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科研成果轉化還需衝破壁壘

  • 發佈時間:2014-09-12 05:24:12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屆達沃斯論壇宛如一場科技盛宴,可穿戴電子設備、人類微生物組治療技術、RNA基礎療法、人機交互技術、奈米碳複合材料等最新科研成果正從研發層面進入商用階段,引領著下一輪創新思潮。在“全球科技展望”分論壇上,與會的中外嘉賓們表示,新技術轉化為商業成果還需破除重重壁壘。

  研發投入仍需加強

  前沿技術的突破性進展離不開基礎科學研究的積累。然而,在全球範圍內,基礎科學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並未受到重視。

  歐洲研究理事會主席讓-皮埃爾·布吉尼翁表示,為促進科技研發投入,歐盟于2007年成立了歐洲研究理事會,為歐盟各國的科研機構提供政策與資金支援,覆蓋基礎研究領域與應用科學領域。截至目前,歐洲研究理事會已投入700億歐元用於基礎科學研究,數千個科研機構和科技人員獲得項目資助。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陳章良表示,中國去年投入2000億美元用於科學研發,資金總額達到GDP的2%至3%,處於歷史最高水準。但是,中國私營部門依然不願意做基礎研究,多數企業更願意投資能轉化為商業成果的研究。典型例子就是鮮有企業願意投資一期、二期臨床研究,而是集中投資在第三期臨床研究上。

  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陳祝全認為,基礎研究與人才投入是新加坡最為重視的。新加坡一直與世界各地的基礎科學研發人員保持密切聯繫,並與科研機構進行聯合研發,推動基礎研究成果轉化。“政府不僅應促成各方合作,也需要繼續增加研發投入。”

  商業化空間待探索

  商業應用是科研成果産業化不可逾越的一環,如何將基礎研究與商業價值緊密地結合是各國科技創新面臨的挑戰之一。

  美國國家心理健康研究中心主任托馬斯·因塞爾認為,為加強醫藥技術的商業轉化效率,美國政府成立了全國先進科學轉化研究中心,力爭在基礎科學與新藥物製作方法間搭起橋梁,相關資金既投入基礎醫學,也投入臨床醫學,由此加快了新藥的技術革新。

  讓-皮埃爾·布吉尼翁也認為,科研成果商業化需要順暢的溝通渠道。目前,數據在學術界分享並不充分,交換數據的難度比較大,阻礙了科技成果的商用進程。

  日本科技政策大臣兼太空政策大臣山本一太認為,美國矽谷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充分展現了競爭與合作這兩者帶來的好處,競合帶來了雙贏。在這個過程中,企業獲益良多,但這種獲益並非搶奪市場份額,而是創造了一個更大的市場,企業可以在自己創造的領域發揮作用。

  加快拓寬融資渠道

  數據顯示,2013年全球私營部門的科技投入只佔研發總投入的20%,未來存在較大提升空間。

  托馬斯·因塞爾認為,美國現有310億美元用於科技研發,但是研發預算卻陷入停滯困境,原因在於通貨膨脹率上升導致預算貶值了20%,加上美國醫療技術成本逐年上升,導致科研投入縮水。他建議,引入私人資金、慈善資金,並推動私營企業參與基礎科學研究,加深科研機構與私營部門的合作,以合作夥伴關係創造價值。

  山本一太表示,從長期看,基礎研究投資還是有高額回報的,但政府營造一個鼓勵科研創新的生態環境也很重要,這樣可以引導更多資金流入研發部門。目前,日本已經改進科技創新預算的形成機制,鼓勵各部門合作,增加高風險項目對私營企業的吸引力,並建立風險投資基金,促進融資結構多樣化。

  陳章良表示,當前的主要矛盾是私營部門還不願意進入高風險研發項目,因此需要在政策制定者、學者、商界間建立溝通渠道,可以通過建立風險投資基金的方式來拓寬融資途徑。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