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影響投資策略的“錨”

  • 發佈時間:2014-08-29 05:38:54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卡納曼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們設計了一個只會出現10和65兩個數字的輪盤,每轉一次輪盤,便請參與者回答“聯合國中,非洲會員國的數量佔所有會員國數量的比例最有可能是多少”。按理説,輪盤的數值不會對答案有什麼影響。但實驗結果卻顯示,當輪盤轉到10時,答題者的平均答案是25%;轉到65時,平均答案是45%。也就是説,一個與問題毫不相關的數值居然影響了被測試者的答案。

  上述實驗描述的就是錨定現象,其含義是:人的決策會受到毫不相干的所謂第一印象或第一資訊影響,就像沉入海底的錨,把人們的思想固定在某處,並産生有偏差的認識。

  錨定效應普遍存在於生活中。顧客與店家的討價還價,店家開始就報出很高的價格,一定會或多或少地影響顧客的心理預期,使得最終成交價偏高。而一些聰明的顧客也會在最初砍價時砍得很低,反過來影響店家,降低成交價格。

  在證券市場,錨定效應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投資者的投資決策。這其中的“錨”,就是證券當前的價格。換句話説,證券市場存在“價格黏性”,當投資者無法判斷新資訊對證券價格的影響時,一個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參考它現有的市場價格,並在此基礎上加上一定的比例。

  更具體一點,假如上市公司中報披露的真實營收總量和利潤增長已經達到2800點的水準時,投資者的反應總會慢一拍,因為已習慣於站在現有2200點的指數點位上,去估計大盤漲幅是2300點、2400點,還是2500點?這種行為模式的普遍性,決定了2200點這個實際存在的“錨”,一定在或多或少地“拖累”著指數迅速上漲到合理點位。投資者總記得最近的指數點,而忘記4年前的3000點,忘記那個時候上市公司的盈利情況和盈利預期可能大大低於當前水準。除非有分析師不厭其煩地撰寫分析文章,提高“3000點”甚至更高點位在大眾媒體上出現的詞頻,潛移默化地挪動投資者心中的錨,反過來影響市場的真實價格水準。説得通俗一點,“喊3000點的人多了,指數的點位自然就上去了”。

  錨定效應的另一個推論是,當有真正的利好消息到來時,股票價格總是“猶豫不決”地慢慢才漲到位。這使得很多做“事件驅動”的策略得以成行。筆者曾問過一些在海外市場做“事件驅動”的朋友:“利好消息公告後資金才進場,那時還有機會嗎?難道股票價格不會在恢復開盤後就一步漲到位?”筆者得到的答案是,在海外市場,基於事件的投資機會很多,雖然也有一些案例會發生虧損,但大概率上仍有正收益。

  最後需要強調的是,錨定效應是一種基於廣泛人群共同行為特徵的統計現象,事件驅動策略的合理性也只能存在於大樣本中。為了實現這一概率上的勝利,一定要分散投資,擴大事件樣本容量。這也是幾乎所有量化投資策略所必須堅持的方法。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