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草莓哥”托舉鄉親致富夢

  • 發佈時間:2014-09-04 07:31:40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張艷玲 文/圖

  時下的四川省金堂縣平橋鄉,綠樹成蔭,蟬鳴陣陣。

  晌午過後,黃良軍家不時傳出的哄笑聲,驚醒了趴在院壩樹蔭下打盹兒的小狗。

  “沒想到老劉請我們下館子呢,心想下碗麵來吃就不錯了!”黃良軍話音剛落,屋裏並排坐著的幾個老漢都仰頭笑了起來,坐在對面的劉守平也跟著呵呵笑。

  “下館子”的故事發生在2012年正月,回鄉創業的劉守平在飯桌上拍著胸脯向鄉親保證畝産值過萬元。在鄉親的將信將疑中,一個龐大的致富夢想由這個小個子男人托舉起來。

  不能再讓鄉親們窮下去

  從一齣生,劉守平的命運似乎就註定要比別人坎坷。6歲喪父,17歲喪母,早早便扛起家庭的重擔。

  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18歲的劉守平獨自踏上了外出打工的道路。他賣過水果、看過舖子,睡過橋洞、擠過大通鋪……對於貧窮的滋味,他有著深切的體會。

  憑著能吃苦和肯動腦筋,經過十幾年艱辛地打拼,劉守平逐漸在城市立足,與人合夥開辦了票務公司和貨運公司,買房結婚生子,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好,曾經的艱辛困苦變成了人生財富,貧窮的滋味似乎也變得模糊了。

  一次返鄉探親的偶遇卻讓劉守平的心裏不是滋味。2011年,劉守平回老家過年,碰到同村一個7歲的小男孩,得知小男孩因家境貧寒,竟輟學在家。“現在國家的政策這樣好,居然還有供不起孩子上學的。”劉守平再次劇烈地感受到貧窮在鄉土的烙印。

  正月初八,平橋鄉黨委政府召開“回鄉創業”座談會,向參會的本鄉在外創業成功人士宣傳了多項優惠政策,動員和吸引大家回鄉創業,劉守平也在邀請之列。“一種帶領鄉親致富的使命感油然而生。”劉守平説,但要幹什麼呢?靈光一閃,一個念頭在劉守平腦海中出現。

  幹了就絕不撂挑子

  在被譽為“冬草莓之鄉”的成都市雙流縣,每年有數萬噸草莓發往全國各地,劉守平當年看準商機,和朋友幹起了貨運,承接草莓貨運業務。“雙流的農民很富裕啊,他們種一畝草莓的收益能抵上鄉親種幾十畝地了。”劉守平想,既然種草莓賺錢,為什麼我們不能種呢?

  説幹就幹!劉守平找來了投資夥伴,2011年6月,四川金森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資金、專家陸續到位,眼看播種的季節就要到了,卻卡在了土地流轉上。

  “950元一畝的流轉價格已經遠高於當地市場價,但有3戶村民就是不願意流轉土地。”劉守平説,當時各種辦法都想了,就是談不攏。

  基地不能成片,難免有些遺憾!就在劉守平一籌莫展時,時任平橋鄉鄉長的張中華聽説了這件事兒,一下班就往村民家裏跑,幾天下來,工作竟然做通了。

  就這樣急急忙忙開工,“金森農業冬草莓示範園基地”很快建成投産。但平橋的土質、氣候是否真的適合草莓生長?劉守平乾脆把家搬到了基地上。經過幾個月焦灼的等待,結果喜出望外:草莓的大小、産量、甜度、脆度都很好!利用貨運業務積累的客戶資源,産品很快就遠銷北京、上海、銀川等各大城市。劉守平開始謀劃如何説服鄉親們,於是就有了2012年正月和老漢們“下館子”的故事。

  在積極動員村民的同時,劉守平一頭扎進了草莓種植裏,硬是從門外漢變成了土專家。只要一聽説哪有草莓專家,他必定去拜訪,妻子常調侃癡迷于草莓種植的丈夫為“草莓哥”。機緣巧合,他認識了已經種了17年草莓的賴志林,並被其精細的種植理念所折服。在近10次的接觸後,56歲的賴志林終於被眼前這位中年男人打動,決定為其提供草莓種植技術,幫助引進新品種。

  草莓之鄉初具雛形

  “飯桌上,老劉拍著胸口保證1畝地收入1萬元,我們是不信的,心想有6000就不錯了。”對於初識劉守平的情形,黃德雙記得很清楚。

  為了解除村民的後顧之憂,發展壯大草莓産業,3月,劉守平牽頭註冊成立了成都金森冬草莓專業合作社,不僅種苗分文不取,提供全程技術指導,而且還和村民約定由合作社對草莓産品實行統一收購、統一包裝、統一銷售,以減少種植戶的風險。

  雖然半信半疑,但黃德雙膽子大,拿著老劉免費提供的種苗,一下種了4畝。沒想到,草莓成熟期來得太快,由於人手不夠,根本摘不過來,只能眼睜睜看著草莓爛在地裏。

  沒有經驗的不止黃德雙一人。2013年冬天發生的一件事讓平橋鄉推進辦主任黃平至今印象深刻。一大早,一位村民挑著上百斤草莓到合作社,但由於採摘不及時,大部分草莓都已經無法銷售。“我們都以為一場爭執在所難免,沒想到老劉沒有多説什麼便自掏腰包把草莓買了下來。”

  有人説老劉真傻,這樣人人都拿爛草莓來賣,你能都買下來嗎?但劉守平有自己的道理。“老鄉早上5點就打著電筒到地裏一個一個地把草莓摘來,你忍心叫人背回去啊!”而且他堅信,今天買下這些草莓,換來的是老鄉的真情,而不是更多的爛草莓。

  雖然因為沒有經驗而手忙腳亂,但黃德雙夫婦還是嘗到了甜頭。“遠超過老劉當時保證的畝産值1萬元。”黃德雙説。

  第二年,黃德雙吸取教訓,將種植面積縮減到3畝,精耕細作,每畝産值能達到3萬元。“現在種一畝地,抵以前種幾十畝了。”黃德雙説,村裏越來越多的人都開始種草莓。

  現在劉守平已經不用費力遊説村民了。走在路上,經常有村民上前表示今年也想要跟著老劉種草莓。口口相傳,越來越多村民開始跟隨老劉種上了草莓。今年,平橋鄉黨委、政府提出了“百畝組、千畝村、萬畝鄉”的草莓發展目標,劉守平一手打造的“草莓之鄉”已初具雛形。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