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在轉型升級中做強做精傳統産業

  • 發佈時間:2014-08-26 06:15:25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當前,我國尚處在工業化中期階段,傳統産業依然是工業的主體,真正代表現代高技術前沿的産業比重很小,傳統産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還很大。無論從我國基本國情角度看,還是從國際競爭力角度看,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傳統産業特別是傳統製造業仍然會有廣闊的市場需求和發展前景。而且,隨著科技的發展、工業化的演進、産業的轉型升級,在高新技術的改造和提升下,傳統産業仍可被賦予新的活力,成為優勢産業,從而進入另一個新的生命週期。我們要正確認識傳統産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性,在經濟的轉型發展中重視傳統産業的發展,做強做精傳統産業。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傳統産業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面臨許多問題。如,産業處於全球價值鏈低端,産品附加值低;創新機制落後,創新投入低,共性技術供應不足;缺乏品牌支撐,市場競爭力弱,等等。我國正處於經濟社會轉型關鍵期,在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産業和新興産業的同時,必須注重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産業,做強做精傳統産業,實現傳統産業轉型升級,使傳統産業煥發生機和活力。

  一是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産業。將高新技術與傳統優勢産業相融合,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産業的裝備,提高技術裝備水準,開發生産高新技術産品,提高産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比如,實施傳統産業資訊化改造工程,強力推進“兩化融合”,強化資訊技術支撐,實施傳統工業資訊化改造示範工程,打造一批傳統工業數字化改造示範優秀企業;實施傳統産業自主創新工程,推動企業成為科技創新主體,鼓勵傳統産業加強企業技術中心建設,支援技術中心研發、設計、試驗、檢測、産業化等建設,使其成為傳統産業突破和解決關鍵技術的平臺;實施優勢傳統産業轉型升級技改工程,選擇一批優勢傳統産業項目,加大財政資金支援,加強行業共性通用技術平臺建設,實現主要行業的技術裝備達到國內領先水準;拓寬傳統産業轉型升級的融資渠道,針對優勢傳統産業組織投資對接,向金融機構推薦優勢傳統産業項目,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在國內外上市,引導全社會傳統産業投資導向;加大新産品開發扶持力度,進一步落實企業研究開發費用稅前扣除等優惠政策;推行清潔生産技術,解決工業生産過程中對環境的污染,落實國家稅收優惠政策,鼓勵傳統産業對廢水、廢氣、廢渣等“三廢”開展資源綜合利用,使傳統産業擁有一批迴圈經濟試點企業,等等。

  二是將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植入傳統産業。發揮資訊技術覆蓋面廣、滲透力強、帶動作用明顯的優勢,找準切入點,圍繞工業産品研發設計、流程式控制制、企業管理、市場行銷、人力資源開發等環節,提升自動化、智慧化和管理現代化水準,應用電腦技術,改造傳統和落後的企業管理模式,使傳統産業的企業管理跨入現代化管理軌道。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鼓勵企業管理者“走出去”學習考察,引導企業採取合資方式學習國外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改善傳統産業的經營管理體制。加強品牌建設,提高産品競爭力,實施名牌培育工程,加強傳統産業品牌建設,使傳統産業擁有的中國名牌、馳名商標等數量不斷增加。在強調産品品牌的同時,強化區域品牌、集群品牌、民族品牌建設,提高産品附加值,進而提高産品國際競爭力。

  三是優化産業佈局,提高産業集中度。産業園區是産業發展的主要載體,是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核心動力和關鍵抓手。園區的發展切忌大而散,應當從重視數量轉到重視品質的方向上來,堅持發展特色園區,形成具有競爭力和聚集力的産業園區。積極打造傳統産業基地和園區,創建國家、省新型工業化産業示範基地,推進産業集群內傳統産業鏈條的完善和企業間的協作,探索建立傳統産業技術創新聯盟,進一步提升産業集聚效應。穩步推進傳統産業轉移,把産業轉移的過程變成産業升級的過程。設立傳統産業轉移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專項資金,對産業轉移和異地改造項目、城區企業一律進園,重大項目給予財政支援。對於能耗高、能效低、高污染的産業産能進行堅決取締淘汰。同時,對於能耗低、品質好、環境達標的傳統産業也要給予大力支援。

  (作者單位:河北聯合大學)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