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一個産銷專業合作社的“豌豆力量”

  • 發佈時間:2014-09-02 02:32:06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高楊

  8月20日,北京榮濤豌豆産銷專業合作社返利大會現場人頭攢動,幾百雙期盼的眼睛齊刷刷盯著社長張濤。當這位女領頭人宣佈,理事會決定按豌豆産量統一每斤返利六毛時,現場立時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社員們使勁拍巴掌,有的乾脆站起身來……

  榮濤合作社成立六年多時間,只用心做好豌豆一件事,規範發展實現社員利益最大化,已帶動周邊農戶4000余戶,15萬畝種植基地輻射以平谷為中心的500公里範圍,總資産達3000多萬元。合作社出資成立食品公司,小豌豆實現了與大産業的對接,張濤的“豌豆夢”也越來越清晰。

  豌豆情——

  小山村走出家庭農場主

  張濤是土生土長當地人。她是個苦出身,父親去世早,母親常年臥病在床,張濤11歲時奶奶過世後就擔起了家裏全部重擔。為了生計,張濤賣過賀年卡、賣過雪糕;直到成家後與丈夫靠從親戚家借錢買的三輪車“倒”起農産品,她們的人生從此便與豌豆結緣。

  “豌豆比其他農産品緊俏,利潤高,當地也有種植傳統,房前屋後種瓜種豆。”張濤説。生意越做越大,她們不得不遠赴甘肅等地調貨,過程中發現當地一畝能打五六百斤豌豆,足足比平谷翻一番!

  她們多方打聽,得知是用了中國農科院的新品種。在區、鎮領導協調下,張濤終於見到了豌豆專家孫雲越,2001年在專家指導下,27歲的張濤在太平莊村包了80畝地試種豌豆。“我要看到底行不行,自己種好了對旁人才有説服力。”她説。

  平時主要靠夫妻二人勞作,農忙時簡單雇工——就這樣,張濤夫婦十多年前就成了“家庭農場主”。第一年用玉米播種機採用大小壟播種,畝産600多斤;第二年用小麥播種機採用“對兒壟”,畝産達到700斤。這個産量在當時周邊地區是不敢想像的。

  有了實踐,2003年開始,張濤便動員身邊的鄉親一起種。大家開始並不相信這個只有二十多歲的小女孩,50多歲的“老把勢”梅術寶剛聽完産量就打斷了張濤的話,但張濤告訴他,僅用新品種畝産就能翻番,加上一套田間管理技術,收成肯定有保障。“賺了算你的,虧了算我的。”張濤對老鄉們説。果然,夏收後大家都“鼓了腰包”。

  豌豆路——

  合作社串起千家致富夢

  新的問題隨之而來,大家問,産量上去了能不能保證全部收購。為了消除顧慮,張濤與鄉親們展開了最初的合作——簽訂購銷合同,按市場中相對較高的每斤豌豆1元錢保底購入。

  年終算賬,張濤每斤豌豆賺了0.46元,她留下自己預期的每斤賺1毛錢,將剩餘0.36元全部返給種植戶。“當時想賺錢靠的是大傢夥,自己達到預期就夠了。”問起當年的想法張濤坦誠説。有的農戶拿到這份天上掉下的“餡餅”激動地熱淚盈眶。從此圍繞在她周邊農戶的豌豆種植面積從2005年一兩千畝飛漲到第二年兩三萬畝,簽約農戶達到兩三千,梅術寶最多時種了接近200畝地。

  2008年,北京榮濤豌豆産銷專業合作社成為我國首批正式註冊的合作社,入社社員527戶,按1000元一股註冊資金268萬元。

  合作社依託科研資源,配合孫教授等進行品種選育,先後有豌豆新品種被命名為榮濤九號、榮濤十號,遠銷四川、雲南、湖北等地。社員享受技術服務及種子成本價、農藥化肥批發價的實惠,農機使用只需夠付機手工資即可,對外註冊了“榮濤”牌商標,走品牌化發展路線。

  有了組織後,張濤還按慣例與社員簽定最低保護價收購合同,且更加科學,在市場行情低時按保護價托底,行情高時按“保護價+市場浮動價”收購。嚴格按合作社法將盈餘的10%留作經營風險金,其餘90%按股金和交易量4:6的比例返還給社員。

  去年合作社銷售種子、原料、食品突破8000噸,産值6500萬元,返利560萬元,社員戶均增收4萬元;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合作社的基地已延伸到內蒙商都、赤峰等地,收回幹豌豆6400噸,其中社員達到100%回收率,剛結束的首次按交易量返利即返還708萬元。

  豌豆夢——

  龍頭企業助推産業大發展

  合作社日益壯大,張濤有了更長遠的想法,“社員更多享受種植收益,但生産、加工、銷售環節的收益都被其他企業佔去了。”於是在當地政府支援下,2010年由合作社出資成立了榮濤食品有限公司,張濤作為總經理代表合作社在企業中維護出資方的權益。

  主管副區長王紅艷説,往往都是龍頭企業領辦合作社,榮濤實現了小合作社辦大企業的壯舉。至此,張濤心中“龍頭(龍頭企業)+龍身(合作社)+龍爪(農戶)”的三位一體發展模式基本形成,基於科研、制種、推廣、種植、加工、銷售于一體的全産業鏈已經打通。

  公司利潤的60%返還合作社,分紅時一併計入年終盈餘按規定分配,其餘40%作為企業運營資金,包括張濤在內的企業管理人員由合作社決定聘用,每月統一領取5000元的工資。

  目前公司是平谷興谷開發區唯一一家本土農産品加工企業,已建標準化廠房1萬平米,購置2條豌豆油炸生産線、1條豌豆烘焙生産線、自動量杯式包裝機30台、全自動計量包裝機1台,生産兩大類、15個小品種的豌豆産品,去年實現銷售收入5000萬元,其中有200多萬元返還合作社。

  “榮濤公司真正實現了‘企業是合作社的’這一目標。”張濤説。企業的原材料和産品是合作社的,員工除管理層大多外聘以外也都是社員或者社員親屬。“公司有個奇怪的現象,沒有專門的裝車隊伍,員工把企業當家,有了活大家一起上手。”公司主管銷售的副總經理侯艷軍説。

  公司今年計劃開發新項目投資豌豆蛋白、澱粉提取線,建成後可年加工豌豆3萬噸,生産豌豆蛋白粉4500噸、澱粉13500噸。張濤説,豌豆蛋白是非過敏蛋白,不含抗營養因子,含有人體必需所有氨基酸,營養價值優於其他豆科植物蛋白質和動物蛋白。投産後將填補北京乃至華北蛋白粉尤其是豌豆蛋白粉生産空白。

  榮濤合作社已被評為國家級示範社,榮濤公司被評為北京市龍頭企業,在新車間的墻上,記者看到兩條醒目的橫幅——回首六年奮鬥,豌豆之夢越做越圓滿;展望未來前景,合作之路越走越寬廣。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