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推進器”

  • 發佈時間:2014-09-03 01:31:10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從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小農經濟到大型化智慧化機械為支撐的規模化農業模式的轉變,是我國幾代農業機械人的“中國夢”。而不論是自給自足的小農耕作,還是丘陵地區等自然環境受限的地區,都應該享受工業文明的成果,實現“文明的生活,體面的勞動”,這正是工業反哺農業的真諦。

  “大農機、大聯盟”的農業裝備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正是基於這樣的初衷建立起來的。8月17日農業裝備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中國農機院、中國農業大學在北京召開農業機器人技術發展研討會,研討農業機器人技術發展方向、目標和重點任務。

  7年前,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牽頭,正式成立農業裝備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作為科技部等部委推動組建的首批四個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之一,農業裝備産業創新戰略聯盟現有成員單位42家,其中14家骨幹企業位居行業前列和專精特配套企業各具優勢,規模及收入佔行業40%左右,17所大學具有農業裝備理論和基礎研究優勢,11家科研院所具備地域特色。

  科技産品支撐現代農業發展

  400馬力重型拖拉機、無人駕駛旋耕機、施藥無人機、三行通用型採棉機、番茄采收機、甘蔗收穫機、花生收穫機、甜菜切頂機等23種代表大型化、智慧化發展方向以及先進適用技術方向的成果,在今年3月份召開的“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大項目成果展覽會上集中亮相。

  這些項目都是由農業裝備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牽頭組織實施,近100家單位、1000多位研究人員參與研究後,取得的豐碩成果。

  “依託農業裝備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我國部分大馬力拖拉機技術已經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具備替代進口的條件和能力。”中國農機工業協會名譽會長高元恩介紹説,聯盟研發的棉花、加工番茄、甘蔗、花生、甜菜等經濟作物收穫技術裝備填補國內空白,還有一些輕便型、輕簡化農機技術裝備,為丘陵山地主要農作物、林果經濟型作業提供技術裝備支撐。

  近年來,聯盟圍繞國家戰略目標,結合産業和企業重大需求,統籌項目、人才、基地,組織實施了多功能農業裝備與設施、大型農業動力、現代農機智慧技術裝備、秸稈收集固化成型技術裝備等領域的重大産業技術創新項目,總投入超過10億元,國家科技計劃專項資金支援4億多元,聯盟研發基金投入3100萬元。

  其中在農業裝備數字化設計、可靠性技術與自動監測、農機裝備智慧資訊化等共性技術和重大産品技術方面突破了關鍵核心技術213項,研製了多功能作業裝備、農林動力機械、定位變數作業裝備等159項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和先進適用農機産品,建立了150多個應用示範基地推進新産品的試驗示範,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了技術裝備保障。

  聯盟秘書長、中國農機院副院長方憲法告訴記者,如此多的項目交給聯盟,充分體現了聯盟運作發展的成績,體現了聯盟在推進農業裝備領域重大産業技術創新方面所發揮的主導作用,充分體現了科技部對農業裝備聯盟的重視和支援。

   智慧化農機裝備確保舌尖上的安全

  糧食安全歷來是國人關注的焦點。農業部副部長陳曉華曾表示,讓百姓吃上放心農産品,除了加強執法監管,還應抓農業標準化,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從源頭上提升農産品品質安全水準。

  農業裝備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更是將“確保舌尖上的安全”這一主題引入到農機技術與裝備的研發之中。由聯盟牽頭實施的“十二五”國家863計劃重大項目“智慧化農機技術與裝備”圍繞以智慧化農業裝備與設施提升農業綜合生産能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産業的重大需求,重點突破智慧栽插和采收、植物生長過程和環境資訊實施監測、水肥藥關鍵農資按需施用等前瞻性技術與裝置,開發了大型複式種肥水藥變數施用控制、智慧化種子精細加工、全自動嫁接育苗、瓜蔬智慧化生産與植物工廠等一批高技術重大裝備與設施。

  目前,項目進展順利,進入形成重大技術成果的關鍵階段,在高效栽插、精密播種與高效分離清選技術、種子智慧化乾燥及精細選別成套技術、作物全自動嫁接育苗關鍵技術、瓜菜田間生産智慧化裝備技術、農産品成套智慧分選與節能加工技術等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和技術突破。

  方憲法介紹説,聯盟瞄準田間生産和産地加工與儲運環節的關鍵瓶頸問題,突破高效生産、節能生態環保等智慧化農機裝備産業共性關鍵和核心技術,核心目標是要以最可靠、最先進的裝備技術保障農産品産後品質最嚴謹的標準的實現,發展安全健康型農業,保障糧食和食品産出數量和品質安全,確保了廣大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他舉例説,水肥藥精量施用技術裝備減少了水、肥、藥投入,有效降低了農業面源污染,把住生産環境安全關,實現産出安全。基於光電識別技術的農産品規模化智慧分選技術裝備有效解決大宗農産品規模化品質分選與加工,在減少農産品産後損失基礎,提高了農産品品質。

  創新驅動農機工業轉型升級

  “農業裝備聯盟大大縮短了我們的研發週期!”火紅的大馬力輪拖前,聯盟副理事長、中國一拖集團董事長趙剡水興奮地對記者説。“單個企業搞科研,時間會很長。有了聯盟,聚集了最好的國內資源包括國外資源,使我們的研製形成合力!”

  方憲法也認為:“聯盟有效整合了行業優勢科技資源,農業裝備産業技術創新週期從3至5年縮短至2至3年。聯盟形成了科學持續的研發機制,減低技術創新風險,並且産學研緊密結合,加快了技術的擴散應用。”

  在方憲法看來,聯盟的更大意義在於,創新的農業産品還驅動了農機工業的轉型升級。作為我國農機領域産品研發和生産交流的最大平臺,除了聯合具有實力的科研單位共同開發大型農用裝備研製,完成重大農機研發項目,還網羅和吸引了大批中小企業,實現了創新的農具的生産推廣,淘汰農機工業落後産能,提高産品檔次,優化農機産品市場結構,提升産業整體素質,帶動中小企業發展和技術進步。

  同時,聯盟創新機制將進一步推進形成完善的産業鏈,促進産業的整合,以聯盟骨幹企業為主體形成3至5傢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例如,在農機裝備智慧化、資訊化技術以及大馬力拖拉機、大型聯合收割機、免耕變數播種機、高地隙植保機械等重大産品技術方面形成了167項技術標準,支撐和保障高端技術成果快速進入市場、形成産業。

  大型多功能聯合作業機具、高效聯合收穫機械等一批高端農機裝備實現産業化生産有力地促進農機産品結構調整。中國農機院、山東時風集團等成為國家創新型企業,中國一拖、福田雷沃、山東五徵、江蘇常發等骨幹企業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先進技術和産品輻射帶動專精特中小企業發展,産業集群初步形成,支撐了農機工業有品質持續增長。

  就在聯盟“十二五”規劃全面推進之際,聯盟“十三五”規劃亦提上議事日程。聯盟理事長、中國農機院院長李樹君表示,“十三五”期間聯盟將以保障糧食安全和産業安全,支撐現代農業發展為核心,著力推進支撐我國由農業裝備製造和使用大國向強國轉變的農業裝備産業技術創新支撐體系建設,推進數字化設計與先進製造等關鍵共性技術研發,推進以資訊化、智慧化為技術特點的高端農機裝備,以輕量化、輕型化為特點的丘陵山區農業機械,以保障高效生産、品質安全、生態環保為核心的全面全程機械化技術裝備研發,助推創新驅動産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支撐中國特色新型農業現代化發展。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