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學生有多強的防範意識才夠?
- 發佈時間:2014-09-12 02:31:30 來源:新京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議論風生
提醒女大學生們注意安全防範,出發點是善意的,但這種提醒所默認的“安全標準”絕不應拔高到悖于常情常理與善意互信的地步。
近日,南京市棲霞公安分局民警在仙林大學城安排了一次測試,一名民警駕駛邁騰轎車,以找不到路為由搭訕女大學生。結果,被搭訕的5名女生中,4人上了陌生人的車。測試者據此認為,女大學生防範意識整體薄弱。
在最近女大學生失聯新聞頻發的背景下,這一測試引起不少關注,許多人為“女大學生不把安全當回事”而憂心,也有人誅心地猜測女大學生上陌生人車是因虛榮。人們忽略了,這樣的“搭訕測試”存在很大的問題。
首先,從社會調查的科學性上來説,由於樣本太少、方法隨意,這次“搭訕測試”不論結果如何,都難以得出整體性的“女大學生防範意識低(或高)”的結論。
更重要的是,我認為,“搭訕5人,4人上車”的結果實在太正常不過。且看其中一個測試場景:在校園裏,民警(應為便服)陸續詢問兩名女生圖書館怎麼走,女生指路後,民警假稱不知道方向,邀請女生上車指路,女生答應。
測試者或許認為,女生應該堅決不上車,才是具有防範意識的表現。但在我看來,女生答應上車指路是帶著善意和信任的人之常情。反而,如果她們任測試者怎麼懇求,都不上車,才是不近人情。把每個陌生人都默認為犯罪嫌疑人,那樣的社會才是真正可怕的。
有人會説了,這麼隨意就上陌生人的車,難怪女大學生受侵害最近這麼高發……且慢,女大學生受侵害的新聞最近的確比較多,但並沒有一個確實證據證明類似事件比往年更多,也沒有數據證明女大學生比其他弱勢群體更易受侵害。新聞有扎堆效應,當一個熱點事件引起轟動之後,各地的媒體就會緊盯類似新聞。廣場舞大媽、老人碰瓷、虐童等新聞選題都出現過這種現象。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這些新聞完全沒有關注價值。而提醒女大學生們注意安全防範,出發點也是善意的,但這種提醒所默認的“安全標準”絕不應拔高到悖于常情常理與善意互信的地步。
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安全,真實的社會也遠遠不是有些人想像的那麼不安全。他人不是天使,他人也不是地獄。絕大多數的陌生人,都是像我們一樣無害的。沒有這一點共識,社會是難以良性運轉的。
如果為了提高安全系數,而呼籲社會成員無條件地懷疑陌生人,那只能是因噎廢食。不要因為嫌洗澡水臟,就把孩子一起倒掉。
□西坡(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