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24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沙漠裏的烏托邦漸行漸近(附照片)

  • 發佈時間:2014-08-31 04:33:37  來源:文匯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葉松亭

  “幾年前我剛到這裡時,很多人激動地告訴我,腳下將很快崛起一座偉大的城市。現在幾年過去了,我對這座城市的建設計劃仍然心懷敬意,但親眼所見卻提醒我,也許這項計劃的實施不如想像中順利。”坐在馬斯達爾的辦公室裏,一位來自英國的企業家對記者“吐槽”道。順著他的視線看出去,窗外是一片典型的沙漠地區風貌,大片土黃色的砂石佔據了半壁視野,其間點綴著星星點點的墨綠色矮小灌木,更遠處是阿聯酋的首都阿布扎比,密布著一排排淺色的建築。

  或許對大部分普通人來説,馬斯達爾這個名字遠不如迪拜或阿布扎比出名。但作為“石油王國”裏的“綠色城市試驗田”,這座今年剛滿6歲、被稱作“沙漠裏的烏托邦”的新城,從開工建設的第一天起就倍受全球關注。

  但遺憾的是,和全球其他部分“綠色新城”一樣,因為預算不斷縮水、部分環保科技無法大規模投入實際運用等原因,近年來馬斯達爾的建設速度明顯慢于預期。這不禁讓人感慨,哪怕是財大氣粗的“石油土豪”,想獨力支撐起這樣一座“純綠色”的城市,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紙面上的“三零”城市

  儘管在地圖上只是很小一塊,但從設計理念和規劃的角度看,馬斯達爾提出的目標非常宏偉,除了“零碳”這條主線,還將“零廢棄物”和“零自用車輛”一併列入了發展軸。

  為了實現上述“三零”,在最初的規劃層面,馬斯達爾挑戰了現有技術和資源層面的極限。

  例如,在能源方面,馬斯達爾計劃在城外興建一批風力和光伏發電廠,以充分利用波斯灣的海風和沙漠裏的陽光。特別是陽光,這一直是沙漠中最讓人討厭的東西之一,今後卻將提供馬斯達爾八成左右的電力,當地在幾年前還特別研發了一套高效的太陽能空調系統,一套製冷設備可以覆蓋1700平方米的辦公空間。此外,繞城種植的棕櫚樹和紅樹將成為製造生物能源的原料。

  水資源的利用上,主要是通過太陽能淡化海水來“開源”,同時依靠雨水回收和污水迴圈利用來“節流”。根據規劃,建成後的馬斯達爾,和同等規模的普通城市相比,日均用水量只有後者的40%至50%。而且有意思的是,為了節約成本,原本打算參考中東地區的通行做法利用地下水,而非從異地運水入城,結果技術人員發現地下水含鹽量超過海水,只得調整方向,將研發重心轉向光伏海水脫鹽技術。

  建築方面的規劃大概算得上是馬斯達爾最“亮眼”的部分了。整座城市規劃以坐東北朝西南的走向興建,以獲得最佳的採光及蔽蔭效果;街道採用狹長設計,可以促進空氣流通;城市中有大量的植栽與水景,並利用風塔將涼風引入城內降溫;屋舍倣傳統阿拉伯式建築,興建高度以五層樓為限等。儘管阿聯酋的夏天能達到50℃以上,但理論開工斯達爾的居民將有望享受到比阿布扎比市中心低20℃的室外溫度。

  馬斯達爾城內禁止私家車通行,取而代之的是相對完善的公共交通網路,從任何一個地方出發到最近的交通網點不超過200米。城內有三套交通系統:長程運輸以聯結馬斯達爾和阿布達比的城際輕軌為主;城內交通將利用軌交或磁 浮,建立日均運力15萬人次的“個人快速運輸系統”;短程部分則興建步道,鼓勵步行或騎自行車。

  當地政府還提出,不管樓宇建設還是今後的民生用品,都必須使用可再生的環保材料,然後不斷迴圈利用,到2020年實現“零掩埋”和“零廢棄物”。至於産業佈局,規劃寫明,30%的土地是住宅用地、24%為辦公用地、13%為商業用地、19%為交通用地,剩下分別是8%的文娛用地和6%的學校用地。顯然,這塊微型“試驗田”上沒有太多傳統農業和工業的空間,未來都市主力産業將以環保相關産業為主,包括綠色運輸、水處理、再生能源和綠色金融機構等。

  “盒中盒”設計減少45%能耗

  當記者今年早些時候抵達這座雄心勃勃的城市時發現,經過數年的建設,已有部分規劃從紙面躍入現實。

  例如,年初剛剛投入使用的西門子中東總部的環保節能大樓(下圖)。

  説實話,這棟大樓看起來有些其貌不揚,遠不如西門子在北京或上海的總部大樓高大,週邊還長了圈“鱗片”。不過,只要一步踏進大樓,即便尚未走進大廳只是站在入口的陰涼處,便會覺得周身一股涼爽,而且還會不時感受到一股“穿堂風”,和一步之外炎熱的沙漠氣候形成鮮明的對比。

  原來,這棟環保大樓採用了特別的“盒中盒”(Boxwithin a Box)結構,由一大一小兩個“金屬盒子”套疊組合而成。其中,外殼是一套輕型鋁制的外部遮陽系統,“鱗片”是一片片可以自由變換方向的金屬板,電腦控制金屬板根據太陽在天空的位置調節角度,保證充分遮擋陽光。“內殼”則採用高度絕緣、隔熱的密封式內幕墻,被玻璃圍起來的中庭可將陽光反射到大廈下方的公共空間以及大廈內部的寫字間。至於被夾在內外兩層盒子中間的大廈正廳,則因為存在“煙囪效應”,成了熱空氣快速逸散的通道。

  在大廈內部,因為安裝了西門子自有的樓宇能源管理系統,衛生間及外部照明都通過感測器控制以避免浪費,空調産生的冷凝水則會被蒐集起來用於灌溉。指著一堵水泥墻,西門子中東總部的相關負責人稱,大樓在建設中使用了粒化高爐礦渣粉(GGBS)代替混凝土混合物中的部分水泥。GGBS是煉鐵行業的副産物,用它部分代替混凝土後,能減少三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據統計,目前這座佔地23000平方米的建築裏已有800多名員工在工作。與當地傳統設計的樓宇相比,西門子總部大樓的能耗量減少45%、用水減少50%。憑藉傑出的能效表現,這棟建築物目前已獲得LEED鉑金級認證。

  而作為西門子中東大樓的鄰居,馬斯達爾科技學院大樓在節能環保方面的表現同樣良好。在這棟由英國設計師設計的大樓裏,窗與墻的比例和角度既能滿足學院學生的科研需要,又能防止陽光直射導致室內溫度過高。大樓裏沒有開光,但是在看不到的地方佈滿感測器,可以根據人們的活動自動控制相應設備的啟動和休眠。至於電腦、電視等由人自主控制的電器,每當它們運作時間過長,預警LED燈會自動變紅,提醒耗能過多。

  此外,馬斯達爾管理部門介紹説,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IRENA)的總部大樓將在今年晚些時候投用。這座大樓被被阿布扎比綠色建築條例評定為“四顆珍珠”級,8.5%的電力來自屋頂的太陽能發電、75%熱水來自太陽能熱水器,比阿布扎比傳統辦公樓節能64%以上。

  合力推動項目前進

  雖然已有部分成果,但縱觀整個城市,馬斯達爾的發展速度仍低於最初的設想。

  以常住人口數為例,馬斯達爾的規劃常住人口數為5萬,但目前卻只有幾百。其實早在2009年金融危機發生後,城市管理部門就已悄悄將實現5萬常住人口的時間點從2016年推遲至2025年,而在日前接受記者採訪時,相關負責人則乾脆稱,將在2030年實現“5萬常住人口,每天通勤4萬人次”的目標。

  為何會出現這種結果?一種比較普遍的看法是,缺錢。

  畢竟阿布扎比在2008年宣佈要建設馬斯達爾時,誰也沒想到一年後的金融危機會導致油價下跌,再加上還要對姐妹城市迪拜施以援手,這些因素都導致了阿布扎比官方投向馬斯達爾的預算不斷縮水,並進一步導致當初計劃的3000輛電動車以及85個站點如今只兌現了13輛,而用來為居民和企業運送必需品的貨物快速運輸(Freight Rapid Transit)體系則從未付諸實施。

  雖然金融危機的影響慢慢減少,但新的問題又不斷出現,如太陽能電場的光伏板受沙塵影響無法有效運作,不僅發電量不足,還要定期花錢清洗。這促使馬斯達爾放棄了在所有屋頂上安裝太陽能電板的計劃,還促使城市裏的科研力量將更多資源投向風力或生物發電,希望以此來填補光伏發電留下的“坑”。

  當然,城市管理部門對此有另一套解讀。

  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這麼做只是採取了一種更加穩妥的發展方式,即所謂的“與鄰共進”(neighborhood-by-neighborhood approach)模式。

  “馬斯達爾的發展應該是個不斷演進的過程,需要不斷‘微調’。如果堅持可持續發展的三大支柱,環境、社會和經濟,我們希望確保每一個發展階段都使用最具潛力的清潔科技和建築設計技術,以不斷推動可持續發展。”

  “如果我們堅持按原計劃在2016年前建成馬斯達爾,固然可以讓城市在環境層面實現可持續發展,但其經濟效益會比較差。因此,我們的目標是讓馬斯達爾更全面的發展,實現環境、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

  但不管是因為“有心無力”或者是為了“徐圖之”,馬斯達爾的發展乃是大勢所趨。雖説阿聯酋因傳統能源開發而興起,但從長遠看,天然氣和石油的儲量是有限的,想要在“後礦物燃料時代”延續繁榮,就必須從眼下開始大力投資清潔和可再生能源技術,這樣才能維護他們在能源方面的領導地位。

  這樣一來,對馬斯達爾以及其他部分同樣面臨類似問題的綠色項目來説,一條比較靠譜的發展道路便是加強與入駐企業的合作,雙方以合力推動項目前進。

  對此,作為最早入駐馬斯達爾的跨國企業之一,西門子中東地區首席執行官Dietmar Siersdorfer表示,企業越早參與當地的經濟建設,越早與當地政府及其他合作夥伴建立良好關係,對企業理解和預測當地市場的未來需求大有好處,“我們通常在一個地方的建設初期就開始與當地政府合作。”

  據介紹,西門子目前已經介入了阿布扎比當地多個重大項目,包括距馬斯達爾幾英里遠的人工島亞斯島的全面電氣化等。和馬斯達爾有些類似,亞斯島也是“無中生有”的人工産物,聚集了一批高端酒店、F1賽道、主題樂園、遊艇港灣、稀有動物棲息地等設施,西門子為小島提供變電站、照明管理系統、交通控制系統以及F1賽道的賽事控制中心和安防系統等。

  本版插圖:宗怡婷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