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愛國為民 崇德尚藝

  • 發佈時間:2014-09-10 05:51:58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凝聚和引領全體人民團結奮進的精神旗幟,文藝是民族精神的火炬。在上海,一批知名文藝工作者正以焚膏繼晷、薪盡火傳的精神,以充滿正能量的藝術創作,培育、弘揚和踐行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明年正逢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誕生於抗日烽火中的《一江春水向東流》從銀幕走向歌劇舞臺,不僅讓經典獲得‘重生’,更能給當下社會帶來許多‘正能量’的、價值觀方面的感悟和啟示。”穿梭于上海音樂學院和上海歌劇院排練廳之間,上海著名歌唱家、上海音樂學院副院長廖昌永最近忙於創作海派歌劇《一江春水向東流》。

  今年3月的全國兩會上,廖昌永曾透露上海歌劇三部曲的計劃,要創作出既傳統又現代的中國歌劇,走向世界。

  上海歌劇三部曲的創作,選擇了《一江春水向東流》《日出》《家》這些耳熟能詳的經典。廖昌永説,這是經過了深思熟慮的,“今天我們談論核心價值觀,事實上,經典文藝作品本身就蘊含著中華民族恒久不變的道德情操,蘊藏著核心價值觀。今天的藝術家搞創作,不要憑空想像編造,要接地氣。”

  除此,廖昌永的剩餘精力幾乎都投向了從中國傳統文化和中國音樂史中去“尋寶”“挖古董”。他的個人音樂會,從演繹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趙元任、黃自等大師們創作的經久不衰的藝術歌曲,到吟唱毛澤東詩詞等,更牢牢守住了“民族、經典”的文化立場。

  面向歷史文化深處的“尋寶”看似辛苦,廖昌永卻樂在其中,因為在他看來,文藝家就要“愛國為民、崇德尚藝”,這八個字是當代文藝工作者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最好尺規。

  “好萊塢那些美國大片,其實總是把‘國家利益’挂在口上、藏在心裏。我想,作為中國的文藝家,我們何嘗不要承擔起歷史和時代的使命,勇於用自己的創作和作品,去表達對國家、對民族深沉的愛?”廖昌永對記者袒露心跡。

  自覺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者、弘揚者和踐行者,是上海文藝界工作者的共識。上海的文藝工作者充滿熱情、不知疲倦。

  93歲高齡的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秦怡,即使在中秋佳節之際也沒有休息。整理好行囊,她即將赴青海拍攝新片,更要完成登上青藏高原的壯舉。

  早年因拍攝《青春之歌》《鐵道遊擊隊》《女籃五號》等電影而深受觀眾喜愛的秦怡,一直想在晚年再圓一個電影夢。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秦怡宣佈由她編劇並參演的電影《青海湖畔》正在等待最後的資金注入,即將開機。

  “我拿著國家工資、吃著國家的飯,就感覺到這是一種責任,不光是熱愛藝術,還有一種責任,一種我們電影工作者就是要拍出好片子、對得起今天社會的責任。”秦怡説。

  談到在工作和生活中如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秦怡表示,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的形成,大部分從抗日戰爭的烽火中得來,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愛國主義思想,還有為社會、為他人付出。

  “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最最要緊的東西是什麼?還是一個價值。就是自己給予了這個世界什麼。別人不會在乎你得到了多少,而是看你付出了多少。”整裝待發的秦怡説,“拍電影的根本就是——為人民服務!” (新華社上海9月9日電)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