試點工作,提高零售藥店在藥品終端市場上的銷售比重,清理妨礙零售連鎖藥店發展的政策性障礙,縮短行政審批所需時間;發展改革部門要依法查處藥品生産流通企業與醫療機構在藥品銷售中存在的的各種價格壟斷行為;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將符合資質條件的零售藥店及時納入醫保定點範圍,逐步擴大醫保定點零售藥店覆蓋範圍。”

  “這對醫藥商業企業、尤其是藥品零售企業來説是一個利好消息。”一位醫藥商業上市公司人士向本報記者表示。但他們擔心的是,實質性政策何時落地。“這個事情已經喊了多年。”

  “醫藥分離相當於把醫院的錢袋子奪去了,如果沒有相應的補償機制,這項政策推行起來還是存在困難。”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醫生沒有動力去推薦患者去外面的零售藥店買藥。”

  然而,即使這項政策能有所推進,對於醫藥零售企業來説,也只是毛毛雨。據了解,此次放開的僅是醫院的門診藥房,而醫院的七成的收入來自於住院藥房,而非門診藥房。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