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隋永福:跟著“一號文件”走的村支書

  • 發佈時間:2014-09-05 07:31:58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通訊員 趙磊 本報記者 呂兵兵

  “收割小麥一畝地28元,比外村沒成立糧食種植合作社的節省32元;種小麥的複合肥,市場價每袋190元,從臨沂廠家批發過來每袋140元,種玉米的市場價每袋150元,批發價每袋112元;耕耙地每畝市場價60元,而統一服務為每畝40元;播種每畝節省5元;澆水每畝地節省80元,減去合作社每畝地20元的服務費,每畝地減少支出205元。”這些天,家住山東省棗莊市嶧城區古邵鎮八里溝村的褚衍順,每天都在心裏盤算著種田的細賬。看著不斷長大的玉米,老褚心裏美滋滋的,再過些日子,他的玉米就能收穫了。“這是合作社的功勞,更是隋永福的堅持。”同老褚的心情一樣,全村376戶的玉米豐收在望,他們從心裏佩服八里溝糧食種植合作社理事長、村黨支部書記隋永福。

  説起隋永福,村民們都説:“俺莊的書記,可不一般,每年中央‘一號文件’發下來,他都下功夫研究,吃透了就結合俺們村實際,帶領俺們幹。這不,老隋搞起了糧食種植合作社,讓俺們少投資多打糧,一畝地光農資、耕播就節省200多元,這還不算多打的糧食。”

  村民眼中的隋永福很了不起,這位隋支書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物呢?

  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剛發佈,隋永福就仔細研讀起來,當他看到中央鼓勵支援農民進行土地流轉,建農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時,結合八里溝村實際,隋永福有了成立糧食種植合作社的想法。當時村裏有部分群眾外出打工,少數土地撂荒,即使部分地塊被流轉,收入也很低,每畝多在200元左右。隋永福當時就想,能不能把全村的地塊集中起來,成立糧食種植合作社,通過統一耕種、統一購買農資、統一澆水、統一收割等四統一服務,將種植糧食成本降下來,再通過合作社的服務,實現糧食增産目的,在不改變種糧的情況下,讓全村村民、社員實現增收最大化。

  2013年秋天,隋永福將合作社成立起來以後,心思就放在要最大程度抵禦風險、增加收入上來。今年小麥單産獲得歷史性的突破,可收穫時遇到了困難,由於合作社基礎較差,僅有2台小麥聯合收割機,1400多畝小麥在短期內無法收割完畢,當時群眾擔心雨季來臨,隋永福的壓力非常大,後來通過外出協調機械,終於將社員的小麥收割完畢。他的父親和家人因此勸他:“你又不圖麩子不圖面,何苦擔這麼大的風險,還往裏多掏4萬多元。”隋永福不為所動,他認準的事兒要幹到底。不料一波剛平,一波又起,今年持續的夏旱威脅著玉米的生長,隋永福決定不能靠天吃飯,他籌資修建2個泵站,借助緊挨微山湖的地理優勢,將水送到田間地頭,組織8名理事跟蹤服務,引導社員用噴灌機進行抗旱,先後普澆三遍水,八里溝的玉米沒有喊“渴”,社員都露出了笑容。

  這笑容得來不易。為成立糧食種植合作社,隋永福付出很多艱辛和努力。2013年春節剛過,隋永福決定召開黨員幹部群眾代表大會,討論通過成立糧食種植合作社的事兒。但是當他把支部會上的意見説給大夥聽時,有部分群眾不同意,他們認為村裏借成立合作社之名把土地收回去,把種地農民的糧食補貼弄沒了,即使是真事,萬一統一採購了假肥料怎麼辦,還有怎麼管理……,群眾當時説什麼的都有,一肚子的疑問。其實,隋永福早有考慮,他説土地不打破格局,地還是原來那樣耕種,糧食補貼自然還是大家的,購買農資找大廠家採購,有發票;另外,他鄭重承諾,如果失敗,他願意用家裏的玩具廠抵押。聽了他的一番話,大家紛紛舉起了手,決定加入糧食種植合作社,簽訂土地入股合同。但仍有幾戶農民不願意簽訂合同,隋永福就到府做工作,發現他們心裏不踏實,就一連三天到府做工作,並拍胸脯説:“如果發現我徇私舞弊,可以到上面告我。”看到他這樣堅決,全村376戶全部簽訂了流轉土地合同。

  “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是鼓勵工商業資本注入土地,我估摸社會資金進入農業領域將增多,但是僅憑單獨種糧食,恐怕沒有多少能成功的。現在這個糧食種植合作社運作還不規範,下一步,要真正規範運作起來,進行統一耕種、統一除草和防治病蟲害、統一澆水、統一施肥、統一收穫,把土地統一起來,每畝地先期給予600至800元流轉費,然後通過社員服務,一年2次分紅,既增加糧食産量,又增加合作社社員收入。”隋永福充滿信心地計劃著。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