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隱身的“土豪月餅”還會現形嗎?

  • 發佈時間:2014-08-30 14:55:05  來源:羊城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秋佳節將至,月餅市場已滿是節日的氣氛。近日各媒體的報道稱,今年商家實體店的月餅不約而同颳起“親民風”,簡裝實用和中低價月餅唱主角,禮品盒也多為百十元左右。天價“土豪月餅”在商場難覓蹤影,但它們開闢了新“戰場”,在微信、電商等平臺上依然“招搖過市”,包括禮品卡、豪華套裝等,仍在流行。

  小小月餅,寓意著團圓美滿,它既是節日的符號,也承載著中國人的傳統。沒有月餅的中秋節,是遺憾的殘缺的。甚而在一些孩子的心目中,月餅就是中秋節,足見月餅于節日的不可替代。吃月餅,品嘗的是生活的萬般滋味,也是濃濃的親情。

  但是,不知何時,月餅愈來愈“變味”了,它不再是“食品”,而更多地成為“禮品”,包裝要高端、豪華、上檔次,食料從鮑魚、燕窩甚而黃金等等,價格則從幾百到數千上萬元。一塊月餅,完全脫離了傳統的寓意,而變成如著名作家馮驥才所言,“奢侈化、土豪化、庸俗化了”。月餅江湖裏,講的不是溫馨純凈的親情,而是變質、變餿、變味了的人際關係。於是,中秋節變成了“送禮節”,單位送、公款送、下級給上級送,有求於權力部門的更要大送特送,明送月餅,暗送紅包、購物卡、金條……月餅異化成了賄賂、腐敗的載體。

  小小月餅映襯著社會風氣的變化。人們感喟于月餅“越來越難吃”,“不是味兒”,其實何止于“吃”的本義,更在於月餅漸漸失去傳統的內涵,蛻變成人情交往、關係博弈的道具。它所反射出的社會陋習,令民眾反感痛惡。而今,商家實體店颳起月餅“親民風”,讓月餅回歸本義,民眾在享受口福的同時,也由此體悟到社會風氣的悄然轉變。

  誠然,月餅市場之變,得益於中央八項規定和嚴禁公款送月餅的三令五申,表明一個風清氣正的社會氛圍正在形成。不過,這只是高壓反腐的“階段性成果”,“土豪月餅”基本撤出實體商店,而隱身變形“轉戰”到電商網際網路平臺,就頗值得玩味。

  有人説,這是商家的一種行銷策略,但其背後則是“市場需求”的反饋。摸透“政治風雲”脾性的人,深知“避風頭”之妙,至少也得做“表面文章”,或者採取更為隱蔽化的方式,一些電商打著“便利安全”旗號,實在是深諳某些送禮者的心理。顯然,不論是商家的策略或是買家之需,只要這種土壤存在,月餅是否會回到過去那種“不是味兒”的境地,還很難説。

  所以,月餅雖小乾坤大,美好的東西一旦受到污損,要療疾去污也非一夕之功。這不僅有賴於反腐敗的繼續給力,還需整個社會“正風俗”,返璞歸真,讓優秀的傳統凈化人們的靈魂。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