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從“黑金”到“白菜價” 煤焦鋼産能過剩聚焦“金融救市”

  • 發佈時間:2014-08-25 09:13:00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限産保價有沒有效 如何險境求生 怎樣運用期市避險

  煤焦鋼産業三惑待解

  當産能過剩可能成為壓倒煤焦鋼行業的最後一根稻草,為什麼還有企業在不斷擴大生産?

  當黑色産業鏈昔日的“黑金”幾乎賣到“白菜價”,大面積虧損中企業如何逆境求生?

  當需求低速增長、産能繼續釋放、價格持續下跌的寒冬遠未結束,企業該如何尋求期貨套保等方法降低成本保住利潤?

  面對嚴峻的産業形勢,煤焦鋼企業集體陷入困惑。目前來看,業內對行業的“限産保價”寄予希望,但並不樂觀。而在國內經濟增速放緩、環保約束增強的背景下,黑色産業鏈結構性過剩和週期性調整的態勢難以改變,增産不增效、高成本低效益的狀況仍將延續。

  中國證券報記者獲悉,不管是煤焦企業還是鋼鐵企業,在政策救市和行業自救之外,紛紛將目光投向了“金融救市”。怎樣更科學地利用金融工具進行風險管控,創新商業模式,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事實上,隨著黑色産業鏈期貨品種日益完善,隨著金融工具的種類越來越豐富,整個煤焦鋼行業無論是風險管理模式、定價模式還是融資手段都發生著深層次的變化。

  本報記者 王姣

  

  ?

  ?惑一 産品滯銷 為何還在生産

  “8月上旬,鋼鐵協會156家會員單位,平均一天産鋼比7月份增長6.3萬噸,10天就增加63萬噸,但鋼材庫存比7月下旬也增加了48萬噸,增産鋼很大一部分變成了庫存。我就想不明白,東西賣不出去,為什麼我們還要一直生産?”中國鋼鐵協會副會長王曉齊日前在中國煤焦鋼産業大會上表示。

  公開數據顯示,8月上旬重點鋼企粗鋼日産量環比上漲3.59%至181.99萬噸,粗鋼日産量及單旬漲幅均創近2個月新高。而國內粗鋼需求增長乏力,市場供大於求矛盾依然突出。截至8月上旬末,重點企業鋼材庫存量為1456.88萬噸,旬環比上漲3.44%。

  王曉齊算了一筆賬,“如果增産10%,可以攤掉的固定費用也就是50元,但鋼材價格從年初到現在跌了300元,拼命地擴大産量解決不了價格下跌的問題,增産20%還要虧200元,也正是這種不理性的生産造成價格持續下滑。”

  相對鋼鐵行業而言,上游的煤焦市場顯然更不景氣。由於煉焦利潤長期維持虧損,部分小型獨立焦化廠已經關停焦爐,退出市場。然而大中型獨立焦化廠的焦炭開工率依然居高不下,今年上半年又有新建13座焦爐投産,投産的焦炭産能1182萬噸。

  而正處於産能釋放期的煤炭行業供需失衡更為嚴重。據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數據,2006年到2013年底煤炭新增産能26億噸以上,且有11億多噸的在建項目,同時煤炭進口總量或將繼續保持高位。截至今年7月,全社會煤炭庫存已經持續32個月在3億噸以上;而前7個月全國煤炭銷量20.53億噸,同比減少3217萬噸,下降1.54%。

  煤炭業目前的困局,主要由煤炭市場的結構性過剩造成,但部分企業採取“以量補價”、降價促銷等行為,加劇了市場結構性過剩的矛盾。據統計,今年以來,全國17個主要産煤省區中有9個省區産量繼續保持增長。

  嚴峻的市場形勢使化解産能過剩再度被提上日程。8月18日,工信部公佈第二批《2014年工業行業淘汰落後和過剩産能企業名單》(第二批),此次遭淘汰的落後産能中,涉及煉鐵44家企業、煉鋼30家、焦炭44家、鐵合金164家。

  不久前,中國煤炭工業協會也呼籲,煤炭企業必須嚴格控制生産總量,力爭將今年的煤炭産量壓減10%以上,神華集團、中煤集團和陜煤集團紛紛予以響應。

  大型煤企主動限産,提振了煤市信心,但限産會否湊效值得商榷。“就算行業想限産保價,但當地政府要考慮GDP、就業、稅收等一系列指標,可能産量也減不下來。”來自山西一家焦化企業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在業內人士看來,一方面,減産10%對國內煤炭市場供應影響有限,反倒可能給進口煤提供可乘之機;另一方面,由於各自的利益、立場不同,國內煤炭企業要真正達成限産共識並不容易。

  業內人士認為,黑色産業鏈需要經歷“不破不立”的過程,只有一些鋼廠、煤炭企業和鐵礦石礦山關閉,實現産業的自我整合優化,才能改變供求過剩的格局。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儘快研究建立科學有序的退出機制,加快引導落後産能和過剩産能的退出,為化解市場結構性過剩矛盾創造有利條件。

  ?惑二 虧損擴大 誰在逆流而上

  在消費增速放緩、産能建設超前等多重因素影響下,2014年上半年煤焦鋼産業鏈整體繼續保持下行態勢,煤焦行業更是遭受2008年以來最嚴重的利潤擠壓和虧損,企業經營困難並出現大面積虧損。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規模以上煤炭企業利潤613.1億元,同比減少1091.9億元,下降43.9%,目前煤炭企業虧損面已超過70%。

  據中國證券報記者統計,截至8月22日,中信煤炭板塊中有27家公佈了今年上半年業績,其中8家公司出現凈虧損;除3家公司凈利潤同比有所增長外,24家公司凈利潤皆出現同比下滑。

  面對市場格局變化帶來的嚴峻挑戰,眾企業不得不持續開展降本增效工作。如四川聖達緊跟市場,及時調整原材料採購渠道、數量和品質,優化配煤方案,盡可能節約採購成本;以銷定産,盡可能降低庫存積壓佔用資金的成本。

  自救的另一條重要路徑是延伸産業鏈。如陽光焦化集團初步改變了“一焦獨大”局面,形成了“焦、化並舉”的發展格局。然而正如卓創資訊分析師劉冬娜所言,“發展新型煤化工門檻較高,因其投入資金多、運營週期長、風險大等,只有一些超大型企業才能嘗試。這就是為什麼近兩年煤炭行業一直喊轉型,但仍然有很多企業經營很困難的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産業主體積極參與期貨套保,利用期貨管理風險成為自救的有效途徑。以江蘇沙鋼為例,2013年5月,沙鋼在以1085元/噸的成本價確認外方一船17萬噸焦煤報盤後,立即在期貨市場上以1165元/噸拋出17萬噸;8月現貨價格跌至980元/噸,期貨價格跌至1028元/噸,焦煤到達連雲港後,沙鋼調回使用,同時期貨平倉,現貨虧損105元/噸,期貨盈利137元/噸。

  另據業內人士透露,旭陽集團通過期貨交易彌補了不少其現貨經營上的虧損。記者從13旭陽化工CP002的公告中得知,旭陽集團主體旭陽化工2013年前9個月凈利潤為5002.49萬元,同比增加26.81%,而其投資凈收益就高達7073.69萬元。

  而據上市公司公告,煤炭行業中,山西焦化雲維股份中國神華兗州煤業皆參與了期貨套保;鋼鐵行業中,華菱鋼鐵馬鋼股份杭鋼股份三鋼閩光等也參與了期貨套保。今年上半年,華菱鋼鐵也參與了螺紋鋼期貨和鐵礦石期貨、鐵礦石掉期交易,公司在衍生品投資初始投資金額為3623.68萬元,實際損益為1157.06萬元。

  ?惑三 顧慮仍存 如何實現期現結合

  隨著鋼鐵産業鏈期貨品種不斷完善,從動力煤、焦煤、焦炭、鐵礦石到鄭州交易所最近上市的鐵合金,還有螺紋鋼、線材、熱軋卷板等,期貨市場實現了一個比較完整的煤焦鋼的風險管理産品體系。

  然而,如何科學地利用金融工具,如何科學地參與套期保值,進行風險管理和商業模式創新,仍然是橫亙在廣大産業主體和期貨市場之間的難題。據記者了解,儘管參與期貨交易的産業主體越來越多,但中西部傳統大型企業或者國有企業對期貨市場仍然較為陌生。

  “山西焦化企業直接參與期貨套保的不多,現在大部分公司都有期貨部,但多數沒有參與交易。”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這些企業積極性不高的原因有三點,一是傳統的生産模式造就傳統的行銷模式,傳統的行銷模式對相對新鮮的期貨形成思想上的抵觸;二是有觀點認為期貨只是一個補充工具,對全局的影響不大,低估了期貨工具的作用;三是這些企業認為期貨交易有風險,認知不到位導致不願嘗試交易的心理佔了上風。

  對於如何正確認識期貨的價值,新湖期貨董事長馬文勝有很精闢的論述。“利用期貨市場,能夠幫助企業多種形式進行大宗商品定價管理,幫助企業進行中長期發展戰略管理,幫助企業管理敞口風險,幫助企業提升現貨經營水準,幫助企業調整投資能力,幫助企業形成新的有競爭力的商業模式。”

  以期貨價格均價為基準的定價模式,使得企業即使沒有套保交易,也可以靈活地通過調整貿易週期,來規避價格波動的風險。“比如小企業暫時沒有實力參與期貨市場,但是期貨市場對它來説也很重要。因為它可以根據期貨市場均價波動的規律,根據每月的均價,調整自己在什麼時間進行買賣更為合適,對企業的貿易起到指導的作用。”馬文勝表示。

  面對煤焦行業的虧損,萬達期貨副總經理李輝舉例説明瞭借助期貨管理庫存的價值:“某生産企業如果選擇停産,可能就面臨失去下游渠道的危險;但是如果不停産,企業虧損加大。此時,企業決定買入焦炭期貨,製備虛擬庫存,保持給下游渠道的現貨供應量不減。這樣,該企業保住了原有的銷售渠道,同時以比較低的成本供應焦炭,保持了原有的市場份額。”

  利用期貨市場還可以幫助企業形成一些有競爭力的商業模式。據馬文勝介紹,通過期貨市場把價格風險對衝,通過物流、倉庫把物流做好,銀行會更放心地給企業做一些授信、貸款,期貨公司監控客戶的敞口風險,銀行核算貸款和敞口風險的價差的安全,企業更加靈活地運用創造了企業的效益,形成了新的商業模式。

  對於期貨能不能起到價格發現的功能和機制、會不會有市場操控、價格操控這些顧慮,王曉齊打了一個比喻:“過去我們總是擔心投機,擔心一杯水如果加進去一勺糖,這個水很甜,但是一缸水,加一勺糖,可能就沒有什麼甜味。也就是説,只要量做得足夠大,流動性足夠,期貨市場輔助於現貨市場,在價格發現方面可以發揮很好的作用,大大減少了資訊不對稱給生産經營帶來的困擾。”

  新湖期貨高級分析師李華楊認為,企業應該利用好包括期貨、掉期、基差貿易甚至期權等工具,這些金融工具相當於新興的電子商務市場,企業只有利用好這些市場才能夠不被當前潮流所淘汰。

  對於企業該如何構建在期貨市場的運作體系,馬文勝指出,企業運用期貨市場的成功經驗是:運用價格體系在先,運用套保工具在後;龍頭企業示範在先,其他企業跟進在後;建章立制在先,開展業務在後;培養人才在先,套保業務在後;研究分析在先,推廣業務在後。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