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一彎清水向北流

  • 發佈時間:2014-08-27 01:32:04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付麗麗

  一彎清水,從丹江口水庫出發,沿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灌渠,蜿蜒流轉240公里,最終注入平頂山白龜山水庫。8月21—22日,記者隨水利部赴抗旱應急調水一線採訪,這是沿途看到的情景。

  入夏以來,河南省中西部和南部地區發生了嚴重乾旱,部分城市出現供水緊張,特別是平頂山市城區唯一水源地白龜山水庫蓄水一直偏少,8月22日8時白龜山水庫水位96.85米(死水位97.50米),供水形勢十分嚴峻。

  “市區還好點,就是水量比以前小了,市郊的礦區只有中午才來兩個小時的水。”70多歲的劉林生大爺説,“我在這裡生活70多年了,從來沒像今年這麼旱,水庫都沒水了。”

  據平頂山市水利局副局長王保貴介紹,由於多年乾旱疊加,自2010年以來,該市汛期降雨量持續偏少,2013年更是偏少達42%。截至目前,平頂山市143座水庫有98座乾涸,49條河道有44條斷流;農村作物受旱面積217.18萬畝,其中11.57萬畝絕收,農村101.1萬人飲水困難。

  7月26日,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揮部緊急請示國家防總,請求從丹江口水庫向平頂山調水。

  7月30日,國家防總組織國務院南水北調辦、長江防總和河南省防指討論研究應急調水方案。

  8月4日,國家防總決定8月6日啟動從丹江口水庫通過南水北調中線向平頂山抗旱應急調水,調水規模暫定2400萬立方米,並要求長江防總加強應急調水的統一調度和監督管理,組織協調兩省共同做好應急調水工作。“這是南水北調中線首次調水,而且還是跨流域的,在此之前從來沒有實施過,可謂時間緊,任務重。”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防辦副主任陳敏説。

  陶岔渠首是丹江口水庫流出的第一站,也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起點。8月21日上午11點,在泵站出水口長江水利委員會漢江水文局的工作人員利用多普勒流速剖面儀正在測量水量、流速。“現在流速是0.1立方米/秒。”

  如此大的調水量,水質怎樣保證?面對疑問,長江水利委員會水文局漢江水文水資源勘測局副總工程師林雲發告訴記者:“為保證此次調水水質,長江委設置了十幾個監測點,每天都要監測3—5次,水質監測指標32項,由於原來渠道記憶體有積水,渠底有藻類青苔,最初監測的水質是二類,一個星期後再監測就恢復為一類水了。”

  在刁河節制閘,16個水泵正在全力運作,丹江口水庫的水從這裡源源不斷地抽調出來。“由於丹江口水庫最近水位一直在142.78米左右徘徊,正常情況下低於145米是沒有調水任務的。現在水自流量很小,只能通過水泵提引抽水,從而增大引水流量。”陳敏説。即使這樣,陳敏還是很著急。現在每天水流量也就50萬立方米左右,按這個速度,完成預計調水量需要50天,所以他建議平頂山市要繼續增加2—3個抽水量為1立方米/秒的水泵,這樣水流量就能達到8—10立方米/秒。“但更關鍵的是老天照顧,來場雨,如果丹江口水庫水位能夠達到145米,自流就完全沒有問題。”

  作為平頂山市的父母官,副市長馮曉仙多日懸著的心終於落了地。“此次調水保證了平頂山市100萬人的吃水問題,我真的是心存感恩。網上也曾有人質疑調水工作進展緩慢,其實調水不是一句話的事情,需要協調很多部門,我個人認為已經很快了,真的是很快了。”馮曉仙動情地説。

  王保貴介紹,此次調水之前,他們也想過採取別的方案,比如説從平頂山附近的燕山水庫調水,但僅僅是調水配套設施建設就需要45天,要到9月8日才能建成。再就是調水路線的選擇,最初路線是從湖北省清泉溝臨時抽水泵站提水並分入陶岔引水渠,然後進入南水北調中線總幹渠,最後由沙河退水閘輸水至白龜山水庫。

  “如果按照最初的方案,必須要在清泉溝修築臨時土壩,工程量比較大。”陳敏説,而且沙河採砂情況比較嚴重,河道也比澎河寬,河槽不明顯,這樣調水的槽蓄量會更大。綜合考慮,最終應急調水路線確定從丹江口水庫經陶岔樞紐引水入南水北調中線總幹渠,在刁河節制閘前提(引)水至刁河渡槽,再到南水北調澎河退水閘,最終輸入白龜山水庫。

  截至8月22日8時,此次調水已累計引水661萬立方米,扣除槽蓄量,澎河分水閘累計出水164萬立方米。“很多老百姓基本天天都要到水庫來看,看到水越來越少,都很擔心,調水真是給鷹城人民吃了顆定心丸。”王保貴説。

  “由於目前丹江口水位也比較低,所以此次調水主要是保證平頂山城市居民吃水問題,如果隨後降雨比較充足,丹江口水庫水位上升,則會視旱情發展情況考慮調整應急調水水量,有可能繼續調水供給農業抗旱。”陳敏補充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