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走進我國最大的 屋頂光伏發電項目

  • 發佈時間:2014-08-26 06:15:23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很多到過廣西玉柴集團的人,往往只留意車間內現代化的生産流水線,卻沒想到自己頭頂上有一個迄今為止建成的全國裝機容量最大的、已正常運作的屋頂光伏發電項目。

  當記者爬上玉柴公司的辦公樓頂往下看時,不禁對眼前所看到的一幕連連驚嘆。深藍色的多晶硅面板密密麻麻地將每一個車間房頂覆蓋,在陽光的照射下,猶如一個個藍色的湖泊。

  玉柴光伏發電項目于2012年6月建成運作,裝機容量為30002千瓦,靜態投資3.3億元,由125000塊240瓦的多晶硅組件組成。項目安裝建設在玉柴集團的股份公司、動力、鑄造、重工、專賣、客服、倉儲、曲軸、四方、達業等10個廠區內的38個廠房屋面上,使用廠房屋頂面積38萬平方米,不佔用土地資源。

  玉柴光伏發電項目採用分塊發電、就地集中並網方案,30年年均發電量約為2700萬千瓦時,2013年實際發電量為2550萬千瓦時,今年上半年發電量為1250萬千瓦時,所發的電量約87%為玉柴集團內部使用,其餘部分直接輸送到電網。

  屋頂發電、屋下生産已成為玉柴一景。那麼,管理這麼一個大型的光伏發電項目需要多少人呢?13個人!玉柴新能源有限公司綜合管理部經理麻學琛的回答讓記者吃了一驚。

  “太陽升起,項目會自動啟動;太陽下山,項目會自動關停,實時全自動運作、全自動遠端監控。”麻學琛説。

  在監控室,主管梁長儉向記者展示了整個電站的遠端監控系統。數據採集模組和電腦監控設備將系統發電量、電壓等運作參數和光照強度、環境溫度等環境參數通過光纖傳輸給監控系統。

  目前,玉柴屋頂光伏發電項目主要運營支出是人工和面板清洗及其他維護項目支出。由於採用了自動化操控系統,大大降低了日常運營成本。

  玉柴的屋頂光伏發電項目運作兩年多了。玉柴集團投入這麼大筆資金,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怎麼樣?記者請麻學琛經理給算了算賬:

  “整個項目國家補貼是1.89億元,公司自籌1.4億元,根據這兩年的發電量核算,自用電折算成電費是1200萬元左右,併入電網部分是300萬元左右,總共就是1500萬元。就公司自籌資金部分而言,我們預計項目在10年後可收回成本,從30年的設計壽命看,之後的效益會十分可觀。”

  “該項目每年可節約標煤約10800噸,相應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26924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810噸,減少氮氧化物排放量405噸。而且屋頂的太陽能板吸收和反射了絕大多數能量,使車間變得更涼快,減少了空調和風機等製冷設備的使用。”

  據了解,玉柴光伏發電項目年發電量只佔玉柴年用電量的6%左右。當初玉柴集團積極開工該項目,就是覺得這和企業核心理念“綠色發展,和諧共贏”吻合。項目的成功實施,已成為這一綠色理念的絕佳注解,成為宣傳節能減排、光電建築的一張亮麗名片。

  “項目回收期雖然長了點,但十分穩定。我們還可繼續挖掘增加發電量的潛力。相信國家對綠色能源,對節能減排的支援力度會越來越大,新能源發電的電價也會逐步提高的。”麻學琛説。

  玉柴光伏發電項目的裝機容量超過了廣西以往獲得國家金太陽項目容量的總和,對廣西探索增加能源持續供給能力、深入推動建築節能、促進光電建築一體化具有重要示範意義,併為大規模分佈式光伏發電及屋頂光伏電站的建設運營提供了寶貴經驗。“從玉柴屋頂發電項目運作的情況來看,我感到有那麼幾條:一是項目投入大、回收期長,分佈式光伏發電項目發展離不開國家的支援,財政補貼資金及時撥付到位是項目實施的關鍵;二是要採用現代科技手段使日常運營成本降到最低;三是要著眼于長遠,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並重;四是要合理制定新能源發電的電價定價機制,使其價格反映投入成本和生態效益。”麻學琛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