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浙江西湖龍井“追兵”漸近 業界呼籲及時應對保地位

  • 發佈時間:2014-09-11 23:07: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網杭州9月11日電 (記者 汪恩民 實習生 林冠群)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課題組公佈的2014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顯示,西湖龍井以56.53億元排名第一,安溪鐵觀音以56.16億元緊隨其後。9月11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副所長魯成銀在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坦承,西湖龍井的地位確實有被超越的風險。

  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理事、浙江農林大學文化學院院長王旭烽更是呼籲,業內的人士要更加具有危機感,及時做出舉措,才能保障西湖龍井的地位屹立不倒。

  西湖龍井追兵漸近情況不容樂觀

  西湖龍井茶,外形扁平挺秀,色澤綠翠,內質清香味醇,泡在杯中,芽葉色綠。素以“色綠、香鬱、味甘、形美”四絕稱著。民國期間,著名的西湖龍井茶成為中國名茶之首。

  據悉,西湖龍井連續五年在全國茶葉類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中排名第一。然而,隨著安溪鐵觀音以及其他名茶近幾年的迅猛發展,與西湖龍井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小。

  “西湖龍井的地位確實有被超越的風險,因為西湖龍井是一個地理標誌産品,從農業産業的角度來説受到土地面積的限制。”魯成銀告訴記者。

  據杭州市西湖區龍井茶産業協會會長商建農介紹,目前西湖龍井茶葉的種植面積僅2萬多畝,其規模和産量早就被其他品牌的茶葉趕超。

  另外,浙江農林大學文化學院院長王旭烽提出,西湖龍井的種植環境已經大不如前。“茶葉種植的地方受到來自城市的污染,成為了人們日常居住和遊玩的地方。”

  結合文化優勢挖掘第一産業以外價值

  競爭如此激烈,西湖龍井如何才能坐穩這頭把交椅?

  “西湖龍井應該越做越立體而不是越做越大。”王旭烽認為,不能僅僅把茶葉當作茶葉,而應該把西湖龍井茶葉作為一個文化綜合體。

  魯成銀提出,“要保持品牌的價值,就要在做優做精做特第一産業即農業的前提下,結合文化優勢,發揮一産以外的價值。”

  “西湖龍井2013年的年生産總值為5個多億元,第一産業的生産總值為1.9億元。”商建農告訴記者,目前西湖龍井在二三産業上即工業、建築業和服務業的産值已經超過了第一産業的産值,未來二三産業的發展空間巨大。

  魯成銀給記者舉了一個例子,“發展龍井茶園旅遊,讓消費者可以將品茶和旅遊結合起來,通過品茶、休閒、旅遊,做大品牌的影響力,使西湖龍井成為杭州的一個金名片。”

  “西湖龍井未來的發展應該在保證一産做好的前提下,發展二三産業,尤其是第三産業的服務業與旅遊業。”魯成銀如是説。

  “浙江農業要想規避其土地的局限性,發展壯大,也可以放入更多的文化元素。任何産品都不應該忽視其內在的文化元素。”王旭烽告訴記者,不僅是西湖龍井,浙江農業的發展也可以借鑒這樣的模式。

  打擊假冒偽劣保障西湖龍井地位

  除了抓住西湖龍井特有的文化優勢加速發展,幾位專家都不約而同提到了西湖龍井假冒偽劣的問題,為了保障西湖龍井的地位,打假防偽成了必須跨過去的一道坎。

  魯成銀認為,“任何東西名氣大了,品牌價值高了,假冒偽劣是不可避免的。想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加強品牌管理,提高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價值。”

  “目前,為加強品牌管理,我們通過防偽標誌進行總量控制,確保每一批茶葉都能溯源到茶農。”商建農告訴記者,“西湖龍井茶目前使用的防偽標誌就相當於西湖龍井茶的身份證。”

  除了自身做好防偽工作,市面上很多假冒的産品也對西湖龍井的名譽造成了極大的損害。“我們一般委託律師事務所幫忙打假,2013年就查了300多家售假企業。”商建農如是説。

  王旭烽認為,“西湖龍井在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中已經連續五年排名第一,但隨著差距逐漸在縮小,業內的人士要更加具有危機感,及時做出舉措,才能保障西湖龍井的地位屹立不倒。”(完)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