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十佳教員”的育兵之道

  • 發佈時間:2014-09-02 01:31:33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敬志敏田 堂邵啟亮

  “我上課戰士可以打瞌睡,筆記可以隨意記,也可以放鬆坐姿……”前不久,武警河南總隊的一次政治教育研討會上,一位年輕軍官的發言,讓在座的200多名政治幹部驚訝地張大了嘴巴。他隨即解釋道,“有人打瞌睡證明我課講得不好,警醒我要改進;筆記不僅要記在本子上,關鍵要記在腦子裏……”

  這個年輕軍官就是武警河南總隊鶴壁支隊淇濱區中隊指導員李勇。他曾連續兩年,摘得總隊“優秀‘四會’政治教員”的桂冠。去年,又在武警部隊“四會”政治教員授課比賽中以優異成績被武警部隊評為“十佳‘四會’政治教員”。

  破釜沉舟中求變

  3年前,在支隊機關擔任後勤助理員的李勇,被一紙命令調到淇濱區中隊擔任指導員。他原以為當基層政治主官無非就是耍耍“嘴皮子”。沒想到,他走馬上任後,卻關隘重重。

  他忘不了第一次上課的情景:課前他嚴肅地提出“不能這樣、不準那樣、必須怎樣”的紀律要求,結果課沒上一半不少戰士就昏昏欲睡;他還沒有提問題,幾名老士官卻率先向他發問,窘得他嘴巴打結,引起戰士哄堂大笑。面對這塊難啃的“骨頭”,李勇打起了“退堂鼓”。不出所料,中隊官兵思想來了個大滑坡,年終政治工作考評成績在全支隊墊了底。

  痛定思痛,他認為,任何舊的形式方法,以及凡是基層官兵不滿意的都要毫不猶豫地加以改進;凡是能夠提升戰鬥力的,都可以大膽嘗試,如果把自己“框死”在某種架構裏,勢必會陷入刻舟求劍的困局。從此,他的授課不再是人云亦云,踩著別人的腳印走,而是常把自己總結的“經典”招法更新升級;他的教育不再是“不能……不準……必須……”的定式語言,更多的是“可以……可以……也可以……”的“李氏風格”,把原來看似對立的東西統一到一起。後來,連外中隊的戰士聽了李勇上大課都慕名申請調到他們中隊來。

  緊跟形勢謀發展

  一種授課模式的效果往往是有限的。一個時期,李勇也遇到過困惑。實現強軍目標的車輪滾滾向前,軍隊深化改革的大幕已經開啟,新的形勢給政治教員提出了新的挑戰。如果總是“一份教案一粉筆,點完課件抄筆記”,什麼樣的戰士也都會厭倦的,必須緊跟形勢發展,變換手法,做到變中求效。

  李勇對此深有感觸,他給自己授課搞教育定下一條原則,“既要理直氣壯地講好大道理,又必須讓戰士始終保持一個愉悅的好心情”。實踐中,他總結出一句順口溜:“教育不難搞,互動最重要;授課挺簡單,關鍵找對點;拼盤聚大餐,官兵吃不厭。”

  聽李勇授課,中隊戰士有個共同的感受:指導員就像經驗豐富的廚師,何種食材都能烹調出可口的美味。一件不起眼的東西,到了李勇的手裏都是授課教育絕佳的“道具”:一組駐地面貌變遷的照片,他可以把黨的創新理論講得津津有味;掏出他當兵時保留下來的一張廢舊電話卡,他可以講一堂人生觀、世界觀的課;拿起一篇重刑犯的日記,他能講得官兵們聲淚俱下……

  教育實效看行動

  “低頭拉車抬頭看路,少説話多做事。如果你大道理講得天花亂墜,不在真學、真用上下功夫,你還怎麼去説服人、打動人?”對此,李勇從不含糊,向來是説到做到。

  為了真正與戰士打成一片,李勇十分注重保持兵的本色。如今有些基層幹部外出開會辦事,夾著高檔皮包圖排場。而他每次外出開會辦事,始終像士兵一樣挎著部隊配發的挎包,裏面裝著鋼筆和筆電。有人説他土氣,還有人諷刺他是故意出風頭。別人説什麼他不管,始終一如既往。他認為,指導員作為基層的“領頭羊”,首先應是一名合格的軍人,尤其是作為一名育兵人,更應該保持普通一兵的政治本色,用自己的良好形象打動戰士的心。

  如今,在中隊,有人要違紀,肯定有戰友出來制止;誰家裏有困難,官兵們都會主動伸出援手;有任務,官兵們都搶著幹最苦最累的。我們相信,有李勇這樣一位出色的育兵人,有這樣一種好風氣,淇濱區中隊的標兵旗幟將會更加鮮艷,獵獵飄揚。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