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阿里巴巴傳奇詮釋了什麼?

  • 發佈時間:2014-09-11 01:00:12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阿里巴巴在美舉行首場IPO路演之際,有人這樣記錄其盛況:華爾街道夫酒店排隊拐了18個彎,據説有上千人開看小馬哥,電梯等了40分鐘……這與當初阿裏在資本市場遭遇的冷遇形成強烈反差。

  從出身寒微到譽滿全球,從無人問津到門庭若市,馬雲和阿里巴巴演繹了一段商業逆襲傳奇。人們不禁要問,作為一家創始於“中國創意”、根植于“中國需求”卻仰仗“國際融資”的企業,阿里巴巴今天的勝局究竟歸於誰手?

  作為一家沒有國資背景和體制牽絆的新興電商企業,阿里巴巴的成功無疑是中國市場經濟條件下,資本技術要素“野蠻生長”的産物。

  阿里巴巴興業之初的上世紀九十年代末,網際網路技術及其商業應用在中國尚處於起步階段。線上經營的特點決定了阿里巴巴可以超越實體店的種種局限,盡可能縮小與監管當局的交集。於是,少有行政審批和干預成為阿里巴巴創業的重要優勢,這利於其輕裝上陣,集中力量做強技術與渠道。

  於是,同一時期中國商界上演了戲劇性的一幕:當家樂福、沃爾瑪等國際零售巨頭憑藉強大的資本實力和公關能力鯨吞、蠶食大型零售賣場之際,阿里巴巴等電商卻在潤物細無聲地締造和經營一個由萬千小微構成的線上商業帝國。虛擬而非實體、線上對線下、分散對集中……阿里巴巴異於傳統的經營方式既飽含了顛覆性創新因素,也反映出創業者規避束縛的委曲與無奈。可以説,阿里巴巴的傳奇,完美詮釋了創新、市場、監管之間的微妙關係。

  此外,軟銀、高盛和富達投資等國際風投機構,為阿里巴巴提供了最初的啟動資本,使阿里巴巴具有深厚的國際背景。這種股權結構也造成了阿里巴巴依靠中國市場做大,卻主要回饋海外投資者的現狀。

  可見,阿里巴巴的成功歸於中國市場經濟繁榮、中國需求不斷做大,歸於營商環境優化的機緣與必然,歸於中國創業者開拓進取的創新實踐,歸於國際投資者的精明與遠見。同時也表明,中國市場監管體系、資本市場、創業環境的成熟度,與創造偉大公司的目標客觀上還有距離,需要以改革推動創新驅動,內生增長。

  當前,中國決策層決心推進簡政放權改革,先照後證試點,取消或下放行政審批事項,減輕企業稅費負擔,減少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等改革措施。其目的就是為了讓中國經濟容納、滋養更多如阿里巴巴一樣的創新型企業,破除一切不必要的體制束縛,鼓勵技術創新、組織創新、管理創新。

  由衷期待今後會出現更多始於中國創意、立足中國市場、依靠中國資本、反哺中國投資者的國際化公司。

  (傅雲威)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